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病人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影响

2022-03-28李文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功能脑梗死

李文娟,李 帅

急性脑梗死系指脑部供应血管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相应血管的闭塞,进而出现血管供应区脑功能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促使血管再通和保护损伤的神经元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治疗指南均推荐首选溶栓治疗,但是由于其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及适应证,大多数病人来院就诊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溶栓时机,又或缺乏适应证,仅少数病人有机会接受溶栓治疗。丁苯酞是近年来国内自主研发的一类抗脑缺血药物,常被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其治疗效果在多中心临床试验[1-2]中得到了验证。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评估脑梗死病人病情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3],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及其对NT-proBNP和Hcy水平的影响。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2)均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前后循环梗死;(3)发病时间在72 h内,临床评估无溶栓适应证或拒绝溶栓者。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2)有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或高敏体质者;(3)不能配合者;(4)既往存在脑卒中病史者。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6~77岁。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病人入院后,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改善脑代谢、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软化斑块、监控血压、血糖、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每次10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持续注射10~14 d。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2)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状态[5]。mRS评分标准:0分,完全无症状;1分,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2分,轻度残障,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3分,中度残障,需要部分协助,但能够独立行走;4分,重度残障,无法独立行走,日常生活需要别人协助;5分,严重残障,二便失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3)所有受捡者均采集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Hcy水平。(4)参照《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6]进行疗效评价。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18%;恶化:NIHSS评分增加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1)(见表1)。

表1 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n;百分率(%)]

2.2 2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病人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病人治疗前后NIHSS和mRS评分比较分)

2.3 2组病人治疗前后NT-proBNP和Hcy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病人血清NT-proBNP、Hcy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NT-proBNP、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多种机制参与的病理过程,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的病变均可引起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形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缺血半暗带区。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那么该区脑组织功能的损伤是可逆的,因此快速促进缺血半暗带区的侧支循环建立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7]。而且脑组织缺血缺氧以后还可以导致大量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造成神经细胞受损,因此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神经保护治疗是另外一个重要途径[8]。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活性成分为人工合成消旋体dl-3-型正丁基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它可以通过重构缺血区微循环、改善线粒体的功能、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对急性脑梗死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有效阻断,在治疗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9-10]。张晓璇等[11]发现丁苯酞可以升高脑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κB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促血管形成因子生成,以促进血管形成,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发挥脑保护的作用,改善病人预后。张录清等[12]发现丁苯酞可以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病人同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

B型钠尿肽(BNP)是从猪脑组织提取的利钠肽家族中的一员,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人体中也存在有大量的钠尿肽,其广泛分布于心脏、脑部、肺部、脊髓等多个组织器官中,在脑部以延髓部位含量最高,室旁核、下丘脑外侧区等部位BNP含量也比较丰富[13]。NT-proBNP是钠尿肽激素原分裂以后的N端片段,具有易于检测、敏感性高、半衰期长、浓度高、体外稳定性好等多种特点,系临床常用的评估脑梗死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张丽雅等[14]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梗死面积越大,神经损伤程度越重,病人的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越明显,提示NT-proBNP表达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评估有着较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脑梗死病人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脑梗死病人同期,提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NT-proBNP水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陈利红等[15]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可因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合并脑水肿、血压升高引起BNP分泌增加,也或者脑梗死时直接损伤下丘脑、豆状核、延髓及尾状核导致BNP分泌增加。由此,我们推测丁苯酞可以降低血清NT-proBNP,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从而减少NT-proBNP分泌有关,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Hcy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与胱硫醚-β-合酶活性表达相关,其水平增高能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及组织因子活性,还可以激活凝血因子,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6],血清Hcy水平越高,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风险越大[17]。既往研究[18]发现,急性脑梗死病人Hcy表达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且随着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重和梗死面积增大,其血清Hcy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显示了Hcy表达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评估作用。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病人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与以往研究[19]结果一致,提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Hcy水平。Hcy是体内蛋氨酸循环的正常代谢产物,其代谢失衡可以导致血清Hcy在体内蓄积,导致血清Hcy水平升高,雷敏等[20]研究发现,丁苯酞可以改善血清Hcy代谢。由此,我们推测丁苯酞可以降低血清Hcy水平,可能与其能够改善影响Hcy分解代谢的因素有关,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预后,改善脑梗死区域的侧支循环,并可降低病人血清NT-proBNP及Hcy水平。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功能脑梗死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