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小说:面对儿童与成人的共同喜爱

2022-04-02刘江张生珍

博览群书 2022年1期
关键词:哈利波特儿童文学

刘江 张生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公示的第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7.82分钟。可见,数字媒介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的主要阅读形式。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阅读危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24%的美国成年人在2018年没有读过任何形式的书籍。然而,在阅读兴趣衰退的当下,美国的图书市场却发生了一系列截然相反的变化,儿童文学作品吸引了大量成人读者。根据2012年《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青少年文学购买者的年龄有55%在18岁以上,其中28%的人在30岁至44岁之间。近年来,这一趋势有增无减。即使未阅读过原著,至少,许多成年人都观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文学阅读危机出现的原因既关涉文学自身,也与时代环境相关。首先,流行于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品使文学镜像功能减弱,普通读者难以在文学世界中找到解决此在困境的答案。这类文学作品并不能满足普通读者的审美阅读需求,读者难以理解《万有引力之虹》《追忆似水年华》等经典作品所要传达的文学意义,因此,读者与文本间的对话关系断裂。尽管文学开始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但大量叙事技巧的使用仍使普通读者头晕目眩。其次,21世纪以来,人们的娱乐形式多种多样,阅读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休闲形式。网络游戏、电影等形象生动的画面更能吸引人们的兴趣,文学阅读似乎就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跨界小说的出现缓解了阅读危机,增强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跨界”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文学现象,自18世纪中期,划定成人小说和儿童小说间的界线,这种跨界现象便一直存在。许多经典成人文学的受众便既有成人读者又有儿童读者,但自20世纪90年代,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取得巨大成功以来,“跨界小说”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概念,用来指称成人读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现象。

在当下,跨界小说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遭受许多非议。一些研究者认为跨界小说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儿童成熟化所致。“儿童”与“成人”这两个概念发生变化,两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美国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迈克尔·卡特认为,青春期已经由12-18岁延长至25岁,他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群体稱为新成人(new adult)。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加剧了这一现象。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跨界小说的出现是成人幼稚化的表现。在儿童成熟化和成人幼稚化的矛盾认识中,我们认为恰恰反映出跨界小说具有能够同时满足儿童和成人读者内心需求。

许多人认为,成人读者阅读儿童文学是一种逃避行为,逃避现实世界的压力,在儿童文学的想象中寻求一个乌托邦世界。但是不可否认,阅读儿童文学的确唤起成人读者对童年时光的渴望,成人读者能够借此重新体验纯真的童年时光,或者说是在体验他们在想象中建构的理想童年。《哈利·波特》系列中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趣的课堂内容,与朋友亲密、真诚的互动都会使成人读者回忆起童年的欢乐。《黑暗物质》(His Dark Materials)三部曲中主人公们的冒险经历,也吸引成人读者重温儿时的冒险梦想。在阅读这些经典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成人读者看到的是理想童年的缩影,勾起他们的怀旧之情。

但成年读者阅读儿童文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复活已经消逝的“纯真”,或者通过儿童文学寻求一种纯真的状态,而是经由已逝的过去来寻求解决此在困境的答案。儿童文学描画的不全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好时光,以及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许多儿童文学展现的是少年主人公痛苦的成长经历,如大卫·阿尔蒙德《旷野迷踪》(Kit’s Wilderness)中的13岁少年在死亡游戏中寻找生的意义。《吃火的人》(The Fire Eater)用一个战争生还者的自毁性表演表现二战后人们的心理阴霾与对新战争的恐惧。马克·哈登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更是刻画了一个自闭症儿童孤独、敏感的内心世界。就如《哈利·波特》系列和《黑暗物质》三部曲这样的奇幻文学也并非描写的都是快乐的成长经历,《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哈利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而《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莱拉自出生起就遭到父母抛弃,他们都要独自面对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在这些故事中,儿童主人公们遇到的成长困境同样困扰着成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在探寻生活变化和人生转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在成人世界中,成人要独自去面对所处的困境和所遇到的问题。儿童因为“纯真”所以需要成人的引导和教诲,成人读者希望在儿童文学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指引。在《黑暗物质》三部曲中,主人公莱拉和威尔对善与恶的存在产生怀疑,这样的疑问同样存在于成人世界中。马隆博士作为作者思想的传递者,在小说中给出了肯定回答:

我不再相信我们的身外有一个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我渐渐相信善恶是人们所作所为的名称,而不是她们是什么的名称。

善恶依然存在,但是善恶与上帝所制定的道德准则无关,而是与人类自身行为相关,即爱的能力。因此,莱拉和威尔最终选择放弃相守,回到自己的世界,建立天堂共和国,完成促进人类意识不断前进的使命。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哈利的每一步成长都有邓布利多的指引,形成了从天真到成熟的线性成长经历。在这一过程中,邓布利多帮助哈利理解如何在善与恶、生与死等之间做出平衡,并体会到爱、友谊和勇气的重要,由此使哈利能够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成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跟随主人公们一起成长。

跨界小说作为一类能够吸引成人读者的儿童文学,同其他类型的儿童文学一样,能够满足儿童读者的内心需求。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尤其是青少年,在生理、心理和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需求,他们对未知的成人世界既感到好奇,又充满惶惑不安。儿童文学满足了儿童的成长需求,与儿童读者的生活紧密相关,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的映像。促使儿童在成长和变化中寻找自我和身份认同。

不断成长的儿童对归属感有着迫切的需求。青春期之所以被認为是危险的、叛逆的,原因就在于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明显感觉到自己脱离了儿童阶段,但又不属于成人世界,他们感到自己处在一个无法言说的独特阶段。这种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使他们丧失归属感。因此,他们总是在文学中寻找自己,得到安慰: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人,从属于他人,更没有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而是生命群体中的组成部分。

此外,儿童读者努力在儿童文学中寻找真相,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成年现实,承担起作为公民的责任。无论是奇幻文学还是反乌托邦小说,儿童主人公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他们的自主选择决定了故事的最终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儿童读者会产生同理心,思考自己面对同样困境时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尽管已经过去一个半世纪,但《爱丽丝梦游奇境记》(Alice in Wonderland)这样的经典儿童文学仍不断再版,放在当下的语境中,这则奇幻故事仍然能够被越来越多的成人和儿童读者接受。在这个想象世界中有拟人化的动物形象,也有神奇的魔法。儿童读者被这些神奇事物吸引,体验世界的和谐与美好,人与周围的事物和谐相融。但在美好的生活中依然充满了挫折与挑战,需要儿童读者学会面对复杂的伦理关系做出正确选择,这样才会实现最后的美好结局。在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的《播种者寓言》(The Parable of the Sower)和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等反乌托邦小说中,儿童读者读到的是一个几近毁灭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儿童主人公们承担起拯救世界的责任,重建家园。在现实生活中激发儿童读者的能动性,学会保护自然,关爱他人。

当今时代,尽管人们的生活被各种娱乐形式占据,文学阅读被排挤至边缘地位,但人们仍然肯定阅读的重要性。因此,跨界小说的媒介改编形式才会激发读者重读文本的兴趣。如《小妇人》这部经典文学著作,被多次搬上银幕,被几代读者所接受,使文学经典得以延续。在缓解阅读危机的同时,跨界小说也改变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儿童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跨界小说的出现模糊了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间的界线。长久以来,儿童文学被主流文学排斥在外,被视为幼稚的、无意义的文学,因此成人读者羞于承认对儿童文学的喜爱。《哈利·波特》系列和《黑暗物质》三部曲这两部系列作品不仅获得了主要的儿童文学奖项,也被主流文学接纳,荣获了成人文学奖项。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儿童文学地位,也使成人读者阅读儿童文学的行为合法化。跨界小说的出现使得儿童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形成对话关系。“儿童”被视为需要受到成人启蒙、引导和教育的对象,儿童文化成为亚文化,也被主流成人文化所压制。借助文化研究视角,研究者们将儿童与消费文化、粉丝文化等联系,挖掘出儿童文化对流行文化的引导作用,形成与主流文化对等、互补的文化形式。除此之外,跨界小说为我国的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跨界小说为儿童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关注儿童文学与成人读者间的关系。就创作而言,高水平儿童文学既要吸引儿童读者,又要能够吸引成人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儿童文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说教或娱乐层面,而应以更高的文学审美价值为标准,反映出更为深邃的文学内涵。

(作者简介:刘江,北京语言大学博士后;张生珍,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哈利波特儿童文学
赌局的智慧
A Harry Potter exhibition 哈利·波特展
哈利的花毛衣
刊首语
赌局(深度好文)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波特的儿子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波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