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

2022-03-30姜永继萍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门静脉供血病灶

姜永继 邱 冬 郑 萍安 阳 王 乔 秦 伟

1.安岳县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四川 资阳 642350)

2.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介入科(四川 遂宁 629099)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为少见[1]。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三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肝癌起病较为隐匿,预后差。经手术切除者仅占15%左右。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肝癌首选的非手术疗法[4]。该方法具有多次实施的特点,但多次操作及大量化疗药物的使用,会导致肝脏动脉易狭窄或闭塞,引起肿瘤血管发生一定变化,进而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时间延长,且造影剂的使用量与工作人员、患者的辐射剂量也增加,可能会遗漏部分侧支循环[5-6]。因此术前准确评估肿瘤供血血管起源、走向等尤其重要。多层螺旋CT(MSCT)的三维重建与血管成像技术可多方位、多角度有效显示肿瘤血管情况。故本研究就MSCT扫描评估肝癌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及应用意义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且经病理学活检或MRI确诊的5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0.41±4.43)岁。临床以腹胀、右上腹钝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多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且进行MSCT检查;临床各方面资料完整;未经抗肿瘤治疗;MSCT图像完整,无丢失或缺损。排除标准:造影剂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孕妇;合并肝肾功能重度异常者;伴有各种急慢性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造影剂为碘海醇试剂,高压注射器为Stellant CT注射系统。扫描范围:膈顶至肝脏下缘。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300mA,扫描层厚为5mm,层距5mm,螺距为1.375,薄层重建层厚2mm。先进行常规平扫,随后注入造影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注射速率3.0mL/s。监测腹主动脉,当CT值达到100HU后,进行动脉期(25~28s)、门静脉期(50~60s)、平衡期(120s)动态三期增强CT扫描。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进行重建。

1.3 观察指标 CT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有高级职称或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取得一致意见。重点观察病灶直径、位置、碘油沉淀形式等特征。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术后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介入治疗情况 50例患者进行TACE治疗共173次,手术均顺利完成。经病理共检出病灶71个,其中残留病灶48个,新发病灶23个;病灶直径≥3cm 24个,<3cm 47个;供血动脉来源:腹腔动脉43个,肠系膜上动脉28个;合并门静脉癌栓者30个,其余41个均未合并门静脉癌栓。

2.2 MSCT诊断肝癌效能 50例患者共71个病灶,经MSCT检出70个,检出率为98.59%,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SCT诊断直径≥3cm、<3cm的病灶的准确性分别为91.67%、97.87%;诊断供血动脉来源的准确性分别为92.86%、95.35%;诊断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分别为93.33%、97.56%;MSCT诊断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MSCT显示碘油沉积类型中完全型、缺损型、稀疏型及新发病灶分别有12个、25个、14个、20个。

表1 MSCT诊断术后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n(%)]

2.3 典型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分析结果见图1~图4。

患者男,68岁,因“HBs Ag阳性20年,发现肝脏占位半年”入院。图1 右肝多个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图2 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图3 增强扫描静脉期明显强化。图4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1周复查腹部CT图像。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原因与乙肝、丙肝、肝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7]。该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病情不易发现,有赖于定期检查。肝癌患者正常的肝脏组织供血来源主要为门静脉,其癌组织供血来源主要为肝动脉,通过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可扩大切除肝脏出现病变的区域,但术后复发率较高[8-9]。其次,该病起病较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且病灶大多靠近血管,根治性切除术无法进行,因此TACE治疗成为了临床上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介入治疗方法[10]。TACE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进行插管,根据其影像学资料,注射抗肿瘤药物和碘油,可持久阻断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但目前临床完全坏死率低,出现复发情况较高[11]。MSCT检查是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病灶数量、直径、位置及供血情况等,肝脏肿瘤易复发在栓塞剂缺失或疏松的部位,通过MSCT扫描可清晰显示栓塞剂的沉积情况[12]。

本研究采用MSCT检查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在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中,71个病灶,经MSCT共70个,检出率高达98.59%。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MSCT检查在病灶检出中具有明显优势。从影像学特征来说,MSCT平扫可见低密度表现,少数呈等密度,极少数呈高密度[13]。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见肿瘤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改变,延迟期密度持续下降,表现为典型“快进快出”,通过增强扫描可全程显示肿瘤的增强过程,可有效反映肿瘤以及周围血管灌注情况[14]。本研究中,MSCT检查诊断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的准确性均高达90%以上,与病理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SCT对于结节性质主要是通过观察其强化特点、供血动脉的情况进行诊断的,当病灶中出现门静脉或动脉灌注,则提示是具有活性的;反之,若无血液供应表现,则提示为坏死的癌组织[15]。碘油沉积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完全型、缺损型、稀疏型,对于介入治疗后,需重点观察CT图像呈缺损型或稀疏型病灶的供血来源,比如有无肝动脉以外的侧支、多重动脉,对于术后出现的新发病灶,明确其有无癌栓、侧支血管是临床再次制定手术方案,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综上所述,MSCT检查可直观、全面显示肝癌病灶直径、供血动脉来源及门静脉癌栓,对评估介入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门静脉供血病灶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辣语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640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