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X线摄影、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2-03-30李海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桡骨腕关节远端

李海波

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骨折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桡骨作为人体前壁的双骨之一,在前臂外侧,大拇指的一侧,有一体和两端之分[1]。其骨折部位常为桡骨远端骨折,在远端2~3cm的范围之内是最为常见的,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1%。桡骨下端是松质骨和密致骨交界处,也是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2]。临床根据其受伤机制和骨折形态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骨折(Smith骨折)、纵斜型骨折(Barton骨折)[3]。其中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以老年患者居多,多由暴力损伤所致,伸直型骨折中又以关节内骨折常见。在临床对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不稳定的骨折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4],正确地诊断对桡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有着重大的意义[5]。因此,本文使用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探讨DR、MSCT容积再现技术(VRT)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骨科进行治疗的100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6~86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为(40.89±11.7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DR和MSCT检查。受伤原因:20例为交通事故,38例为运动受伤,跌倒受伤22例,高处坠落伤20例。均为单侧损伤,右侧损伤51例,左侧损伤49例。Colles骨折45例,Smith骨折32例,Barton骨折23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同意本次研究,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影像学检查,为桡骨骨折,无其他骨折情况存在;无营养代谢疾病和周围组织损伤存在。排除标准:有神经系统疾病;有血管、肌肉及其他疾病存在;不配合本次研究者;有药物过敏史;碘过敏史或临床资料不完整,未完成相关检查者。

1.2 检查方法

1.2.1 DR检查方法 使用DR检查仪对患者进行骨折处检查,将患者肘关节根据常规正侧位摆放,如果有患者由于疼痛无法进行相关配合体位,就选择最接近标准体位进行投照检查。投照参数:管电压70kV,管电流60mAs。

1.2.2 MSCT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患者体位选择:仰卧于扫描床,患侧需向上升至,掌心朝上,使用十字定位线进行患肢肘关节中心对准。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为16mm,间距为2.5mm,螺距1.0使用mAs实时扫描后,成像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VRT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诊断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比DR和MSCT对不同类型桡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患者骨折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R和MSCT对不同类型桡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率比较 DR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77%、78.12%、65.21%,明显低于MSCT检查(95.55%、96.87%、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R和MSCT对不同类型桡骨骨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n(%)]

2.2 100例桡骨骨折患者骨折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量情况 在掌倾角、尺度角上,DR和MSCT检查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桡骨远端高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00例桡骨骨折患者骨折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量情况

2.3 影像学表现

2.3.1 DR图像表现 45例Colles骨折DR检查图像中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进行移位,向桡侧移位,骨折块为旋后,骨折向掌侧成角,桡骨缩短。掌倾角为俯角,尺偏角变小。32例Smith骨折患者中,可见桡骨远端骨折端以远向掌侧转移为主,向背侧成角,掌侧上游粉碎骨折块存在,桡骨缩短。23例Barton骨折可见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或背侧骨折,无明显典型表现。

2.3.2 MSCT影像学表现 11例患者可见骨折处有透光线位于桡骨远端尺侧半关节面背侧源,15例患者骨折线桡骨远端尺侧半关节面掌侧缘,而背缘无骨折。

2.4 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分析结果见图1~图8。

患者女,52岁,因外伤后右前壁疼痛3h来本院就诊。CT矢状位(图1~图2)及冠状位(图3)示:右侧桡骨中段骨质连续性中断,可见线性透亮影,断端对位可,对线欠佳。右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CT示:矢状位(图4)示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冠状位(图5~图6)示髓腔内见克氏针影;VR图像(图7~图8)示:右侧桡骨断端对位良好。

3 讨 论

目前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剧,骨质疏松患者也随之增加,而桡骨骨折发病率也是呈明显上升的趋势[6]。腕关节在人体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活动的频率高,在出现桡骨骨折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骨折愈合延迟或畸形愈合,会使腕关节功能恢复受累[7]。如果有畸形愈合出现,会使腕关节产生关节僵硬、骨关节炎、握力下降以及桡关节骨性融合等并发症[8]。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对腕关节恢复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治疗的目的都是以恢复腕关节功能为主,而这些治疗都是建立在对患者有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见正确诊断的重要性[9]。

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对桡骨骨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0]。而在临床上骨科医生对患者骨折处关节面是否完整、骨折移位的程度以及稳定性等因素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临床医生可通过患者的这些情况对骨折损伤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情况的判断[11]。在通过临床症状以及患者初步体征进行判断的同时,检查方案上还是首选DR检查[12]。DR检查价格低廉,检查时间快,可对患者早期有无骨折情况进行反映,为临床提供患者骨折方面的综合信息,但其不能显示精准的骨折部位。此外,DR投影为平面投影,在桡骨骨折患者有合并腕骨骨折时,DR检查的缺点就会凸显。腕关节是以不规则立体的形态存在,且其排列较为复杂,会导致患者在DR检查时出现重叠的伪影,骨质轮廓显示变得模糊不清,对临床诊断造成很大的影响[13]。如果临床参照此结果进行复位手法治疗时也不会达到好的预后效果,而在进行手术治疗时,骨折损伤、移位程度等都会出现偏差,直接影响治疗结果。而MSCT检查可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直视检查,对患者进行多方位的检查,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检查图像进行处理,无伪影干扰影响,可清楚显示下尺桡关节损伤、脱位等情况,也可对隐匿性骨折进行有效判断[14]。而VRT作为先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骨折部位进行立体视觉效果显示,骨折处组织结构全貌以及骨折部位表面形态都可清晰呈现。同时,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任意切割旋转,对骨折内部任意层次进行显示,可使临床对桡骨骨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解[15]。本文结果显示,MSCT对不同类型骨折检出符合率优于DR,且在掌倾角、尺度角上,DR和MSCT检查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SCT检查对不同类型桡骨骨折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预后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有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MSCT容积再现技术对桡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上优于DR检查,能更加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情况,有助于骨折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术后情况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桡骨腕关节远端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5T与3.0T核磁共振对腕关节软组织损伤影像诊断探讨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腕部外伤别只看骨折不看脱位
腕关节痛:骨关节疾病中不能承受之轻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