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①

2022-03-31刘艳贞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磺酸计时手法

刘艳贞,朱 帅,李 萍

(南阳南石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老年人较多发,多伴有短暂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多予以手法复位治疗为主,但治疗后常伴有一定残余症状。甲磺酸倍他司汀为组胺类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及内耳血液循环,缓解头晕症状[2]。本研究选取我院BPPV患者102例,旨在研究手法复位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1~2021-01我院BPPV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30~75岁,平均(52.71±5.62)岁;病程14d~5个月,平均(109.21±10.22)d;观察组男23例,女28例,年龄32~76岁,平均(53.21±5.11)岁;病程18d~6个月,平均(112.56±10.41)d;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3]中BPPV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脑干肿瘤者;由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眩晕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近期内接受过按组胺类、抗焦虑类药物治疗;小脑脑干梗死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伴有颈椎椎体疾病者;伴梅尼埃病者;退出本研究者;存在手法复位禁忌证者;前庭神经元炎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方法:(1)后半规管BPPV者采用Epley法,取坐位,头偏向患侧45°,保持该头位不变快速平躺,持30°仰卧头悬位,快速偏向健侧90°后取侧卧位,慢慢恢复坐卧位,头前倾30°,在眩晕或眼震消失后保持1min做下一体位。(2)水平半规管BPPV者采用Babecue法复位,取坐位,讯速变为平卧位,头偏向健侧90°,身体向健侧偏转,同样方法偏向患侧后坐起,反复进行,至患者眩晕消失后停止。(3)上半规管BPPV者予以深悬头位法治疗,取坐位,快速后仰悬头45°,快速坐起取半卧位,头部与水平位呈30~45°角,继而改直立位,反复进行,至眩晕消失后停止。连续治疗1个月。

1.3.2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口服治疗,12mg/次,每日3次,7d/疗程,连续治疗1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消失,Dix-Hallpike试验结果阴性,VSI评分下降≥70%;有效:头部活动时存在轻微眩晕感,Dix-Hallpike试验出现诱发性眼震,30%≤VSI评分下降<70%;无效:上述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Dix-Hallpike试验结果阳性,VSI评分下降<30%。(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眩晕残障程度、症状变化、平衡能力、计时平衡试验。症状变化:采用眩晕前庭指数评分(VSI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症状情况,共60分,症状与分值成正比;平衡能力: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平衡能力情况,总分0~56分,分值越高,躯体平衡功能越强;眩晕残障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估两组眩晕残障程度,包括功能、躯体、情感3部分,其中功能9条目,躯体7条目,情感9条目,0~4分/条目,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眩晕残障程度越严重;计时平衡试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两组计时平衡试验,记录两组睁、闭眼时单足直立维持平衡不跌倒及使用锤子锤击趾位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51,n(%)]

2.2 两组眩晕残障程度、症状变化、平衡能力、计时平衡试验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VSI及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计时平衡试验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眩晕残障程度、症状变化、平衡能力、计时平衡试验比较

3 讨论

BPPV为临床常见自限性疾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具有发病率高、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多伴有平衡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5,6]。目前,临床多予以康复治疗为主,虽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但预后效果较差。因此,积极研究较为有效治疗方案对缓解BPPV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手法复位是临床缓解眩晕症状常见推拿手法部分,具有操作简单、创伤低等特点,通过特定头位活动,促使半规管中耳石颗粒脱离、清除,从而可缓解患者眩晕、恶心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复位后仍有头部昏沉不适、头重脚轻、颈部僵硬等症状残余[7,8]。甲磺酸倍他司汀为血管扩张药,多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呕吐、耳鸣等症状,具有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经给药后,可扩张椎基底动脉,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前庭供血,增加颈内动脉、脑、耳蜗及内耳前庭血流量,进而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眩晕等症状;此外,其还可促进细胞外液吸收,缓解内耳水肿,起效迅速[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BPPV效果显著。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VSI及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计时平衡试验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二者联合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减少眩晕对患者机体的影响。

综上可知,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BPPV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平衡能力,降低眩晕对患者机体的影响。

猜你喜欢

甲磺酸计时手法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畅游计时天地
328例住院患者应用甲磺酸加贝酯的合理性分析Δ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腕表计时2.0
七步洗手法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
计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