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肌筋膜激发点治疗盘源性腰痛45例*

2022-03-31张春松梁伟国李小峰胡春林

光明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筋膜腰痛活动度

张春松 梁伟国△ 李小峰 田 纲 胡春林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炎症等刺激导致的不伴根性疼痛,约占临床慢性腰痛的40%[1]。盘源性腰痛患者通常坐位时疼痛明显,坐立维持时间仅20 min左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上治疗盘源性腰痛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因手术治疗会对机体产生损伤,出血多、风险大,所以患者大多选择非手术康复治疗,其主要以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为主[3]。院内自制五马膏具有活血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但其起效缓慢治疗时间长。有研究显示,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通过刺激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能较快地缓解疼痛,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用于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尚未可知[4]。为更确切观察疗效,本研究引入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ESR主要通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反应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当机体出现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出现CRP水平升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对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ESR、CRP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骨伤医院门诊、凌云县中医医院及方园社区门诊部收治的盘源性腰痛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35~57岁,平均(42.88±5.17)岁;病程1~13年,平均(5.37±1.49)年。试验组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34~57岁,平均(43.14±5.23)岁;病程1~14年,平均(5.48±1.51)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以上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疼痛研究会分类学会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无神经症状或间歇性跛行者;③无心脑血管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腰椎疾病者;②孕妇或疼痛敏感者;③治疗期间接受其他腰痛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外敷院内自制膏药五马膏(主要成分:五味藤、桂枝、没药、乳香等),2次/d,疗程7 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肌筋膜激发点,包括牵涉痛点、腰方肌激发点、髂腰肌激发点等,局部皮肤及毫针消毒,腰部肌筋膜触发点选择0.30 mm×40 mm毫针,臀部则选择0.30 mm×75 mm毫针。使用毫针在选取的肌筋膜激发点分层反复穿刺,至肌肉颤动消失,留针30 min,1次/天,连续7 d后停2 d,7次为一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 d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5~10 ml,使用血常规分析仪(迈瑞BC-5120型)检测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O)等血常规指标;采用魏氏法检测患者ESR,抗凝剂109 mmol/L 枸橼酸钠溶液;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RP水平,试剂盒购于今品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②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d和出院后1个月腰椎活动度及VAS评分。VAS评分:尺面共有10个刻度,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将刻度面背向患者,患者根据自身感觉在尺上标出位置表示疼痛程度[6]。对2组患者腰椎前驱、后伸、左右侧驱及旋转进行腰椎活动度测量。③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疗效标准:显效:患者腰部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腰部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腰部疼痛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血液检测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盘源性腰痛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例,

2.2 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2组患者治疗前腰椎活动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较治疗后腰椎活动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出院后2组患者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出院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盘源性腰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比较 (例,

2.3 临床疗效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 VS 77.8%,P<0.05)。见表3。

表3 2组盘源性腰痛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盘源性腰痛病理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神经因素、压力改变及化学因子相关,其中化学因子引起的椎间盘炎症被认为是导致盘源性腰痛的根本原因[9]。有研究显示盘源性腰痛发病率高达24%~40%,是引起劳动力丧失的原因之一[10]。盘源性腰痛在中医属于“痹证”的范畴,因气滞血瘀、经络受阻导致疼痛,故治疗应以通经活络、疏通气血为主,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11]。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椎间盘源性损伤导致骨骼肌内出现活化的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患者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是中医所述的气血瘀塞,因此通过针刺疗法刺激激发点能有效疏气化瘀。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WBC、中性粒细胞、EO、ESR、CRP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说明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椎间盘炎症,降低患者ESR、CRP水平,与杨益等[12]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原因可能是因为ESR和CRP水平上升与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组织损伤和炎症相关,而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通过刺激筋膜上疼痛触发点松懈因长期疼痛导致的肌肉紧张,降低腰部水肿减少炎症释放,从而降低因组织损伤及炎症因子导致的ESR加快、CRP升高。结果治疗后和出院后2组患者腰椎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提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与盘源性腰痛密切相关。治疗后和出院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说明灭活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有助于患者腰椎活动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改善患者腰部疼痛。原因可能是因为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通过刺激激发点改变了局部肌肉神经电位,解除神经压迫,从而改善了患者疼痛[13]。结果还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改善椎间盘炎症、松弛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微循环利于局部神经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肌筋膜激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能有效改善患者ESR、CRP水平,恢复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适宜临床推广运用。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样本较少,待后续纳入大量样本进行更细致的全面研究。

猜你喜欢

筋膜腰痛活动度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