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于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2-04-08王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1期
关键词:支架式探究活动实践策略

王大玲

【摘要】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协助发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近年来,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园各领域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应当如何有效地将支架式应用到探究活动中?通过培训、学习、实践、反思,本文从支架式教学内涵入手,分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原则,并以综合主题探究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浅谈其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关键词】支架式;探究活动;幼儿园;实践策略

一、基本概念

(一)支架式教学

“支架”一词源于建筑领域,在工地中,工人们通过脚手架搭建起便于建设建筑的平台,当工程完成之后则将支架撤去。“支架式教学”最早由伍德、布鲁纳和罗斯三人于1976年提出,并应用到教育领域,用于代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采取的辅助性教学方式,“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暂时性的教育情境,教师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所搭建出的一个临时性补助框架,在学生完成了既定学习目标或能独立进行学习任务后,支架功能则可功成身退。这正符合了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主体性要求和独立性要求。这一教育策略能够有效地将学习者与指导者以一个适当的纽带进行连接。通过教师为学生所搭建起的学习支架来完成相应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客观能动性,同时,增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信心,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究活动

“探究”的含义是探索与追究,好奇心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根本动力,幼儿时期对于外界处于高度好奇状态。在此过程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思考、行动、实践能力。同时,在此过程当中能够客观而正确地认知周围事物,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扩充对于社会信息的容纳与理解,使得幼儿能够更为快速地完成知识的提升与心理的成长。探究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既是一项学习任务,也是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必备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渠道更好地理解科学、增进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支架式探究活动的培训

支架式教学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也是诸多幼儿教师当前重点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支架式探究活动的相关培训过程当中,教师能够借助培训来了解并掌握有关支架式探究活动的流程与原则。

(一)支架式探究活动的流程

完成一次支架式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确保活动的开始是由兴趣导入,让幼儿以一种积极、活跃的心态进入到探究活动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之后,通过教师提前搭建好的支架结构让幼儿进行活动内容的体验与探索,并在相关技能的支持下进行深度探究,结合幼儿在活动过程当中所收获到的探究成果进一步进行彼此之间的分享与合作。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创意的提炼与引导,最终有效指导幼儿进行活动的评价并展开相应反思。

(二)支架式探究活动的原则

开展支架式探究活动的教师必须坚持自身的“支架搭建者”定位,坚持将所有的教学目标通过支架的搭建来进行展现与引导。教师应当在搭建支架的过程当中坚持如下原则:

1.辅导者原则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支架活动中的定位。在支架式探究活动里,教师并非是知识的直接传输者,而是作为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辅导者,作为一个“工具人”而存在。无论是知识的理解、技巧的掌握、策略的学习,教师都应当站在辅助的位置,不应越界过度干涉幼儿的活动进度。

2.互动式原则

在支架式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设计足够多的互动环节与互动需求,确保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能够在关键节点完成应有的互动,同时要尽可能地引导幼儿主动发起互动。这不仅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及社交能力,更能够提高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信心。

3.系统性原则

搭建支架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本次探究活动的教学目标及完成情况,同时更需要注重支架式系统的搭建与完善。通过系统化的支架式探究活动,让幼儿能够更为熟悉、熟练地完成一系列探究行为,并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积極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4.溢出性原则

在为幼儿搭建探究活动的学习支架时,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学习材料与教学工具。此时,教师应当坚持溢出型的支架平台搭建,即除了活动教学目标需求涉及到的各类信息和知识内容之外,还应当准备额外、溢出的部分材料与信息,以满足部分幼儿的更高探究需求,保持幼儿旺盛的好奇心。

三、支架式探究活动的教研思考

(一)明确的探究主题

开展支架式探究活动,教师必须明确活动的探究主题,以确保之后的一系列探究行为、支架平台的搭建都能够围绕着主题紧密结合,确保幼儿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最终收获到与主题相关的相应知识与能力。

(二)完善的支架搭建

在幼儿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对支架的搭建应当做到尽善尽美、烂熟于心,保障在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不同情况来进行幼儿学习的引导,避免出现在活动中准备不充分、支架不完善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

(三)丰富的情境引导

支架式探究活动要求幼儿能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性地展开探索与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搭建支架的同时,设定丰富的导入情境,以适当的支架语言来引导幼儿进入到合适的身心状态,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从而使得幼儿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四、支架式探究活动的实施措施

(一)实施环节

在《小蝌蚪找妈妈》探究活动中,笔者将实践过程分为五个不同环节,分别是产生兴趣、主动体验、深度探究、分享合作及创意联想,将经典绘本《小蝌蚪找妈妈》、经典童谣《小青蛙找妈妈》与中华剪纸民俗文化相结合,让幼儿能够通过剪纸来体会与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并进一步学习与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生态习性与相关知识,让幼儿能够在科学知识及动手能力上得到双重提高。

(二)实施技巧

1.支架语的巧妙设计

在本次探究活动的实施過程中,笔者强调在每个环节设计支架语,在每一个环节的起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带入,同时通过支架与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交互的主动性。如,在“产生兴趣”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支架语为:“小朋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蝌蚪的身体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幼儿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支架物的观察,并能够通过语言进行描述与回答,顺利地导入到支架情境中。合理的支架语,无疑能够让支架物的展示更加顺理成章、更为吸引幼儿的注意。搭配上配套的支架势,能够更为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情绪。

2.探究台阶的多层划分

在“深度探究”这一环节中,将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台阶,第一台阶是剪纸方法设计、第二台阶是小蝌蚪剪纸的轮廓设计、第三台阶是剪出小蝌蚪、第四台阶是剪小蝌蚪身体镂空花纹,以不同程度的台阶对深度探究这一环节进行更细化的分层,能够更有层次地引导幼儿完成活动探究,并更加自如地掌握探究过程当中所运用到的各种能力与技巧,能够递进式地掌握与了解相关的活动知识。

3.活动形式的丰富组合

因为幼儿专注力因素,要保持高度专注就必须保证幼儿在活动过程当中拥有较高的兴趣程度。因此,在设计本次支架式探究活动时,采取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组合,其中包括了绘本欣赏、故事问答、图文观察、角色模仿、互动交流、合作表演、美工设计、手工实践等,充分地保障了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不断刺激幼儿的好奇与探索欲望,保持了幼儿的兴趣持续性与递进性,引导幼儿完整性地参与活动。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支架式教学模式拥有着即时性、辅助性、包容性的特点,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在探究活动当中所开展的各方面的兴趣需求及探知欲望。同时,在幼儿探索、求知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地提高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策略。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刷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并掌握新型的教学手段,积极地将支架式探究活动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方案中,为幼儿带来更丰富、更自由、更精彩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曹友义.支架式教育理论及其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6):212-216.

[2]夏诗贤.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湘云.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形式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黄敏.基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支架式探究活动实践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
“支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