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 构建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

2022-04-02张进德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张进德

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下的教育主题,也是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识字教学也不例外。要想构建好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语文识字课堂,需要一线教师在识字课堂中正确把握“言”“德”间的关系,力促“言”“德”教育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同步进行,达到言德同构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解读汉字文化,找准言德联合点的同时,科学解读言德关系,将言德同构理念渗透到具体的识字实践中,构建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识字教学;言德同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9132(2022)12-008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30

语文识字课是小学生在刚接触语文学科时必须上的课,也是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渗透的薄弱点。在传统的语文识字课堂构建中,教师过多地将语文识字课堂构建精力放到学习汉字上是重“言”而轻“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言”“德”关系,构建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这是教师强化“立德树人”理念与识字教学间融合度的需要,也是教师充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更好地发挥识字教学材料对小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作用的需要。

一、言德同构及其可行性

(一)言德同构概念阐述

“言”是语言,指的是语文教学对具体性的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方法的教学;“德”是德性,指的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精神品德的培养。简单地说,言德同构就是将语言教学和德性培育统一到同一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识字探索与实践中获得人文素质和品德修养上的提升。

言德同构强调的是“言”与“德”的交融,强调的是识字课堂的人文性特征,语文识字课堂中德育功能的凸显和教师对汉字教学中的文化性、精神性内容的挖掘。对学生德性的培养是在实践中完成的,在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理念的语文识字课堂过程中,教师需将语言实践贯串课堂始终。

(二)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理念的识字课的可行性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言”与“德”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是德性的外部表现,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谈吐、行为来判断其知识修养、品德心性;另一方面,对学习者德性的培育又是语言学习中的重点性教育任务,没有德性的人即便掌握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也只会“曲意逢迎”“巧言令色”,他们的言语不值得后人称赞。从理论上来说,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是科学的、可行的。教师不仅要探索该理念在理论上的可行性,也要探索该理念在实践上的可行性。

首先,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极为强烈的语言表达意愿。当教师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组织推进语言实践任务时,学生反响积极、热烈,使具有实践化特征的“言德同构”理念有了生存的土壤。因此,在小学识字课堂构建中,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识字探究活动的方式实现言德同构的教育愿望。

其次,言德同构理念与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相吻合,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材料就是很好的德性培养素材。在语文识字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材料进行多角度挖掘完成言德同构的教学任务,挖掘语文教学素材的育人价值。这是教师对语文学科特性的回归,也是教师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识字课堂,深推语文识字课堂改革的有效方法。

再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师是小学“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完成中的中坚力量。在小学阶段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概率远大于其他科任教师。而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语文教师也积累了大量的德育经验。因此,语文教师在学生德性培养中的地位是任何学科教师不能取代的,构建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也是语文教师勇担教学责任的表现。

二、小学语文识字现状分析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让大多数教师改变了自身以机械灌输为主的识字教学理念,探索出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图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样化的识字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识字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巩固小学生在识字课堂中的“中心”地位。但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活动前,很少关注汉字学习中的德育因素。

(一)德性教育重视不足

在识字课堂构建时,教师关注的多是教学素材在知识层面的信息,探索的是如何以适宜的方式支持小学生进行识字探究,帮助学生记准汉字的音形义,并未在汉字探索指导中对学生进行德性上的引导,导致识字教学资源的德育价值难以发挥或并未将言德同构理念渗透至语文实践教学全过程,识字资源的德育价值开发不充分。

(二)德性教育落脚点不当

在识字课堂构建中,教师不能正确处理言德间的关系,将言的教学同德的教学分离开,没有发现言德间同根共生、协调同一的辩证关系。这样的德育融入方式既增加了小学生在识字课堂中的学习负担,也造成了德育渗透灌输性强、方法不当、趣味性不足的问题,影响德育活动的顺利落实。

由此可见,言德同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容置疑,但当下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设计过程中,教师对识字教学活动德育功能重视不足,对小学语文识字素材德育价值的挖掘不够。深入推进基于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的构建活动,仍是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三、如何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

(一)关注汉字文化,寻找言德联合点

构建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离不开教师对语文识字教学中文化的关注,汉字文化是言德同构与语文识字课堂的融合点。因此,在对语文识字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准地确定课堂识字任务,还要挖掘与本课所学汉字知识相关的文化性信息,在文化中寻找言德联合点,以介绍汉字文化的方式达到言德同构的教学目的。

1.介绍汉字传承文化。汉字传承千年,在其流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传承故事。汉字的最初形态与图画有密切的关系,很多汉字的最初形态都是象形的图画,如“田”“日”“月”等。在教学这些文字时,教师可用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图画为教学素材,从最初的文字教起,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传承脉络,在对传承和演变历史的感知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同时,图画和传承过程的介绍也深化了学生对汉字含义和字理的认知,提升了语文识字教学效果。

2.了解汉字文化意义。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具备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延伸意义。要想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文化性的内容。这些让汉字具有文化意义的文化性内容,具有独特的德性养成价值。如“水”在汉民族文化中有包容、低调、奉献等优秀品格,在教学“水”字时,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水作为自然事物的含义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道家思想、民间俗语中的“水”,达到言德同构之效。

(二)解读言德关系,提升课堂科学性

解读言德关系是教师提升言德同构理念的识字课堂科学性的有效方法。只有理清言德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在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理念的语文识字课堂时,才能张弛有度。在基于言德同构理念的语文识字课堂中,语言与德性是统一于学习过程中的,但这一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语言学习实践过程,也就是德性的形成是以语言实践的顺利组织和推进为前提的。在设计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时,教师应该以言为先,以德为辅。

1.以言为先。教师在设计语文识字课堂时,应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心放到对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语言实践要贯串于整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识字课堂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语言实践任务,通过较好地完成语言实践任务提升品德素质。

2.以德为辅。在设计语言实践任务时,教师应看到语言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并在较好地完成字音、字义、字形等具体的语言文字知识传授任务的同时,为学生做适当的情感引导,完成对语文识字教学素材教学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德的获得是在语言实践之后,也是与语言知识的获得相互促进的。

(三)融入具体实践,力促言德同构

没有融入具体的识字教学实践的言德同构探索是无效的。要想将言德同构理念真正推广到语文识字课堂的构建中,需要在处理识字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以“言德同构”为理论依据,适当调整语文识字课堂设计中的各项内容。

1.调整目标,强化引导。教学目标是识字课堂的推进方向,不仅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素材的筛选、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评价时的态度和表现。因此,调整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将言德同构理念融入具体识字教学实践时必须完成的任务。要想完成目标调整任务,强化自身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识字引导,教师可从目标的三个维度入手:在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时凸显语用,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建设,在设计情感目标时从具体的汉字和教材实际出发做好情感延伸,用汉字去演绎真、善、美。

2.明确内容,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是在备课时的研究对象,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探讨对象。内容不明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无法组织的。要想构建好基于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需要语文教师在设计识字教学活动前,充分了解将要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建立系统、完整的教学规划,以提升个人识字教学效率。部编版教材中的识字教学内容有两种编排方式,一种是课文后的“我会认”“我会写”等,另一种是专门的识字单元或活动版块。在教学不同的识字内容时,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不同,需要根据教学现实做个性化的选择。

3.优化方法,活化过程。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突出课堂的实践性,在设计这类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灵活度,优化教学方法,设计更能唤醒学生识字活力的汉字探索活动。學生们才能以自主、自觉的姿态探究汉字,在主动的思考中感受汉字背后的德性因素,提升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比如,以汉字部件拆分和重组为主要内容的“找朋友”游戏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形态出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汉字的造字原理,感知汉字的独特魅力,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4.加强评价,做好追踪。在基于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多元性评价原则,对学生在识字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师还应制作多主体参与评价的识字评价表,由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识字评价,并将评价表整理汇总,做好阶段总结和成长追踪工作,并在评价工作推进过程中渗透言德同构的评价原则,给予学生在识字课堂中的言德发展情况同等的关注。

四、言德同构的小学识字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突出语言表达

“言为德先”,要构建好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师需要将语文识字教学任务融入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通过构造真实的语文情境,丰富学生在识字课堂上获取到的感官刺激,以多重刺激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自觉探究,进而基于学生的深度思考或自主探究情境,融入适宜的德育引导。让学生主动融入语言表达实践是教师构建言德同构识字课堂的前提,突出语言表达是在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构建中学生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二)重视德性渗透

对“德”的忽视是当下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构建中的主要问题,对“德”的突显是言德同构理论的重要特征。在构建基于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时,教师必须改变以“知识渗透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坚持德智并济的教学原则,重视“德性”教育在小学生语文识字探索实践中的渗透,丰富自身的德育渗透方式,优化个人的德育渗透形式,力促言与德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水乳交融,彰显语文识字课堂的人文性特征。

(三)关注文化传承

文化是“言德同构”理念在识字课堂中落实的切入点,是言与德的联合点。基于言德同构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成功构建离不开教师对汉字背后的文化背景、文化故事等文化资料的挖掘。而对文化背景、文化故事等文化资料的挖掘过程,就是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传承过程。因此,关注文化传承也是基于言德同构的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构建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

综上所述,“立德”与“树人”是学校教育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可能导致学校教育畸形。要想将“立德树人”思想深入贯彻到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从识字教学实际出发,构建言德同构的语文识字课堂。充分整合语文识字教学资源,构建突出语言表达、德性渗透、文化传承的语文识字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性的语言表达和实践中接受德育、智育双重引导,获得语言能力和品德素质上的全面提升,发展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峰.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17(36).

[2] 彭昭.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7(12).

[3] 崔西春.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育与汉字文化的关系[J].汉字文化,2017(21).

[4] 曹智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立德树人小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