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以生为本”教学路径探析

2022-04-08曾国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1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路径以生为本

曾国平

【摘要】在开展初中教育工作时,为了合理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作用,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改进教学方式。本文就初中德育如何开展以生为本教学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德育;以生为本;教学路径

德育教学的发起点是教师,而教学的终点是学生。因此,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合理开展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德育教学的思想

德育教学的核心是品德与文化知识的结合,使得两者可以相互融合,即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保证学生文化综合学习实力提升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思想可以得到一定提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德育教学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德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观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有效地发挥出德育教学价值,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德育教学与每一个学科都紧密关联。在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动下,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而德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恰好都符合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开展德育教学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主要路径。

二、“以生为本”教学原则的意义

(一)学生主体性提升

在开展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树立基本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围绕着德育教学思想落实相关教学工作,避免实际教学工作与德育思想出现了一定偏差,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在树立德育教学原则时,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进而得出以生为本的教学基本原则。

在以生为本教育原则下,实际的初中教学工作则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主体性,改变初中教学的现状。因为在过去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进而主观地弱化学生主体性,侧重教师教学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都不断下降,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而现代教育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建立,则很好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规划教学设计时,教师会以学生为规划核心,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相关教学方案,合理地突出学生主体性。

当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有效提升之后,学生则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开展初中教学工作时,很多教师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即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文化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则以此为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是固定死板的,但是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若是秉承教条主义,没有依据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制订相关的教学目标,则会严重约束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了一定阻碍。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目标则非常明确,即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为教学目标,客观地认识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性,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编制与设计相关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学科需求与教学课程的安排,明确该学科的教学改革既定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提高课堂综合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激发学生创造力

初中学生的思维智力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此时,学生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都希望可以尝试学习,以满足自己无穷的求知欲。若是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合理的引导,则可以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实力的提高。但是若没有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则会在其它领域体现,当学生接触到社会不良风气之后,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规避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初中学生教学引导时,教师则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并创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科学地引导向对知识的探索,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内心的欢喜,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提高。

三、初中德育“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

(一)学委会的构建

在“以生为本”的德育教学模式建构过程中,重点是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委会的构建。学委会的构建与学科课代表具有很大的区别。学科课代表仅一人,无法突出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无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执行德育教学方案时,不能精准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学委会则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育工作搭建了“桥梁”。

学委会的成员编制为10人,每一位成员都由学生进行民主选择,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每一周对学委会的成员进行更换,确保每一位学生仅担任一周的学委会成员,仍旧由学生进行民主选择,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学委会的一员。

为什么要组建学委会呢?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而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量非常大,教师若是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沟通交流工作当中,则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此,学委会的10位学生则充分地发挥出桥梁的作用。学委会的学生可以将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生活情况进行收集汇总,然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确保教师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因为学委会的成员每周轮换一次,因此可以确保教师与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真实学习与成长情况之后,则需要设计规划德育教学方案,确保德育教学方案的教学可行性与德育引导价值。在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完善时,为了合理发挥出学生主体性,教师可以让学委会的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完善优化德育教学方案。

在“以生为本”的德育教学原则下,如何保证学委会的学生可以代表全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假设班级有40名学生,学委会的成员有10名,则每一位成员的意见代表了其他三位学生的想法。这样则可以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纳收集。因为教学方案的设计优化工作非常复杂,若是全班学生给出的意见各不相同,则如何保证教学方案优化之后的可行性。因此,通过构建学委会的教育模式,合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并使得德育教学方案可以得到有效优化,确保在实际德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二)言传身教的教学氛围建构

教师的思想品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如,初中教育时教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但是教师在校园生活中自身就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则无法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所以,学生也不会更好地落实垃圾分类。由此可见,在开展“以生为本”的德育教学工作时,教师必须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与纯洁的人格。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德育教学工作时,为了合理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围绕着学生不断优化改进德育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出德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德飞,朱旭芳.初中思想品德“以生為本”课堂的探索——“活动-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97-101.

[2]秦金华.教育理念隐于无声以生为本现于细节——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教育理念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8(2):52-55.

[3]王建林.新形势下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24,227.

责任编辑  钟春雪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教学路径以生为本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