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联合CT在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中的诊断准确率及价值分析①

2022-03-31樊延龙秦转丽胡春玲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经节例数腹部

樊延龙,秦转丽,胡春玲

(许昌市立医院放射科,河南 许昌 461000)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类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不常见,患者通常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部分可表现为胸闷疼痛、咳嗽等临床症状。由于腹部存在较大的腔隙,肿瘤组织较小时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造成压迫或产生黏连,患者也无相应的临床症状,且影像学诊断易将神经节细胞瘤与其他的肿瘤病变诊断混淆[1,2],不利于后续治疗,因此如何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定位和定性的诊断对于预测肿瘤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T和MRI均为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手段,本研究探讨了在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中,应用MRI联合CT进行诊断的价值,并分析了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1~2020-12我院疑似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9~36岁,平均(22.12±7.8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肿块、腹痛、腹胀等,74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18例有腹膜及肾上腺区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6例有右下纵膈区腹痛症状,3例有腰椎旁下肢麻木症状,1例为颈部局部肿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确诊;患者行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前均行CT和MRI检查;经碘过敏试验确认无CT、MRI等检查禁忌证者;无恶性肿瘤病史者;参与研究前患者知情研究内容并签字同意参加。(2)排除标准:合并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等不适宜参与本研究或相关检查结果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患者;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临床影像学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1.3.1 CT检查:嘱患者检查当日空腹4~6h,于扫描开始前30min口服清水500mL。CT仪器选择SIE-MENS64排螺旋CT扫描仪,设置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250mA,原始层厚5mm,层距5mm,取患者仰卧位,对包括上自剑突下至耻骨区域进行CT平扫,CT平扫期间记录腹部肿物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肿瘤范围、有无转移灶等影像学特征。平扫结束后对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Bayer Vital GmbH,注册证号:国药准字J20180043,规格:100mL:76.89g)100mL进行增强扫描,注射速率以3.0mL/s为宜,待25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注射完成60s后再进行门静脉期扫描,120~180s开始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期间记录肿瘤在各个时间的强化方式和强化特点以及肿瘤内部的血供情况、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

强化程度标准以CT图像中增强扫描与平扫的CT差值率为准,<10HU为轻微或无明显强化,10~20HU为轻度强化,21~40HU为中度强化,>40HU为明显强化。

1.3.2 MRI检查:嘱患者于检查当日空腹4~6h,MR扫描仪选择GE Medical Systems Signa1.5T磁共振扫描仪和相控阵柔软线圈。取患者仰卧位,扫描参数设置为400mm×380mm、矩阵228×320、层厚6.0mm、间距1.0mm。采用常规SE序列T1WI、TW2I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经肘静脉快速团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31,规格:10mL:4.69g(按钆喷酸双葡甲胺(C14H20GdN3O10·2C7H17NO5)计],剂量:0.1mmol/kg,注射速率:2.0mL/s并立刻开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为注射后18s,门静脉期为注射后55s,平衡期为注射后240s,采用gre-quick序列,增强扫描期间记录肿瘤组织的强化特点和血供情况。根据肌肉信号将MRI图像扫描结果分为T1WI高信号、中信号、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中信号、低信号。

1.4 诊断标准

由两位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级职称医生分别对CT和MRI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和图像分析,有疑似或意见分歧病例询问第3位高级职称医生并取得协商一致的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CT、MRI以及CT联合MRI三种诊断方式对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出率和诊断价值,其中诊断价值以特异度、灵敏度表示,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假阴性+真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阴性+真阳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102例疑似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活检证实76例为神经节细胞瘤,占比74.51%。

2.2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患者CT和MRI表现

CT扫描显示50例患者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经CT平扫可观察到形态多为椭圆形和类圆形,肿瘤呈嵌入式生长,边界清晰,间隙完整,周围组织未被侵犯,呈均匀低密度31例,呈不均匀低密度19例,平均密度(27.44±8.20)HU,CT值增幅中动脉期增幅为(3.24±0.49)HU,门静脉期(6.76±0.83)HU,延迟期(25.59±3.23)HU。强化情况中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23例,明显强化11例。

MRI扫描显示56例患者为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真阳性,肿瘤形态多为椭圆形和类圆形,在T1WI信号中,低信号22例,中信号18例,高信号16例,而在T2WI信号中,低信号8例,中信号24例,高信号24例。

2.3 CT、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诊断价值和准确率

CT联合MRI诊断灵敏度88.16%高于单纯CT诊断61.84%或单纯MRI诊断65.79%(P<0.05),CT联合MRI诊断特异度与单纯CT诊断或单纯MRI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CT联合MRI诊准确率87.25%明显高于单纯CT诊断63.73%或单纯MRI诊断64.71%(P<0.05)。见表1~2。

表1 CT、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表2 CT、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的准确率[n=76,n(%)]

3 讨论

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作为一类临床不常见的肿瘤,其由神经节细胞以及成熟的间质构成,临床病理诊断为良性,通常出现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存在的交感神经链。近年来神经节细胞瘤的诊断除手术病理组织活检外主要依靠影像学技术,且以CT、MRI等检查方式应用较为广泛。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类良性肿瘤,但由于存在于腔隙较大、较甚的腹部,早期并不易感知或诊断,肿瘤组织肿大后仍然会对最佳治疗时机产生影响[3,4],因此准确地对肿瘤进行定位和定性的诊断对于预测肿瘤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T是目前较常用的无创检查技术,可较好地观察目标病灶大小、形态、血供情况以及碘油沉积情况从而评估靶病灶,可直观地显示是否有周围器官转移、门静脉受累等并发症,且操作简单、效率高,可快速完成检查并进行诊断,缺点在于对于肿瘤实质密度的观察分辨存在不足,可能导致误诊[5,6]。MRI作为无创影响检查方法之一,其诊断基础在于恶性肿瘤和阳性肿瘤之间存在内部血管数目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差异,且在大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环境下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快,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快,从而恢复肿瘤内部血供;此外,MRI检查基本较少受到碘油沉积的影响,主要通过信号差异反映病灶残留或是凝固性坏死的区别,但缺点在于对于肿瘤组织钙化、实质强化等方面的诊断不足[7]。本研究结果表明,CT联合MRI诊断腹部神经节细胞瘤准确率87.25%高于单纯CT诊断63.73%或单纯MRI诊断64.71%(P<0.05),说明MRI联合CT对于腹部神经节细胞瘤中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弥补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足,充分观察肿瘤组织的钙化、实质强化、血流信号等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在腹部神经节细胞瘤诊断中,MRI联合CT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

猜你喜欢

神经节例数腹部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