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2-04-02景跟雄

学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整合新课改信息技术

景跟雄

摘 要:数学新课程背景下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工具,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特以此为研究出发点,针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新课改;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2-002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2.007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多媒体、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已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最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信息技术灵活融入课堂教学,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状分析

(一)忽视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突破教学重难点、化解教学难点。但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说,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认识不够,在推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常常误认为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就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实现了新课改下的要求,但却忽视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忽视了对数学内容的分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适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这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目标不相符,难以达到既定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内容喧宾夺主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价值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致使其在教学中出现了滥用信息技术的现象,占据了数学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剩余的一小部分时间则是教师的讲解,使课堂教学内容喧宾夺主,学生过多沉浸在信息技术提供的内容中,使其在“看热闹、寻找有趣内容”的过程中,忽视了重点内容,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过于花哨

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本身就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在课堂学习中极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最终出现分心等现象。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常常忽视小学生这一特点,制作的课件新颖花哨,甚至运用了多种元素。在如此新颖的教学模式下,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教师过分追求声像效果,也影响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扰乱了小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四)信息技术运用时机不当

教育現代化背景下,虽然信息技术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但要选择最佳的应用时机,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最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致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相背离,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1]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分析

(一)分析学情和数学学科特点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要真正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就要在应用之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分析工作,明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学科特点,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明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基于传统教学中容易走进信息技术误区的现状,教师要提前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认知结构、思维发展特点等,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并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分析数学学科特点,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应做好数学学科特点和内容的分析,对于不借助信息技术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内容或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可借助信息技术方式开展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数学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知识点讲解、习题训练等,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狭窄,不仅难以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甚至还导致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为了落实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突破数学教材的限制,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点,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就要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围绕教材上的知识点,从网络上搜集与其相契合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整理和优化,并制作成PPT,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圆周率”的教学中,教师在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时,就从网络上搜集了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的故事,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并借助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真正拓展了教学内容,也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2]。

(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1.信息技术辅助高效预习。预习是高效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具有极强的思维性,完成课前预习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上快速、精准掌握数学知识。另外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当前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低下,甚至一些小学生根本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内容简单浏览一下,并未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优化课前预习时,就可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其与课前预习活动深度整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提升课前预习效果。例如,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预习时,就借助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教学: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以及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在微课视频中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纸箱子,引导学生进行观看。接着,通过视频的动态化展示,以立体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学习。视频的最后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工艺品,四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指导学生思考每一位学生观察到的样子。微课视频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课前预习效果,也促使学生在高效预习中循序渐进提升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信息技术唤醒求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做好任何事情的出发点,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对其充满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知识学习中。但在调查中,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非常低下,甚至一些小学生出现厌烦、害怕数学的现状。教师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数学学科和小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唤醒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小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3]。以“分数的性质”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常常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等,为了唤醒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视频,在该视频中,师徒四个人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孙悟空将西瓜平均分为4份。但是猪八戒觉得每人一份太少了。于是,孙悟空又挥刀将西瓜平均分为8份,于是每人得到2块西瓜。这时,贪心的八戒还是觉得少,孙悟空不得不再次挥刀,将其分为12份。于是,八戒满足极了。这一精彩的教学视频,使得枯燥的分数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带领学生在孙悟空分西瓜的视频中,逐渐进入“分数性质”的学习中。此外,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也给传统枯燥的课堂氛围增添了活力,使得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学习中就存在较大的难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口头的方式反复讲解,或借助练习题目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也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面对这一现状,在深化教学重难点时,就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将抽象的、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在形象感知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深化。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对面积的概念进行讲解,学生死记硬背,难以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深化教学重难点时,就可借助信息技术,引入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并将边长的长度进行标注,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再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通过自身的想象,很难精准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在深化重难点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中视频演示的形式,将图形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感知下,能够迅速、精准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4.信息技术辅助巩固练习。针对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适当开展巩固训练,引导小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促进其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借助纸笔训练的方式进行,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制约了小学数学巩固训练的效果。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师可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巩固训练场景,以便于学生兴趣高涨地参与巩固练习[4]。例如,在“小数乘法”教学完成后,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就摒弃了传统的纸笔训练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法的应用案例:元旦将近,超市开始打折促销活动。同学C正好要去超市买洗发水,原价为65元,现在打8.8折,那么我们需要花费多少钱就可以买到这一瓶洗发水?如此一来,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得枯燥的小数乘法训练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训练兴趣,也促使学生在训练中循序渐进提升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5.信息技术追踪学习质量。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存在极强的贪玩等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常常存在一定的懒怠现象,甚至还会荒废学业。还有的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的讲解又和教师的讲解方式不同,或者是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学生。为了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保障学生的课后学习质量,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具体来說,教师可借助微信平台、QQ平台等,与班级中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针对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针对多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疑难点等,教师应对其进行整理,并制订课堂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例如,在“认识方程”教学完成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定的课后练习题,学生在练习中可将自己不会的地方、疑惑点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则通过网络平台上学生的反馈,总结出学生在列方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设未知数的时候缺乏技巧、忽视等式两边平衡等。针对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又随机调整了课堂教学方案,于课堂进行集中讲解。信息技术的辅助,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切实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

6.信息技术优化分层指导。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思维发展等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指导。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真正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常常难以满足班级中“两头”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就可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科学制定层次化的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以便于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最终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完成后,为了实现所有层次学生的发展,教师就结合班级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课后视频:针对优秀的学生群体,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进行了讲解,设计出与其相契合的课后练习,以便于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针对中等生,围绕基本的运算法则,结合简单的运动,设计了微课视频,并指导学生开展练习;针对学困生,围绕基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旨在强化课堂基础知识教学。信息技术在课后分层指导中的运用,真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整合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做好学科和学情分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并将其科学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其与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等结合,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金海.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优化整合的实践性[J].新课程,2021(34):146.

[2] 陈洁.浅析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J].家长,2021(24):73.

[3] 李国龙.探究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方法[J].学周刊,2021(26):47.

[4] 骆元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118.

[责任编辑 谷会巧]

猜你喜欢

整合新课改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