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1例

2022-03-31揭丽云王娟林伟清赵庆平方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乳头状肿物真皮

揭丽云, 王娟, 林伟清, 赵庆平, 方杰

1.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2.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贵州 毕节 55170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8岁,头皮肤色肿物78年。患者自出生起即被发现头顶部皮肤有一黄豆大小肤色肿物,无特殊不适,故未诊治。肿物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二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肤色肿物旁出现一米粒大小丘疹,逐渐增大,伴瘙痒。自行搔抓后出现破溃、结痂,无疼痛、多汗等不适,曾于当地医院予以切除丘疹,术后复发。门诊以“头皮肿物”收治我科。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史及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查体:头顶部皮肤可见8 cm×3 cm×0.1 cm大小肤色椭圆形斑块,与周围皮肤境界清楚,斑块表面质地粗糙;斑块右侧连接一玫瑰红色圆形菜花状斑块,约3 cm×2.5 cm×0.5 cm大小。皮损未见明显汗液分泌,少量渗出、结痂(图1)。

皮损组织病理示:部分表皮呈疣状增生,真皮深层可见大量结构正常的小汗腺腺体及导管,未见血管增生扩张。另一部分表皮呈外生性,表皮向真皮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见形态、大小不一的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乳头状突起衬以腺上皮,由两排细胞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外层为小立方形细胞;乳头状突起基质内可见大量浆细胞及淋巴细胞(图2A~2E)。

诊断: 头皮小汗腺痣合并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治疗:排除明显手术禁忌症后,予手术切除皮损及皮瓣修复术。术后18个月电话随访无复发。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汗液分泌及其他异常分泌物。

图1 患者临床图片:头皮肤色、玫瑰红色斑块 图2 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2A:部分表皮呈疣状增生,另一部分表皮向真皮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见大量乳头状突起(10×);2B:表皮呈疣状增生,真皮深层见大量结构正常的小汗腺腺体及导管(100×);2C:真皮深层可见大量结构正常的小汗腺腺体及导管;未见血管增生扩张(400×);2D:表皮向真皮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下部可见形态、大小不一的乳头状突起伸入囊腔(100×);2E:乳头状突起衬以内外两层腺样上皮细胞,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外层细胞呈小立方形,核圆、胞质少,乳头突起的中央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400×)

2 讨论

小汗腺痣(eccrine nevus,E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皮肤病,以局部皮肤小汗腺腺体或导管明显增生为典型病理表现,其本质上是小汗腺错构瘤[1]。具体发病原因不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出生时或者幼儿多见。皮损多见于四肢,以前臂为主[2]。临床表现可为外观正常的皮肤多汗症,也可以表现为线状丘疹、结节、斑块。主要需与局部特发性皮肤多汗症、粘液性小汗腺痣、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鉴别[3-4]。本病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不会累及全身脏器,所以临床上一般是对症治疗。若皮损局部出现多汗,可以选择肉毒毒素注射治疗、20%氯化铝溶液外用及应用全身抗胆碱药物等治疗[1,3]。若皮损影响美观,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或者激光治疗。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 SCAP),又称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痣(nevus syringocystadenomatous papilliferum),是一种汗腺的良性肿瘤。病因不清,部分肿瘤存在9q22和9p21基因缺失[5]。 容易伴发皮脂腺痣或基底细胞上皮瘤[6-7]。临床表现多样,多见于初生儿或者儿童早期。组织病理是诊断该病金标准,典型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向真皮凹陷形成囊状腔,囊状腔可见形态多样乳头状突起。乳头状突起常由两排细胞组成,外层为小立方形细胞,内层为高柱状细胞,可见顶浆分泌现象;乳头间质内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8]。临床上需与乳头状汗腺腺瘤、管状大汗腺腺瘤、疣状痣或者皮脂腺痣等鉴别。组织病理是鉴别的主要手段[6,8]。本病多为良性,但约10%可转变为恶性肿瘤[9]。所以临床上本病首选外科手术扩大切除,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等方法,但容易复发[8]。

本例患者出生时即被发现头皮肤色肿物,局部皮肤无明显多汗表现,临床上不易诊断,经过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小汗腺痣。患者在成年时期,在小汗腺痣基础上出现玫瑰红肿物,诊断为乳头状汗管囊腺瘤,两者均属于汗腺来源,发病机制不清。予以手术切除及皮瓣修复术,无复发。

猜你喜欢

乳头状肿物真皮
中国皮革协会重磅推出真皮标志宣传片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车内零部件VOC挥发情况及管控和改进建议
滑行肌皮瓣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创面疗效研究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别给真皮汽车座椅穿“马甲”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