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实践与研究

2022-03-25林冬英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拓展教学古诗词高中

林冬英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与艺术审美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古诗词为代表的课程内容受到更多关注,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传统文化意识,古诗词教学也延伸出更多发展方向。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拓展,利用多类别的诗词加深学生对古文化的认知,提升學生的综合文学素养,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拓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9-0012-03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Expansion of Ancient Poetry in High School

LIN Dongying (Youxi No.1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brought about great change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Chinese knowledge abilit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The course content represented by ancient poetry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nd cultiv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awareness,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has also extended to mo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Teachers should expand on this basis, use multiple types of poems to deepen students' cognition of ancient culture,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iterary qua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behind ancient poems.

【Keywords】High school; Ancient poetry; Extended teaching

从教学目的方面进行分析,古诗词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缓解考试带来的巨大学习压力,并通过其独特的艺术之美来发展学生的美学认知,使其获得新颖而独特的阅读学习体验,还能够凭借其传承的文化特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学会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从教学行为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托物言志、缘景明情等过程,使学生能够形象化地理解诗词相关的意象,品味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时,在精神文明的进一步建设下,学生透过诗词的语言能够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特点。以下是从实际的教学实践策略出发,以期使古诗词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果。

1.注重意象探寻,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相关的课堂知识进行无意识的拓展,以开阔学生的见识与视野。但是许多教师对拓展内容的把握往往不够精确,容易陷入拓展知识与课堂关联度低、对学情了解不够充分的困境。而在古诗词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较为明显,有些教师深挖了诗词的创作背景,从意象的表征出发,思考作者赋予诗词的感情与主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而有些教师则拓展到了诗词意象所指代的事物,力图通过营造出的情境去辅助学生的阅读,可以说是“走偏了”,阻碍了后续学习的展开。因而,教师需要注重对诗词意象的探寻,帮助学生从典型意象的描写去理解作者寄托的情感,针对诗词意象的实际含义进行交流理解。进而,通过课堂讨论这一拓展形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例如,在《锦瑟》一诗的学习中,由于诗的语言与意象较为隐晦,教师可以针对“蓝田”“珠有泪”“杜鹃”“庄周梦蝶”等较为熟悉的典故,让学生根据这类典故的内涵去进行拓展,联系到诗中的其他意象。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拿出一些文学大家对《锦瑟》的解读,使学生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在不断的研习与思考中,学生能够很快确立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为理解的突破口,以“感情”作为全诗的基调,理解作者在诗中寄托的追思之情,并逐渐延伸到诗中的其他部分,探查关于情爱、回忆等方面的痕迹,从而去体味本诗所具有的朦胧、迷离、凄美的意境。此外,在进一步的讨论中,这样一种别离、遗憾的美,能够让学生回想起生活中那些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放手的事物,在照应中更能加深对诗词的感悟,突出诗词所具有的时代性与人文性。在课堂讨论的拓展之下,高中生在诗词学习中能够确立以意象为核心的学习理解模式,并从诗词意象的指代去理解其实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艺术知觉,品味诗词的朦胧美。

2.凸显学生主体,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高中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我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稳定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倾向。也正因为如此,高中生的学习往往以考试内容、目标为中心,在此之外的拓展内容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学习不够用心,仅将其作为学习生活的娱乐调剂。对此,教师需要提高学生对拓展内容的重视度,从趣味性与思维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拓展内容的观感,使其对诗词有深入而不是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如此,方能将古诗词逐渐内化到学生的心灵之中,逐渐形成人文修养与文化气质,使其对拓展教学保持着学习的热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一方面,古诗词的拓展教学需要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消化与理解;另一方面,拓展教学也应强调古诗词的独特教育意义,从人生哲理的挖掘中使学生理解古人的智慧,读懂诗词文化中的深刻意蕴。例如,在《琵琶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封建社会的背景出发,从诸如教坊司、青楼的风月场所延伸到社会的全貌,权贵均以听曲、撷芳为风流雅事,无数像“琵琶女”这样可怜的女子却被充当伶人、艺伎,不仅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尊严可言,而这还算是比其他底层人民更好的生活了。通过这样的拓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封建社会压迫下不仅仅只有文人墨客的风流,更有无数发不出声音、只能默默沉寂在历史中的底层人民。进而,在拓展性学习之下,能够使学生初步形成大爱世人的观念,将学生塑造为符合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添砖加瓦。通过诗词所展现的社会背景,使学生个人的思想观念能够更加成熟,并在拓展中理解到文化的相对性。综合来看,提高学生对拓展内容的重视度,能够使其获得崭新的学习体验,理解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考古价值、历史价值与教育价值,展现出了诗词的多元性。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感性为基础,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文化性与艺术性的认知,使其在诗词学习中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从而在不断的解析中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高度自觉性。

3.应用活动拓展,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活动拓展法也是拓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式各样有趣的教学活动为高中语文课堂带来了更多的生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诗词的接受程度,也能在进一步的延伸中提高学生对其他文体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活动拓展法予以足够的关注,并通过有趣的活动来打动学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可以通过话剧、朗诵、创作比赛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用更加活泼的方式进行诗词拓展教学,融入学生对诗词的感受与看法,品味他人的思维特点。在活动中,学生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接触古诗词,系统性地梳理相关的诗词架构,剖析诗词中的字句效果,最后在精细的语言中理解古诗词的文字运用与表达效果。通过活动的展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也能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创造出的具体情境中理解字词的内涵。例如,《声声慢》一词的教学拓展,首先可以用朗诵的形式展开,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需要抓住作者的情绪,体味李清照的幽怨、彷徨、孤寂与无助,并联系其成长的三个时期去理解词风变化背后的苦楚。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朗诵需要缓慢、压抑与悲愤。而在后续的话剧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李清照的一生,从岁月安好到颠沛流离,学会在诗词中抠字眼,从而挖掘诗词的语言特征,在悲凉的氛围渲染之下,学生更能感受到这样一位才女的悲惨与可怜,从家长的压迫到丈夫的忽视,她无疑是封建制度下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受难者,这又为诗词增添了一抹可悲之处。之后,教师可以以读后感、观后感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与思考,谈谈学生对诗词的见解、对封建社会的认知。在教学活动的帮助下,古诗词拓展教学强化了阅读学习的代入感,意境的表示也有了更多种方式,能够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在诗词的拓展教学下,学生对诗词的韵律、格律、背景、内涵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体现出了诗词独特的韵味,增进了学生对语文诗词乃至文化历史的感情。

4.运用课外学习,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只局限于课内当然是不完整的,教材的篇幅有限,只能选取最经典的篇章,还有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尚未被选录。一旦缺少了课外古诗词的阅读,等到升上大学、步入社会,学生就再难有接触课外古诗词的机会了,而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就只能局限于教材这一块。因而,拓展教学也需要延伸到课外古诗词,在不同类型的诗词阅读中,可以缓解学生的审美疲劳,促使诗词学习逐步摆脱被动灌输的形式,并在学习主动性的挖掘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理解诗词的多元艺术性。此外,在课内外诗词对比的阅读之下,学生还能够理解相似诗篇的表达效果差异,这时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深化诗词赏析能力,拓宽其学习的知識面。在阅读的深入发展下,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艺术文化气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充分体现出了诗词的教育功能。这一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对诗词、语文乃至社会、世界产生更多的独特认识,同时教学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5.创造情境教学,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含义,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情。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科技并不发达,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设计出的教学活动有限,对情境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到位,因此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感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多媒体等其他教学工具被广泛使用,创设出的情境模式十分逼真。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去设计情境教学呢?一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而去创造一个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进而去创设情境模式。例如,在学习《归园田居》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古诗词中的场景展示出来,比如他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景象:深巷中传来狗的吠叫,鸡在桑树上咕咕叫着;房前房后绿树成荫,桃李满枝;农舍的屋顶上炊烟袅袅,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这种很平常的景象在作者的笔下顿时变得诗意、变得生动起来,可见和作者的心境有关。通过新媒体展示出的这种情境,让学生对文章的意思理解得更加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6.走入生活场景,有效拓展古诗词教学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往往是基于书本或其他教学工具展开的,虽然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学生在理解方面总是很难深入。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走入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将古诗词和生活景象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促进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深度。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实施:一是教师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带领学生走入对应的生活场景,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二是教师通过生活场景或实地观察一些景色,来让学生朗诵古诗词,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发和作者的共鸣;三是教师通过一些生活场景,将学习过的古诗词串联起来,达到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沁园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去看看冬天的景象,通过观察雪景、看雪中的梅花等,去体验书本中描写的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美与祖国山河的壮丽。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回忆之前学习过的描写雪景的诗句,比如“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通过联想其他诗句,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复习。总之,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场所不要局限于课堂,而要通过生活场景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想象力。

7.结语

总之,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更展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应该被推崇和发扬光大。因此,对古诗词的拓展教学需要更为慎重的考虑,教师应注重诗词教学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诗词的写作背景,在拓展中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赏析,借助诗词的文化底蕴来增强个人的人文素养,同时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才权.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教学策略新探[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7(31).

[2]张发明.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3]王骁.古诗词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之友,2019(09).

[4]郭赟.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9(33).

[5]张官福.高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下旬,2019(04).

猜你喜欢

拓展教学古诗词高中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用浅谈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用浅谈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