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夷坚志》中的善鬼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2022-04-05刘天一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形象文化内涵

刘天一

摘  要:《夷坚志》是南宋洪迈编纂的文言志怪小说集,记载了众多神鬼怪诞之故事的同时,也呈现了复杂多元的鬼形象。“善鬼”虽是《夷坚志》鬼怪群体里的另类,但却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善鬼”形象特征与“恶鬼”截然不同,不仅外形可爱亲切,其心理亦完整健康; “善鬼”形象类型丰富,按照其行为模式特点可分为庇佑子嗣的血亲、行侠仗义的友邻、古道热肠的游魂三种类型;善鬼形象还贯注了“灵魂崇拜”信仰、儒家“人伦”观念和佛教“因果报应”观念,具有深刻文化内涵。

关键词:《夷坚志》;善鬼;形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2)01-0081-04

作为中国小说史上最大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夷坚志》的内容丰富广博、故事生动曲折、人物复杂多样,其中涉及的鬼故事、鬼形象带有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心理。《夷坚志》所涉及的“鬼”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类谱系,笔者根据“鬼”与人的关系将其分为“害人恶鬼”与“助人善鬼”,在此基础上对后者的形象进行探析。虽然《夷坚志》中的鬼故事大多以鬼伤人或鬼报怨为主,助人善鬼数量极少,但善鬼的独特形象与其蕴含的人文价值是不可忽略的,它们不仅是鬼神故事中具有别样色彩的形象类型,也是人间真善美的凝聚,实为先民精神世界的外显、社会文化内涵的映射。

善鬼的形象特征

《說文解字注》曰:“人所归为鬼……古者谓死人为归人。”“鬼”被古人视为逝者的亡灵,与动植物、器物所化的“精怪”有本质上的不同。鬼分善恶,善鬼则是指心怀善意、与人为善或有助于人、内心澄明的那一类鬼群体,与蓄意害人、图谋不轨的恶鬼形象有明显的差别。善鬼之“善”具体体现在成因、外形和心理三个方面。

(一)善鬼的成因

善鬼大多由朴素的市民正常死亡后幻化而成,这些逝者去世后或是获得安葬,享受着子嗣的香火;或是受阳间善人厚待,心有感激之情;或是于情感上对尚在阳间的亲友有所牵挂。这些羁绊使他们有别于作祟之恶鬼,而是对尘世心存眷恋,怀揣着善念与真情。当然也有一部分善鬼死于意外的疾病或是灾祸,但他们的死亡往往只是巧合使然,不至于对人世苦大仇深,体面的丧葬仪式也进而化解了他们的怨气。

总之,善鬼的前世经历是较为平坦而顺利的,这也是它们能在化鬼后依然保持善意的基本原因,它们将人世间的美好情感继承下来,对尚在阳间的平民百姓予以关照。也因此,寻常百姓在面对善鬼时,不会产生疏离感和恐惧感。

(二)善鬼的外形特征

善鬼和恶鬼最直接的差异是外形差异。善鬼的外貌不似恶鬼阴森恐怖,它们或是衣着装扮、神态、外貌皆和世人相同,以至于人鬼难辨;或是只露其声,不露其形,避免和世人产生直接接触。

多数善鬼正常装束示人,毫无阴森诡异的气质。《叶七为盗》中盗富济贫的善鬼叶七,屡次将财物赠予贫民之妻张七姐,均未被发现其异常之处,直到张七姐讲出实情,村民老张二言:“其人已死二十馀年”后,众人才得以了解其身为亡魂的事实。《姚仲四鬼》中主持正义、驱散恶鬼的“老人”亦是满脸白须、身材矮小,几乎与常人无异。善鬼的外貌有时比常人更为可爱动人,如《姜店女鬼》中身处姜宅的妙龄女鬼,前来饮酒的客人睹其芳容,不禁“悦其盛年白皙,欲拥抱之”。可见,善鬼姣好的容貌与厉鬼的丑陋恐怖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外一部分善鬼仅以声音出现于人间,世人不见其外形。如《牛鬼》中前来拯救主人公高世令性命的明州都监李利见、台州巡检赵禄二鬼,主人公需通过“审其声”来辨认二者身份,二者也只能通过言语叮咛来帮助主人公,并不能采取实际行动。而后给高世令托梦的小妾也是如此,只“空中语曰:‘勿与鞋’”,以呼喊的方式帮助主人公脱离危险。

(三)善鬼的心理特征

“善鬼”虽是鬼,却充满人性。它们不仅拥有与常人相似的外形,更拥有与人相同的情感。它们的心理健康而完整,能够与人共情,这是它们能够及时对阳间之人加以庇护或帮助的根本,也是与害人恶鬼间最大的差异所在。

它们或是基于生前的情感庇荫乡邻、故友与子孙,或是对人间生活心存眷恋而不忍离去,或是肩负使命需要留守阳间……无论如何,善鬼内心总是充满善意的,它们温柔真诚、友好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助人意识的自发性。多数善鬼对人的庇护和援助是发自内心、不计回报的。当有危难的世人与自身有情感连结时,善鬼往往奋不顾身加以保护。即便是陌生人需要帮助,善鬼也尽己所能。另外,当世人对善鬼有恩时,善鬼必会主动报答。

其次是助人意识的理性。善鬼热心助人的同时,也深有所知自己的亡灵身份可能会对阳间亲友造成危害,往往避免与世人过于亲近。《姚师文》即是如此:当姚师文见到亡父时,想要到屋顶上与其见面,但被告知“幽明异涂,不宜相近”。纵然亡父思念儿子情真意切,却依然在显灵之时用理性克制情感,避免产生负面影响,实属难得。《许家女郎》中许氏在面对陌生男子濮六时,也告诫其此地危险:“六哥速归,这里不是哥来处”。可见,善鬼虽乐于助人,但并不盲目狂热,而是充满理性。

最后是内心的宽厚仁慈。与锱铢必较、阴险狡诈的恶鬼不同,善鬼的内心是宽容的,胸怀是坦荡的,在面对外界的恶意时,它们往往以德报怨。《姜店女鬼》和《许家女郎》中,阳间游子见善鬼自身美丽,从而心怀不轨,行为轻佻,但善鬼并未因此生气而报复他们,只是一笑了之。

总之,善鬼是人间美好的阴间投射,从它们的身上能看到真善美的光芒,既无“鬼形”,也无“鬼性”。

二、“善鬼”的形象类型

“善鬼”心怀善念、和蔼亲切、知恩图报,与寻常之鬼有着明显的形象差异,可以按照其身份和行为的特点概括其形象类型,将其分为庇佑子嗣的血亲、行侠仗义的友邻、古道热肠的游魂三类。

庇佑子嗣的血亲

在善鬼救人的各类故事中,已逝的亲人化作鬼魂对子嗣进行保护无疑是最常见的情节。善鬼作为主人公曾经的血亲,他们的庇佑方式可分为两种:一为对子嗣生命的保护;二为对子嗣财物的援助。

《宋毅见亡父》中,宋毅外出饮酒至夜半,归家途中遇到自己逝去多年的父亲,被告知即将到来的危险:“项十在前面带一鬼来同打汝”。在此紧急情况下,亡父将手杖交予宋毅防身,又去找另一亡灵项超帮忙。而后,宋毅在两位善鬼的帮助下击败了恶鬼,被安全护送回家。故事虽简短,但宋父担心儿子安危,与恶鬼勇敢斗争的慈祥形象已然活灵活现。《蒋保亡母》与《宋毅见亡父》情节类似,讲述了蒋保遇到陌生人邀请共浴时,其母现身告知危险,“负保急行涉水而出”,将蒋保救出险境。同样,还有得知女儿患病立刻赶来救治的李大哥。血缘关系将分隔阴阳两界的人鬼紧紧联系起来,在子嗣遇难的危机时刻,长辈便来支援救护,使人感慨不已。

财产之得失与生命之安危相比,其重要性和急迫性虽不可同语,但子嗣在经济上陷入窘境时,已故的父辈亡灵也不会坐视不管。《姚师文》中的姚父听到儿子的哀号声,顿时现身相助,原来是姚师文遭遇饥荒变卖田地却不知道当时买主的姓名,多年来已欠官税到无力偿还的地步,其亡父便索要笔墨,将买家、税务等事宜写明,免除了儿子因经济问题引发的牢狱之灾。同样,《佐命功臣》也是讲述祖先给予后代子孙经济救助,帮助其脱离困窘。

(二)行侠仗义的友邻

已故的好友、同事、乡邻化为善鬼,对人的救护亦是义无反顾的。鬼与人没有血缘羁绊,而是基于信任和真诚自我奉献,同样感人至深。

《牛鬼》叙述了李利见、赵禄二鬼对旧时同僚高世令的保护。因高世令无意间杀死了牛鬼,其家人来找高世令寻仇。李赵二鬼赶在牛鬼家人行凶之前来到高宅,一方面嘱托高世令提防恶鬼,另一方面苦劝复仇的牛鬼放下屠刀。在此过程中,善鬼对故友的救护十分坎坷:二鬼初显身即吓得主人公“大惧,即蒙被危坐以待”,被看穿手段的牛鬼当即对李赵二鬼大肆谩骂,并更换了复仇方式,但在李赵的不懈努力下,牛鬼最终没有得逞。从李赵二鬼无法直接干预复仇、被复仇牛鬼不断辱骂、只有其声没有其形等等细节可见,他们的能力是很弱的,无法像血缘善鬼一样瞬间帮助受难者脱离危险,甚至他们的帮助本身可能是徒劳的、危及自身的,但他们依然敢为故友兩肋插刀,其善良无畏的故友形象令人敬佩。

《叶七为盗》中的盗鬼叶七生前是同村居民朱四、张七姐的近邻,因可怜二人生活穷乏,叶七便常常偷盗财物相助,不仅使其“积所得几十千”,后又“以衣服冠梳及银钗与之”,极大程度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后因为朱氏认出了张七姐的发钗衣物,告她偷盗而事情败露。一番争论后,真相最终被众人发现——一切皆是神偷的鬼魂所为。而后叶七的墓被掘开,棺椁被焚投入水中,结局可谓惨淡。虽说偷窃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就主人公张七姐视角来看,叶七的盗富济贫行为却颇有几分侠气,耐人寻味。

(三)古道热肠的游魂

在《夷坚志》善鬼群体中,四处流浪待人和善的游魂占有很大比例,他们与世人非亲非故,但却乐于助人、知恩图报,展现出古道热肠的美好形象。

《湖田陈曾二》是游魂故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例。在宋二设立的水陆道场上,一位叫做董生的百姓在观看僧人摄召时遇到了两个鬼,他们在商议张婆家女子因吃糍糕被噎而死奄奄一息的事情,最终决定同去救助。二鬼在张婆家现身,直述救人之法:“扶策起坐,将笤帚拍打背三下”。张婆照做后即刻见效。“摄召”是吸引并超度游魂的法术,二位善鬼由“摄召”而来,本可接受超度而转世为人,但因救人心切而去,主动放弃良机选择对陌生人施以援手,足可见善鬼身上之浓厚人情味。

《许家女郎》刻画了一位温婉又热心的女鬼形象。浪子濮六多次盗窃家中财产,被其父赶出家门,游荡无依。夜半时分突然遇到一位妙龄女郎,走近时她直说自己不是人,而是鬼魂,濮六不信,女子便又言:“与你方相见,何由吓汝?我是县市许七郎室女,因月经正行,为邻里炒闹隔住,遂成大病,以致身亡,葬于此地。缘生前未聘事,兼是枉死,魂魄更无归著,漫出闲游。寻常但闻鬼诈为人,迷惑生者,岂有肯自称是鬼?兹可无疑。敢问哥哥姓第?”濮六相信许氏后,也告知了他的经历,许氏听闻濮六的困难后,便赠予财物助其回家。可见,许家女郎虽是鬼魂,却毫无歹念,对陌生人依然坦诚相待并热心相助,她的言行举止真诚和善,温婉动人的形象如在眼前。

三、“善鬼”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善鬼”形象的出现,侧面反映了宋朝的民众观念,一方面,受灵魂崇拜信仰的影响,“善鬼”拥有超自然力量,能够驱祸得福,展现了民众敬畏逝者、渴望庇护的心理;另一方面,儒家的人伦观念和佛教的因果报应观进入故事内部,“善鬼”体现出民众重视伦理道德、相信善恶有报的内心观念。

敬畏逝者:灵魂崇拜观念的反映

人类学家泰勒曾这样叙述灵魂:“灵魂是不可捉摸的虚幻的人的影像……它独立地支配着肉体所有者过去和现在的个人意识和意志……灵魂被确定为具有可复活力、可分离和不死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理论。在我国古代,受科学发展的局限,先民将灵魂称为魂魄,将死亡看作灵魂离开肉体的结果,认为灵魂(以鬼的形式)永存,《正字通》即有“人死魂魄为鬼”的解释。因为人死后魂魄还能继续存在,生者与逝者依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先民们便希望得到它们的保护,免受无端侵害,于是便设立祭祀,安抚亡灵,形成了灵魂崇拜。

灵魂崇拜使得古人对“鬼”产生敬畏之心,认为鬼拥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的福祸。反映在《夷坚志》的善鬼故事中,则表现为鬼对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帮助和拯救:当世人受到来自阴间的威胁时,已然化鬼的亲友加以庇佑,如《蒋保亡母》中蒋母负保涉水而行,仿佛天生神力;《牛鬼》中李赵二鬼看破厉鬼复仇之计,似乎能预知未来;《向氏家庙》中祖先赐药驱邪,佑人康健宛如神医。当世人遭遇阳间的困窘与危险时,热心的善鬼及时相助,如《姚师文》中亡父在儿子即将入狱之际显灵,书写屋契税书帮助还债;《皮场大王》《许家女郎》等善鬼在路人遇到苦难时慷慨解囊,毫不吝啬;《湖田陈曾二》中二鬼拯救被噎住的张氏女子,使后者迅速脱离生命危险。总之,这些善鬼能出现在各种危急时刻,或是以言行直接相助,或是以托梦间接相助,神通广大、富于变化又亲切动人,鲜明地反映了宋朝人们敬畏逝者、崇拜鬼魂的心理。

崇德重情:儒家“人伦”观念的凸显

儒家学说非常推崇“人伦”观念。《孟子·滕文公上》有云:“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人伦道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正确践行人伦道德,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地向前发展。

在儒学受到大力提倡的宋代,“人伦”观念更受到重视。《夷坚志》中大量的善鬼形象便是受“人伦”观念影响的产物:纵然宋父、姚父、蒋母、李大哥等善鬼与儿女阴阳两隔,但他们在后者遇险的关键时刻却总能挺身而出,救儿女于危难中,这些经典的“慈父”“慈母”形象体现了传统的“父子有亲”美德,令人感动不已;《衡山民》的主人公发觉其身异样、“已为鬼形”时,不仅逝去的父亲立即帮助,妻子亦持火把急切呼唤,最终使其平安归来,主人公的全身而退是父子、夫妻关系的合力使然,父子相亲、夫妇相爱的人伦观念尽显;《牛鬼》中同僚舍身相护、《宋毅见亡父》中宋父挚友助其救子等又是“朋友有信”观念的生动诠释。可以说,善鬼正是伦理道德的象征体,贯注了宋代百姓内心期待的理想情感。

行善积福:佛教“因果报应”观的渗透

南宋时期佛教观念已经植根于民,“因果报应”观浸润着人们的思想,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佛教将一切行为、言语、思想称为“业”,受“业”影响而产生的结果称为“报”,业和报在因果中不断轮回,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涅槃经》将“报”分为三类:现世报、来世报、速报。而这三种报应方式中,“现世报”最为深入人心,一是因为“来世报”过于虛无缥缈,人们无法预知来生是否受益;二是因为在社会动乱的背景下,儒学的入世思想使得人们的思想具有功利性,现世的福利受到极大重视,“民间报应信仰关心的中心是现世的幸福”。

以“现世报”为主的“因果报应”观在《夷坚志》的善鬼故事中反复体现:《三山陆苍》记述了士人傅敞帮助逝者陆苍迁棺,不久后陆苍托梦告知其应试答案以作报答,最终傅敞高中举人;《湖田陈曾二》中二位善鬼帮助张氏女子脱离生命危险,被张婆发觉是鬼后,她感慨道“鬼未受生,犹恻隐存心如是”,当即为他们补做了法事,助其轮回;《崔伯阳》讲述乐善好施的崔公意外坠马受伤,昏迷多日后得到了女鬼的拯救:“俄十馀妇应声而来,为之按摩掖扶,似觉稍苏……数日创愈”,原来是崔公乐善好施,善鬼前来报恩。无论是善鬼古道热肠,人鬼友好相处,还是善人友好相助,善鬼执意报恩,都是佛教“善有善报”观念进入民众内心的体现。作为带有神秘力量的主体,善鬼用个人情感与意志推动了因果报应的实现,体现了宋代民众对善业结善果、行善积福观的认可和肯定。

结语

宋朝人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神鬼故事,而“善鬼”则是这些故事中不可忽略的形象类型,它们是人间真情与阴间游魂的结合体,凝聚着民间的奇想与巧思。

本文先界定了“善鬼”的概念和特征,认为“善鬼”是与“恶鬼”相对立的鬼群体,它们外表与凡人几乎一致、内心更是澄明温厚,拥有人性。在此基础上对“善鬼”进行较为细致的群体划分:“庇佑子嗣的血亲”是指暗中守护子孙、助其脱离险境的祖先鬼魂;“行侠仗义的友邻”是指心系生前好友、关怀旧时邻居的亡魂,为友邻默默奉献;“古道热肠的游魂”为对陌生人施以援手、坦诚相助的游魂。“善鬼”形象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阳间百姓无所不能的救助是灵魂崇拜观念的反映;护亲助友、关爱乡邻凸显了崇德尚情的人伦观念;做善事得善果则是行善积福之“因果轮回”观的文学表现。

参考文献: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34.

[2]洪迈.夷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416.

[4]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77.

[5]陈筱芳.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J].云南社会科学,2004(01):95.

猜你喜欢

形象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