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心肌酶谱检验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2022-03-29张虎

当代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脱氢酶入院

张虎

(内蒙古包头市第六医院科教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同时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以精神活动、情感、思维等不协调作为主要特征,好发于青壮年人群中,影响自身情感和行为[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农村发病率约为5.19%,城市发病率约为8.19%,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加重家庭负担等[2]。血清心肌酶谱检验中包含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等,其中LDH、CK可有效评估患者躯体状况,在疾病发病期最为敏感[3]。本研究为更好地了解血清心肌酶谱在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中的准确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患者86例,以及同期本院门诊接诊的健康人员8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门诊就诊的健康人员86名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50例,女36例;年龄18~64岁,平均(42.1±2.4)岁;病程10~90个月,平均(50.9±1.8)个月;体质量54~76 kg,平均(65.9±1.5)kg;受教育程度:文盲8例,初中及以上学历55例,小学23例。对照组男51例,女35 例;年龄20~66 岁,平均(42.6±2.1)岁;体质量56~75 kg,平均(65.3±1.2)kg;受教育程度:文盲12例,初中及以上学历53例,小学2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②经过肝功能、心电图、B超、胸透等检查均显示正常;③依从性较高,入院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④入院前1 个月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⑤未服用安定类药物。排除标准:①紧张型精神分裂症;②患有代谢性疾病、肿瘤、高血压等;③合并脑部器质性和骨骼肌疾病;④非空腹血标本;⑤患有较为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异常以及其他疾病者;⑥患有乳糜血清、溶血等疾病。

1.2 方法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入院第2 天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进行检验,对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CKMB、CK、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ic acid dehydrogenase,α-HBDH)进行测定。如CK 值>190.1 U/L 的患者需要在检查的当天或入院后的1、2、3、4周再次实施检查。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需经本院精神科≥2 名医师根据木僵、一般、兴奋、被动、极度兴奋的标准确定[4]。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对α-羟丁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血清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进行研究和检验。②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心肌酶谱升高的程度。③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清心肌酶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比较 86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62 例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正常,24 例患者出现异常。异常增高患者中木僵组、兴奋组、极度兴奋组占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被动组、一般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血清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bnormal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at admission[n(%)]

2.2 两组入院时心肌酶谱升高程度比较 兴奋组、极度兴奋组、木僵组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组和被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入院时心肌酶谱升高程度比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s at admission(±s,U/L)

表2 入院时心肌酶谱升高程度比较(±s,U/L)Table 2 Comparison of elevated myocardial enzymes at admission(±s,U/L)

注: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木僵组被动组一般组兴奋组极度兴奋组例数86 10 35 29 8 4 AST 23.36±9.53 97.16±18.53a 41.78±6.83 73.36±14.16b 102.33±43.12a 125.45±63.08a α-HBDH 113.25±26.22 313.25±35.22 195.73±22.28 214.25±40.33 312.14±36.76 542.13±43.16b LDH 168.86±26.25 486.86±76.66b 203.66±30.78 248.86±41.32 344.17±30.62b 646.88±74.15b CK-MB 15.13±1.35 48.13±13.23b 22.13±5.91 22.23±17.44 34.12±19.03b 77.15±13.71a CK 129.12±16.23 938.92±31.73a 281.25±37.58 338.92±41.75 809.85±20.22a 1985.02±33.15a

2.3 两组第1、2、3、4 周血清心肌酶谱比较 异常患者在第1、2、3、4 周进行采血检查,显示AST、α-HBDH、LDH、CK-MB、CK水平随疾病好转降低,在第1 周中下降的幅度比较快,入院后第4 周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第1、2、3、4周血清心肌酶谱比较(±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week 1,2,3 and 4(±s,U/L)

表3 两组第1、2、3、4周血清心肌酶谱比较(±s,U/L)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myocardial zymogra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week 1,2,3 and 4(±s,U/L)

注: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肌酸激酶。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异常者住院时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例数86 24 AST 23.36±9.53 125.47±30.81a 85.65±23.11b 73.33±13.11 43.36±9.53 29.78±6.83 α-HBDH 113.25±36.22 426.61±34.71b 275.13±33.06 171.33±36.24 143.25±35.02 121.73±22.28 LDH 168.86±46.25 542.88±48.68b 415.08±40.38b 348.13±35.02 248.86±46.22 164.66±30.78 CK-MB 15.13±10.35 42.17±13.73b 34.12±8.03 26.16±9.83 18.13±2.35 16.13±5.08 CK 129.12±36.23 919.22±49.25a 541.22±42.15b 420.85±32.13b 324.92±31.23 138.25±36.58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后患者情绪会发生较大波动,出现冲动、易怒等情况,依从性比较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约为4.0%~8.3%,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5]。国内外研究显示,心肌酶谱的变化水平可以作为治疗和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指标,急性发病期心肌酶谱水平不断升高,可能与患者情绪波动有关,促使神经元长时间处于亢奋中,身体代谢发生异常,细胞中的心肌酶谱会进入到血液中[6]。所以将心肌酶谱的变化水平作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指标,但心肌酶谱的变化存在局限性,这与心肌酶的变化时间较短有关。

导致精神分裂症发生的原因较多,且较复杂,可能与心理、环境、家族史、疾病等有关,感知觉障碍包含幻味、幻视、幻听、幻嗅等;思维型障碍中妄想最为常见;情感性障碍中情感反应不协调以及情感淡漠比较常见,此外,焦虑、抑郁、易激惹、不协调性兴奋等也较常见[7]。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而且还会导致患者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心肌酶谱的检测可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精神症状以及心肌疾病。

血清心肌酶谱是反映心肌受损情况最可靠、经济、方便、直接的方式,包含AST、α-HBDH、LDH、CK-MB、CK,以上这些酶存在于患者脑部、骨骼、心肌、肌肉、肝脏等细胞,如组织受损,酶则会进入血液,血清中的α-HBDH、CK、LDH、AST、CK-MB 均会明显升高[9]。但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心肌酶谱也会异常增高,部分患者CK>10 000 U/L,是正常值的50 多倍;α-HBDH、AST、LDH 也有所增高,CK-MB>300 U/L,是正常值的12 多倍,虽然数据比较详细但未发现心肌缺血[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心肌酶谱异常增高患者发生率为27.9%,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病程较长、病情严重、强迫住院时身体受到伤害等有关。但心肌酶谱增高患者均未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在入院后1、2、3、4周实施心电图或者其他的检查中没有任何异常,可排除身体中的疾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心肌酶谱异常。

本研究显示,住院精神分裂患者心肌酶谱增高程度和患者住院期间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兴奋组、极度兴奋组、木僵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组和被动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增高是因为木僵、兴奋、极度兴奋等。随着疾病不断的稳定和控制,心肌酶谱也恢复原有水平。异常患者在第1、2、3、4 周进行采血检查,显示AST、α-HBDH、LDH、CK-MB、CK 水平会跟随疾病的好转降低,在第1周中下降的幅度比较快,在入院后第4周两组血清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肌酶谱诊断,对提高预后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变化利于后期治疗和病情恢复。

精神类疾病是指在社会环境、心理、生物因素的影响中,大脑各项功能失调,行为、情感、认知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12]。精神病中包含的有精神分裂症、躁郁症、躁狂症等。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且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一般发生于青壮年中[13]。该病起病比较慢,具有意识、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异常性,精神活动具有不协调性;病程比较长,且不断恶化和反复加重,但少数患者会基本痊愈或完全治愈。患者在发病时入院,躁动、抵触性情绪比较大,甚至还有发生冲动、吵闹行为[14]。激烈的肌肉运动、能量代谢旺盛会导致血清中的α-HBDH、CK、LDH、AST、CK-MB 活性会不断的增高。剧烈运动下血清酶谱的增高幅度也会不断的增大,尤其是CK 的升高幅度比较明显,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CK 升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15]。了解机体中心肌酶谱水平变化情况,对后续治疗有帮助性作用,促进患者身体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质量等。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血清心肌酶谱检验能有效提高准确性,利于评估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脱氢酶入院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