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岗精神增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四维解析

2022-03-28郭良瑞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认同

摘  要:小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农业产业化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的时代精神,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小岗精神从四个方面增进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诠释了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导向、涵养了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强化了社会主义的情感认知。因而,在新时代要继續弘扬小岗精神在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凝聚力作用。

关键词:小岗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6-0037-04

四十多年前,以十八位农民为代表的小岗村村民,拉开了我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小岗精神是小岗村村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改变生存状况,破解发展难题,走上富裕道路,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形成的以大包干精神为核心、以沈浩精神为延续的时代精神。

一、小岗精神的科学内涵

小岗精神孕育于改革开放年代,是在长期汲取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发展、日益丰富的实践而形成的时代精神,同时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小岗现实情况相结合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围绕着土地改革而形成的小岗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小岗村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农村土地改革的试验田,源于小岗人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是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体现。小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持续的旱涝灾害,给小岗村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磨难,小岗人在实践中形成了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四十多年前,小岗村的老百姓生活非常艰辛,吃不饱,穿不暖,大多贫穷[1]。面对艰难的生存困境,小岗人没有妥协,迎难而上,摒除等、靠、要的思想,冒着极大的风险,创造了“大包干”生产模式,为农业生产注入了活力。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是不被允许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过小岗村实践探索出来的生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这种变革生产关系的成功探索得益于人民的创新意识和担当精神。虽然经过大包干生产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小农意识的存在、文化素质不高、自然资源的短缺等人和自然的因素,并没有实现富裕的目标。之后,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小岗村村民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加强改革,发展特色,终于走出了一条富裕之路。

(二)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梦想精神

中国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是中华儿女血液中本身就有的生命基因和文化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考察时说过,小岗梦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梦想。小岗村的发展史就是小岗人民心怀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历程。在1978年之前,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很多村民外出逃荒,流落他乡。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当时小岗人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即使困难重重,村民依然坚持对梦想的追求,攻坚克难,不断摸索,敢拼敢干,自强不息,终于在实践中创造了联产承包土地的生产模式,让吃饱的梦想成为现实。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致富的梦想依然在探索的路上,大包干代表人曾说过,“我们不是不想富”[2]。后来,在沈浩的带领下,村民终于找到了致富之路。因此,小岗精神也是村民在不断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团结精神

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团结精神让我们国家更加强大。面对艰难的生存现状,小岗村村民选择团结、奋斗,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小岗精神。十八位农民一致同意坚持联产承包土地,坚持自负盈亏,并立下誓言。因为在当年,通过联产承包土地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是会坐牢的。对没有高学历、没有丰富经验的村民来说,他们选择了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来共同承担风险,比如,赌咒、发誓等,最终实现了土地承包到户[3]。正是由于他们不怕风险、不惧挑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才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新局面。当然,对于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创新——大包干模式的成功探索,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民的团结。

沈浩同志在任六年中,针对小岗村村民人心涣散、多年未召开集体活动等问题,号召居民参加集体活动和村民大会,让百姓都参与到农村建设中来,让百姓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点滴变化。为了缓解大包干带头人之间的矛盾,沈浩同志带领大家出去考察学习,让他们看到与其他富裕村庄的差距,从而放下自身荣誉和个人利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明乡村,带领村民组织开展各种评选活动。比如,组织文明示范户评选。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村规民约日益完善,团结合作、尊老爱幼的氛围得到营造,小岗村村民真正凝聚在了一起。

(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要强。农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农业发展薄弱,农民生活状况很难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也难以提高,会直接影响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农业的发展需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需要正确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就是干部在工作中必须掌握和坚持的思想路线。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沈浩同志就是一位坚持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他在省财政厅工作,上有老母下有妻女,有着优越的工作、温馨的家庭。后来他为了深入基层,主动去小岗村当村干部。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工作基本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初到小岗村,为了尽快熟悉村情、了解民意,沈浩用一个月走访了村里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在走访的过程中,与老百姓聊家常,和老百姓一块儿吃饭。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是否是好干部,群众心中有杆秤,自会评判。沈浩曾说过,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与支持,就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4]。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员初心。他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方便下地干活,组织修路;通过司法程序,要回公有资产,推进依法治村;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引进大学生来村创业等。正是这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沈浩才带领小岗村走上了富裕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小岗精神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四重价值

(一)政治认同:小岗精神诠释了党的领导是小岗精神的本质特征

1. 党的领导为小岗发展指明了方向

小岗精神是改革开放潮流中的时代精神,是红船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核心特征。1978年冬,小岗十八户农民率先走上了“分田单干”的路子,开创了“大包干”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当时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急需给予回应,并进行引导。当时国家领导人及时给予了回应,尤其是中央文件的出台,更是让老百姓松了一口气。党中央非常重视小岗村的发展,先后有三位中央总书记去进行考察,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农村改革的主题,指明了农村发展的方向。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民富裕、生活改善,思想必须要解放、改革必须要推进。正是因为党对小岗的总体规划、具体政策、产业发展、设施建设进行了正确领导,小岗人民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生活状况才有了转变。小岗村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发展之路,每一步、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党的思想指引、路线指导。

2. 党的初心使命让小岗发展焕发了活力

党的初心使命是小岗活力焕发的根源。20世纪60年代初推行的“责任田”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1977年颁布的“省委六条”放宽了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1978年采取“借地度荒”的方案,催生了“大包干”模式。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推行利民举措,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生产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大包干”的顺利推行更是安徽省各级党政干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证明。主动去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共产党员沈浩,将实现小岗村的发展致富作为自己的幸福。他是一名好公仆,心系百姓、扎根基层、致力发展、富民强村、服务群众,使小岗村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新貌。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前仆后继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小岗精神”才历久弥坚,与时俱进,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经济认同:小岗精神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导向

1. 小岗精神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正义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就需要不断调动和提高人的积极性。在“一大二公”的社会背景下,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生产积极性也比较低。通过“大包干”生产模式,包产到户,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生活方式,在不变更土地性质下自由耕种,自负盈亏,村民劳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另外,在生产实践和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了人际关系紧张的状况。小岗精神其实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且也积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发展中的矛盾和村民关系之间的冲突,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乡村,为生产发展和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岗精神中蕴含的价值原则和导向,有利于我国形成良好的经济生态。

2. 小岗精神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理性

小岗精神源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引导和理性认知。小岗人民在沈浩同志的带领下,通过考察调研,围绕乡村特色,促进农业发展;结合村史,挖掘素材,开发旅游产业;制定村规民约,助推乡风文明。我们当前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的冲击,需要对蕴含在小岗精神中的价值理念进行弘扬,对小岗精神中求真务实等价值理性进行深入挖掘。这对我们在新时代树立理性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认同:小岗精神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1. 小岗精神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小岗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体现,是最接地气的民族精神[5]。小岗精神的发展脉络,其实就是小岗文化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努力奋斗的实践。小岗村传承了民族精神,创造了包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内容在内的小岗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同时为民族精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小岗精神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了民族精神精髓的同时,还在实践中不断汲取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把小岗文化凝结为精神动力来推动小岗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的源头之一。

2. 小岗精神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

小岗精神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其从本质上来说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契合,从价值目标上来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契合,其坚持的理念原则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契合。小岗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主要体现在科学内涵和价值追求上,这为我们在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6],也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小岗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根据村史村情修建文化设施,发展旅游业。大包干带头人也会为游客讲解小岗村的发展历程,以及沈浩同志的任期经历,又阐述小岗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等。可见,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小岗精神的科学内涵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其弘扬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坚持和弘扬小岗精神,能够在社会中营造出较强的政治信任氛围,帮助人们科学认识各种社会思潮。

(四)社会认同:小岗精神强化社会主义社会的情感认知

1. 小岗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的社会伦理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都向往美好,希望国家安定、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安居乐业。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新时代,更需要有责任担当、创新精神、改革意识。大包干模式是我国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生产关系的重要创新。正所谓改革也是革命,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小岗人为了改变生存状况,签下契约,立下誓言,是人民主体意识的体现,是小岗人为了改变村民生活窘迫现状的责任担当。小岗精神是极具有农村农民特色的精神,大包干生产模式和沈浩同志在小岗村的任期工作,都展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农民和农村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2. 小岗精神塑造勠力同心的社会性格

小岗精神体现了从古至今中国农民在面对时代变局或者动荡时团结自救的心理。小岗村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要解决的是生存和稳定,必须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最初队长带领十几位农民一起承包耕作土地,小岗村人迈过了温饱线,不再经历饥寒交迫的困苦日子。沈浩同志调任小岗村后,他带领大家兴建养老院、幼儿园等基础设施。小岗村人一起为小岗村发展出谋划策,选择发展食用菌行业,村民一起参与到食用菌栽培的过程中,实现脱贫致富;沈浩还带领大家一起引进企业,既能分红又能解决就业问题,后来还合并了大严、小严两个村庄,实现更多人共同致富。他还带领大家积极寻求省规划院帮助,为小岗村规划了发展蓝图,并建设新式住房,坚决不落下小岗村任何一户和一人。小岗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在改革之初还是在沈浩同志的任期期间,或者在今天,都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小岗人从没有掉队。

在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小岗精神在整合价值观念、凝聚价值共识、增进情感认知、发挥群体优势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促进了社会共识和社会人格的形成,塑造了勠力同心的社会性格。

三、结语

小岗精神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的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揭开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序幕。小岗精神内涵丰富,它是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农业产业理论和现实情况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继续宣传和弘扬小岗精神对于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卫平媛,苏锐.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跨越式发展模式探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12):5694-5696.

[2] 王圣志. 小岗村四次红手印[J]. 江淮文史,2010(03):45-68.

[3] 赵伟峰,杨俊. 小岗精神对皖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新余学院学报,2014(02):52-54.

[4] 秦正为. 小岗精神的历史形成、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 廉政文化研究,2019(03):27-34.

[5] 杨杰. 小岗精神的意蕴及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价值[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1):40-44.

[6] 李腾达. 新时代“小岗精神”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05):118-122.

(荐稿人:李会钦,郑州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奖补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项目编号:sztsjh2019-5-10)。2021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政治认同视域下网络舆情的整合功能研究”(项目编号:SK2021B06)。

作者简介:郭良瑞(1988—),女,硕士,滁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认同
试论现代中国文学认同的价值取向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好莱坞影片的美国文化认同性诉求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舆论场理性族群的认同与构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