APP下载

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じ咧俺鞘泄斓澜煌ㄔ擞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2022-04-11封小霞

科技风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摘 要:顺应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结合院校专业建设基础,高职城轨运营专业需要升级改造原有专业,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提高人才适应性,笔者提出校企双方共同围绕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从课程体系、实训建设、师资结构与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升城轨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配适性。

关键词:智慧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的形式有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的内涵是:城轨交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深度融合,经自主进化,构建成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低碳、更经济的中国式新一代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主要指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结合过程中功能项目选取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划分为乘客服务、行车组织、调度指挥、车站管理、运营维护、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等六大类业务。

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客运组织与服务、车辆设备运用与检护、行车组织与信号运维以及相关安全检查服务等岗位的服务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在智慧轨道交通发展的影响下,行车组织、乘客服务、车站管理、调度指挥等工作场景与典型工作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城轨运营岗位和技能被淘汰的速度愈发加快,技术发展和教育从来不会天然耦合,需要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将新技术新工具新技能加持学生,提升其未来在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的职业胜任力与发展力。

二、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智慧化”发展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就业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文化科学知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知识,适应轨道交通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自动运行系统技术和新设备等广泛应用,也带来了城轨企业运营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的持续更新,也引起行业多项业务岗位的变化。人脸掌纹辨识技术、影像侦测技术多重应用将直接导致安检、售票、站务、检测等岗位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时对乘客的行为追踪与数据分析、客流指标分析与预测、对公共传染病防范、新媒体传播与运营等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轨运营的岗位要求呈现“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协同、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化”,也就是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迫切。在校学习知识部分落后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际,原来学习的一套专业技术技能,将逐步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真实场景应用能力所驱动迭代,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前沿性不够

智慧城轨业务主要表现为行程规划、智能客流引导、智慧安防、智慧站务等。这些新业务带来新岗位和原有岗位的复合,虽新岗位技能是基于原有岗位能力的提升和转化,但总体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工作内容更复杂。职业院校城轨交通运营专业核心课程有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客运组织、车站机电设备运用、AFC系统及票务处理、安全运维等,没有与复合岗位相对应的支撑课程,课程设置无法全面体现当前“智慧化”岗位业务需求。“智慧化”蕴含的技术创新精神、数字化助力公共传染病防范等思政元素没有相依托的新教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体现出智慧城轨交通发展的前沿性。

(三)教学实训环节与企业“智慧化”生产实际差距较大

目前高职院校城轨实训室主要仿真设备微缩城轨交通设备模拟线路运行的模拟沙盘、ATS系统、AFC系统等,这些实训设备系统可以实现行车调度、指挥的模拟训练,能够演示信号故障、行车规则等。但随着各地地铁开始使用3D图像车站管理系统、AI语音自主服务、人脸及掌纹识别系统、无人驾驶列车运行,实训室设备功能受于限制,学生无法深度参与,学生毕业到企业后对“智慧化”电气设备适应性差。此外,安全生产是城轨运营的重中之重,操作“智慧化”电器设备过程中的不规范都有可能引发重大后果,所有城轨企业都规定,在运营时间无上岗证人员一律不得动手操作运营设备,学生无法通過实习补充“智慧化”操作设备短板。

(四)师资结构亟待优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需要增强

目前高职城轨运营专职教师中有智慧城轨运营管理及设备研发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对智慧轨道交通运营一些实际运行过程和工作中的问题不能深入理解,近而导致在上理论课和实训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专业课和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实际运行工况相结合,跟不上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际业务的发展,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轨运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部分教师自我知识更新慢,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匮乏,需加强现有教师城轨全自动系统在职培训,畅通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在智能车场、车站、调度、运维方面相互学习交流的通道,缩小院校教学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三、智慧轨道交通构建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期基础

(一)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本专业最新一版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在对行业用人单位及兄弟院校等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我校人才培养定位修订的。过程中重点分析就业和工作任务及所需职业能力进而映射出相应课程设置,如下表1和表2:

(二)城轨行业人才培训中心及毕业生调研

笔者通过对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培训中心学习调研了解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智慧化发展,近三年毕业生普遍反映城轨地铁标准站所需工作人员总量由每站80人左右减少至30人左右,企业更多需要城轨电气化知识背景,能够对行车组织、客流组织、设备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判的能力,需要对智能化的设备,诸如人脸识别系统、微信、全自动驾驶列车的接发能力;需要数据信息安全与防御处理、公共传染病防范、城轨空间场景布控、新媒体传播与运营及平台舆情管理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四、智慧轨道交通背景下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人才需要

与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运营岗位能力要求主要有:电子支付设备的应用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的列车接发能力;自动驾驶作业的监控及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大数据采集新技术应用;维护及故障处理能力;AI/VR、5G等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能力等[5],结合城市轨道运营职业岗位,具体归纳如下表4:

表4 智慧城轨交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和职业能力

岗位群职业岗位典型职业活动变化典型职业能力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岗位群

站务员车站值班员1.扫描微信、支付宝等进站1.微信购票等新设备应用能力;2.新购票设备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2.站台接发车全自动驾驶模式下的接发车能力3.人脸识别人脸识别设备读取及故障处理能力1.全自动驾驶接发列车1.全自动驾驶的接发车能力;2.故障应急处理能力2.与全自动驾驶的联动与全自动驾驶的联动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突出轨道交通智慧化特色并同步更新教材

从城轨交通企业需求角度评估当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智慧化”相应课程内容,删减部分淘汰业务模块。首先,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智能技术及智能设备应用场景,梳理相关岗位的典型职业活动变化及职业能力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授课内容,增强城轨职业教育与城轨企业人才需求适应性。其次是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加强专业建设发展性,共同建设前沿智慧化课程资源,不断更新优化以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前沿性,共同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训向城轨企业智慧化生产实际跟进

以新技术应用和新数字内容为保障支撑,建构完善城轨专业教学体系和跨学科知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和城轨运营交叉融合,破解以往教学中“高风险”“难看见”“难进入”的教学痛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鼓励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深化校企教学融合。实训基地不仅对城轨专业学生进行专项实训,还将用于企业员工专业培训,为相关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培养专业人才,打通职业院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我校可以和西安城市轨道运营集团公司、陕西城际铁路公司建立“校企联合”,让学生真正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检测和维保,有效融合校企优势资源,互惠互利。建立学校教师深入城轨企业挂职锻炼和城轨企业高级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机制,采用站长带徒弟、专业结对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并设立专项教学基金,确保资金实施到位。

(四)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只有教师自身从事过智能化、智慧化轨道交通运营经历或研发,才能对实际运行过程和工作过程有深入理解。教师要与城轨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建立集城轨教学、设备操作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实现区域内城轨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把学习的场所从传统的学校、课堂、实训室拓展到城轨企业培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场和虚拟云端、网络在线等学习空间,实现从“‘新技术助力教室听讲转向‘新科技赋能开放式学习”。在校企深度互动教学过程中,将城轨企业文化、运营岗位要求、技术岗位培训、项目需求等纳入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转化为教学项目、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有效提升职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先行工程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Z].202102.

[2]国际地铁协会.城轨交通数字化转型十大趋势[J].独家策划,2020(11):46.

[3]高嘉佳.新科技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与标准化,2021(10)203:205.

[4]周明保,王占生.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20(12)102:103.

[5]李怡民,李軍,周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4).

[6]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智慧城轨先行工程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2021(01).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名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金课”式课程体系建设与评价标准,项目编号:SZTYB19147

作者简介:封小霞(1986— ),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讲师,职业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高职学院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的研究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