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的建议

2022-03-26杨晨孙世超薛美根王忠强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走廊铁路

杨晨 孙世超 薛美根 王忠强

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背景下,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是有力支撑并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上海要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必要主动谋划与周边省市的铁路对接。在分析上海铁路发展现状及规划的基础上,研究上海铁路面临的瓶颈与挑战,进而提出优化完善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的基本思路,以1小时交通圈构建为导向,从构建多层次轨道架构、优化通道布局和衔接模式、加强综合运输系统协同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期望能够为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铁路;多层次轨道;衔接模式;走廊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12

一、引言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和运输方式衔接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对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尤其是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包括干线铁路、城际(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个层次。本文重点关注干线铁路与城际(市域)铁路,对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以上海为中心,与江苏、浙江的铁路对接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二、现状情况

(一)上海铁路对外通道已形成“三向六线”布局

随着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上海铁路枢纽已形成“三向六线”的对外通道布局,分别是南京方向,包括: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杭州方向,包括:沪昆高速铁路、沪昆铁路;南通方向为沪苏通铁路。此外,上海枢纽内有南何、何杨、北杨、金山、吴泾等铁路支线,其中金山支线开行了由上海南至金山卫的市域列车服务市区、郊区通勤旅客。根据规划,未来上海铁路对外将形成“五向十二线”布局,对外辐射和服务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上海铁路枢纽功能和布局不断优化完善

上海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逐步优化完善,辐射服务长三角功能进一步增强,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功能也更加突出。客运方面,建成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三大主枢纽,特别虹桥站与虹桥机场共同构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已成为上海联系长三角周边最主要的交通枢纽。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铁路客运量有所下降,2019年铁路对外客运量达到2.3亿人次以上,日均超60万人次,其中与长三角(苏浙皖三省)之间客运量占70%左右。货运方面,设有南翔编组站、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及北郊、桃浦、闵行、杨浦等货运站,铁路货运到发量约1 100万吨,其中海铁联运量近几年有较大增长,2021年超过40万标准箱(TEU)。根据规划,未来上海铁路客运枢纽进一步形成“四主多辅”格局,新增上海东站、新杨行站等,外高桥港区也将有铁路衔接并设有外高桥站,服务海铁联运。

三、新形势新要求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交通一体化四方面重点任务之一是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2]要求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鐵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支持高铁快递、电商快递班列发展。从中不难看出有三点新发展要求:一是更加强调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二是更加注重铁路服务都市圈交通;三是更加鼓励创新运输服务。

(二)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存在的难点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 [3]明确了长三角轨道交通(铁路为主)规划目标、指标、任务和项目,特别是为一批铁路项目建设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仅有规划依然还是不够的,省市之间在铁路对接上依然有不少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例如通道设施数量与规模、铁路设施接入枢纽位置、铁路功能与建设标准、建设时序等。

(三)上海铁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体上看,长三角交通需求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与上海对外通道资源有限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首先,对外铁路通道辐射扇面有待进一步打开,现状“三向六线”与规划“五向十二线”仍有差距,沪苏湖、沿江高铁、沪乍杭铁路等铁路项目需要加快推进;沪宁、沪杭等传统通道能力紧张,以沪杭通道为例,仅有沪昆高速铁路兼顾沪杭城际客流,需要加快沪杭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和推进。其次,铁路服务都市圈城镇的覆盖和深度均不足,铁路需在服务上海与大都市圈8市之间的交通出行中发挥更大作用,在都市圈范围,铁路出行占全方式的分担率仅20%,低于上海对外交通铁路分担率的整体水平。最后,上海铁路客运系统功能过度集中,93%的客流集中在三大主客站(虹桥站占60%),铁路对五大新城、核心镇的服务不够,上海与周边省市铁路客流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图1),沿线中小城镇虽有设站,但车次较少,铁路线路功能和城镇联系需求不相匹配。

四、优化思路与原则

(一)落实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发展

上海完善铁路枢纽和通道布局,加强与江浙铁路对接,要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导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要加强对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的支撑,加强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上海“五个新城”等区域的服务,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功能。

(二)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客流需求

铁路是大运量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建设投资成本高、周期长,铁路规划建设需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考虑需求差异和供需平衡。空间上,上海对外区域走廊上的城镇等级、规模及与上海客流联系强度存在差异,既有人口规模大、城镇连绵聚集、与上海联系强度高的走廊,也有人口规模相对低、城镇能级不强、与上海联系强度较低的走廊,并且不同走廊能够利用的既有铁路资源也有差异,有传统沪宁、沪杭通道,也有铁路仍是空白的新兴通道,因此要综合考虑不同走廊的需求特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差别化的走廊模式。时间上,要根据需求紧迫性程度分阶段考虑供需平衡问题,处理好已建成线路、既有规划线路、规划研究线路之间的关系,做好近远期结合,科学合理安排好项目规划实施。

(三)干线铁路优先,集约利用通道

上海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已明确了上海与江浙两省之间的铁路通道布局,干线铁路基本覆盖了上海与江浙两省之间的主要客运通道,并且已经形成包括干线高速铁路、城际高速铁路、普通铁路等在内的线路设施,初步判断远期规划基本能够满足上海对外铁路需求,特别是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需求(线路数量由六线增至十二线,粗略估计运能可以实现翻番)。因此,上海与江浙铁路规划对接,应首先评估已建成或规划的干线铁路是否能够兼顾城际联系需求,在规划干线运能紧张或者运输需求旺盛的走廊方向,考虑规划新增城际铁路(或上海市域铁路延伸)。此外,由于上海对外通道资源紧张,北有长江、南有杭州湾,更要坚持通道资源集约利用。

五、具体对策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轨道系统,支撑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和都市圈

目前上海与江浙铁路联系主要依托干线铁路,而干线铁路主要以服务中长距离城市与城市联系为主,站间距较大,对沿线城镇服务相对薄弱,而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虽有上海11号线延伸至昆山花桥的先例,但服务效率偏低,舒适性较差,因而需要重点补强在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城际(市域)铁路层次,这也是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网多模式”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以交通强国“123”交通圈为指导,基于空间尺度、交通需求、时耗要求等因素,将《纲要》中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归为三个层次(图2),分别对应于服务城市群城市间联系、都市圈沿线城镇与中心城市联系、中心城市主城区内部联系,[4]作此调整的缘由主要是“城际铁路”的概念有模糊和歧义。具体而言:

第一层次是国铁干线,包括干线铁路和设计时速250公里以上城际铁路,由国铁集团运营,以服务城市群城市之间及城市群对外中长距离出行为主,如京沪高铁、京沪铁路、沪宁城际、规划沪杭城际等。

第二层次是都市圈范围内的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包括各省市规划的设计时速160公里以上的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也可利用铁路既有线富余能力,以服务都市圈特别是通勤圈范围内的中小城镇、重要功能区之间联系为主,如金山铁路、嘉闵线、规划沪苏嘉线(上海示范区线)等。

第三层次是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设计时速80公里~120公里的地铁线路,以服务上海主城区及与主城区连绵化地带的大客流走廊为主,从沿线用地、客流特征等角度考虑,原则上不建议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的跨省对接。

(二)采用多模式走廊对接,完善与江浙对接的铁路通道布局

近年来,江浙铁路与上海对接通常是“一线一议、单线对接”,网络化的通盘考虑不多,为此研究提出针对不同区域廊道上的交通需求特征和国铁干线能力可利用性,构建与区域廊道特征相适应的走廊模式(图3),提出复合走廊、共享走廊、独立走廊三种模式。[5]

复合走廊模式,走廊现状或既有规划干线铁路沿线城镇密集、客流需求大,干线铁路很难有效兼顾,可以再并行规划预留以服务都市圈为主要功能的城際(市域)铁路,实现与干线铁路功能适度分离。例如,太仓方向现状有沪苏通铁路,主要承担该方向150公里圈层的南通、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与上海的商务联系,在建的南沿江城际铁路以城市群内城市间联系为主要功能,考虑该走廊城镇密集、人口聚集,同时兼顾沿海(北)、沿江、沪通等多个通道功能,因此规划嘉闵线北延对接江苏省规划苏锡常城际线,承担都市圈特别是近沪通勤圈的交通联系。

共享走廊模式,对于区域联系需求不大,现状或既有规划干线铁路可以兼顾都市圈内城际出行服务,则建议通过干线铁路兼顾都市圈轨道出行服务,如启东、海门方向规划利用北沿江高铁兼顾启东、崇明城桥地区与上海主城方向的城际交通联系。

独立走廊模式,适用于现状或规划无干线铁路或规划铁路与廊道内城镇相偏离,则规划新增城际(市域)铁路,如示范区方向已在建沪苏湖铁路由沪杭通道(松江南枢纽)引入上海,与走廊内主要城镇相偏离,且承担长三角骨干城际并兼顾长大干线的联络线功能,站间距超过20公里,服务都市圈沿线城镇的能力有限,因此结合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规划,新增以服务都市圈城镇联系为主要功能的沪苏嘉线(上海段暂命名为“上海示范区线”)。

(三)优化多节点衔接转换,提升乘客同城化交通出行效率

在明确了对外走廊上的铁路对接模式后,相关线路如何引入上海也是一个重点问题,相关方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根据多层次轨道交通,提出干线铁路枢纽直连、引入主城片区枢纽、引入新城枢纽、省界对接换乘等四种方式(图4)。

利用干线铁路实现枢纽之间直连直通的模式:利用干线铁路速度标准高、车站区位好等特点,兼顾长大干线和中短距离城际服务,重点发挥上海站、上海南站等铁路枢纽的区位优势,提升城际服务功能。

城际(市域)铁路引入主城片区的衔接模式:与江浙对接的城际(市域)铁路至少与主城区轨道网多点衔接,扩展网络可达性,有条件可向中心城内延伸,进一步提升至中心城的可达性,但枢纽节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枢纽容量等因素;同时尽可能实现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城际(市域)铁路至上海市不同功能片区的直达性。

城际(市域)铁路引入新城枢纽的衔接模式:支撑新城提升节点城市能级和功能,与服务联系中心城的轨道交通放射线衔接,但要考虑衔接中心城至新城的放射线路的运能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省界换乘模式:即毗邻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在省界对接换乘,例如上海轨道11号线延伸至花桥,苏州轨道S1线(在建)在花桥站与上海11号线实现换乘衔接。但考虑到客流流向、城际出行特别是通勤出行对效率、服务水平的要求,今后原则上不宜采用该模式。现状昆山花桥站至上海人民广场站需要途径23站、轨道乘行时间约80分钟,若苏州市区通过S1线换乘11号线进入上海,则轨道乘行时间要超过2小时,且在高峰时段车内较为拥挤,服务水平不高。

(四)加强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鼓励铁公水空联程联运发展

铁路系统需要融入综合交通体系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其他运输方式,如航空、航运等也需要铁路运输配套服务,发展海铁、空铁等联程联运及多式联运。根据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级海空枢纽港的发展要求,客货并举,优化铁路与机场、港口衔接。

客运方面,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对虹桥、浦东两场的集疏运服务,特别是完善连通浦东国际机场与长三角的轨道交通体系。上海航空枢纽是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核心枢纽,浦东机场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核心载体,将打造成为品质领先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努力拓展面向长三角、全球的辐射功能。根据调查,[6]浦东机场外省市旅客占比约30%,其中又以苏锡常、杭嘉湖地区为主。建议:首先加快对外干线铁路建设,打造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为国家沿海运输大通道重要功能节点,增强浦东机场对沿江、沿海、沿湾等方向的辐射服务;其次,进一步完善浦东机场直通大都市圈的快速轨道交通通道与服务;第三,加强构建浦东综合交通枢纽内部一体化交通,推进机场航站楼与上海东站的高效衔接,助力空铁联运发展。

货运方面,构建铁路货运与公路、港口、城市货运配送等深度融合的综合货运体系,大力推进铁水联运发展,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港口集疏运中的重要作用。上海港的传统经济腹地和主要箱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站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度,要加快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及铁路进外高桥港区项目,改善铁路与港区的衔接,协同江浙,打造高品质海铁联运集装箱运输通道,在产品服务上打造固定班列、海铁联运精品班列,提升海铁联运信息平台,加快海铁联运班列的数字化发展。

六、结论与展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需要持续不断推动的国家战略,离不开高品质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撑,上海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完善与江浙铁路对接。本文初步从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优化形成多模式走廊布局、完善内外交通多节点转换、推动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等方面作了研究探索。然而,从轨道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看,未来仍需关注若干重点问题,例如,更好地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来服务都市圈及城市客运,推动形成有效的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EB/OL]. (2018-11-05) [2021-12-01].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1/05/c_1123664692.htm.

[2]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12-01) [2021-12-01].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01/content_5457442.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发改基础〔2021〕811号).[EB/OL].(2021-07-02)[2022-02-18].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107/t20210702_1285346.html.

[4]杨晨,薛美根,吉婉欣,等.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城市交通,2020,18(4):64-70.

[5]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上海与江浙铁路对接方案研究[R].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2020.

[6]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调查报告[R].2022.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Railway Connection between Shanghai and Jiangsu - Zhejia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Yang Chen, Sun Shichao, Xue Meigen, Wang Zhongqiang

(Shanghai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stitute, Shanghai20004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s rail transportation network is a key point in supporting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integr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ding Yangtze River Delta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for Shanghai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epen the thinking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construc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Jiangsu province and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planning of Shanghai railway. By summariz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ombing the demands of surrounding provinces, and analyzing the bottleneck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Shanghai railway, the basic ideas for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railway connection between Shanghai and Jiangsu-Zhejiang are put forward,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one-hour transportation circle constructio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discus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level rail transit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of corridor layout and connection mode, strengthening coordination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and Jiangsu-Zhejiang railway.

Key word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ail; multilevel rail transit system; connection mode; corridor

■責任编辑:许  丹

猜你喜欢

长三角一体化走廊铁路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走廊上的时光
重议城市边界的空间属性及其变迁
上海青浦: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开展未成年人考察帮教
走廊上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的盛泽思考
关于长三角地区吸引人才聚集的关键因素研究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