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分析

2022-03-24傅梅红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身份语境文学

傅梅红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在当前的文艺学研究领域中,文学研究逐渐转变为对文化的研究,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文化身份与认同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从现有的诸多研究成果中可知,部分研究工作依然有着许多问题。如概念不明晰、问题混淆等。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相关概念,以及文化身份与认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文化身份与认同危机进行有效探究,并提出构建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的具体路径。

一、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概述

(一)文化身份

文化身份可以翻译成文化认同,具有民族本质特征,也是基于民族本质特征进行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种诉诸方式,也可以用来诉诸带有民族印记的文化本质特征。在不受任何事实影响的两种文学文本对比分析中,学者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根本差异当作比较的重点,通过本质的差异来探索某种具有共性的相同点,或者具有本质特征的相同点,这种认同属于审美方面的认同。在对比具备直接关系的两种文学文本中,例如,基于跨文化语境的东西方文化渗透的文学,在具体研究中主要研究具备某个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在自身所处民族地区有效维系自己文化认知、身份等内容,这也是目前文学研究语境下比较文学研究不能忽略的理论内容。

(二)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个体容易受到群体文化的影响,进而呈现文化认同的感觉。尽管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之间又有很大差别,不是同义重复。特别认同外来文化价值时,可能会瓦解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相反,如果本国人民有强烈的自身文化认同,那么也是该国立足于世界、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国家发展中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根本基础,也是比较深层的基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逐渐进入全球化发展时代,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可以发挥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国家建设和全面发展,更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的“软实力”。在文化认同和政治、社会等认同的对比中,文化认同具备更加深远的意义和内涵。换言之,文化认同和其他认同相比更具“自我认同”的特点,假如文化认同丧失,势必会引起病理性焦虑,对实际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不利影响会更为深远[1]。

二、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形成的语境和研究走向

(一)形成语境

在构成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研究领域期间,语境的变迁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自从20世纪开始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和文化身份、认同问题相关的基本语境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两大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逐渐形成,一方面为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个别地方的武装冲突问题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造成部分民族和人群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其中也包括因相关原因而被强制进行移居和流动的部分人。当然亦有另一部分人选择自我移居和流动,主要包含政治避难者、被流放国外者等,这种情况下使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也不断形成,主要受语境的影响。二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形成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的语境发生较大变化。在此期间,全球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资本和经济市场持续扩大,进而加剧了贫困国家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贫困人口移动或者移居到富裕的国家,各式各样的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跨国流动。例如,“大西洋黑人”,泰国以及越南劳工等。在这种形势下,因受到语境的影响,所以使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不断形成。三是各种知识分子在各种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影响下选择自我迁移和放逐,这些知识分子会被集中在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世界性大都市,如纽约、巴黎等。威廉斯曾指出巴黎等城市是艺术的跨国首都,且是没有边界的。在流亡者、放逐者来到某一地区或城市以后都随身带来了自己国家革命后形成的各种宣言,进而呈现一种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20世纪以来,跨越疆界、国家以及民族的移居、迁徙、流动成为全球性的一种“散居”现象。而且也带来很多较为突出的身份与认同问题,在文学和文化研究领域中,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众多矛盾聚集的问题领域,还是有着复杂性特点的问题领域。在人员流动、放逐、迁徙以后怎样在离祖国较远的环境中保持爱国热情、幻想、记忆,如何在不同语境下保留自己的民族意识,怎么在地区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习俗等,这些均是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走向

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全球范围内仍然在持续“流散者”现象,且表现出持续加剧的发展态势。从相关趋势理论研究中可以发现,这种趋势跟随总体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更是在实际发展期间为新研究提供各式各样的描述词汇,还有一些可以分析和研究的具体方法。此外,在对文学研究领域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中,现代动态的文化身份与认同问题研究中又出现很多崭新的方法,例如,由威廉斯提出的“情感结构”,也包括“对位研究”,是萨义德提出的。在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中都提出了一些比较空前和具有趣味性的文化问题。比如,电影等通俗文化对文化身份塑造的主要价值,还提出意识形态机器对文化身份的影响等。就这种意义上而言,全方位研究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不断促进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从更多方面掌握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问题探索水平,为将来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提供良好保障[2]。

三、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20世纪以来,全世界经济、意识形态不断解体,且兴起女权主义等这些语境变迁对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产生深远意义,身份和认同之所以重要也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有着很大关系。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日益成为重要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离不开文化认同问题研究的影响。一方面,文化领域研究过程中人们通常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方面,主要以一些存在差异的人群在特定环境中构成的主要社会身份、文化身份的分析与研究为主。换言之,就是指人们想要从理论的角度上探究自己是“谁”,或者想问一问自己在这个社会和文化上到底是“谁”。而且在分析过程中也会对复杂性较大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为什么要去追问“谁”。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中一定会涉及社会、经济、地理等一些比较复杂的领域,还有就是研究者站的价值取向或者理论立场,这些都会对研究者看待这些复杂的问题产生一定影响。从重要问题研究方面来说,以传统形式为主的问题研究相对落后、单一,主要是以某种先验的“设想”为出发点,研究身份问题和认同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将“自我”设想为某种自主的、固定的东西,对“自我”的追寻和确认中主要以身份和认同为主。在这种方式运用中,主要受到哲学上对“主体性”问题分析与研究的影响。在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中,17世纪以来的西方主体性哲学通常从预设的自主性“主体”出发,对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进行本质、主客体关系等方面重要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发展以来,对精神分析、哲学等问题出现许多新的研究,又突破传统研究方法和视野范围。因此,以先验论和本质主义为主的方法逐渐被各种新的方法替代,且持续使用社会学、多元论方法来分析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在对自我身份进行追问的过程中,拉康等人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介入身份与认同问题中的重要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身份政治学是文化研究中研究的重要问题和最终指向,且在身份与认同问题分析中又运用了知识与权力关系有关的内容和理论。通过这种研究方式也为接下来的女性主义身份研究和性别身份研究等奠定坚实基础,拓展充足的利润空间,持续提升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的政治色彩,体现出一种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在身份和认同问题的研究中无法去避免一些意识形态问题、政治问题,应该根据不同问题之间的关系有效探究身份和认同问题。例如,在研究女性这方面的身份问题时,就需要结合政治、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这也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倾向性现实问题。所以,在具体研究中就要和寻常的纯理论研究有所区别,进而才能得出更好的结论。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研究中,人类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是固定不变的、普遍的这一问题是最有争议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或者是说在实际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是人为构建出来的。当前有一部分人赞同社会身份和文化身份可以是流动的这一观点,尤其是一些具备相应影响力的文化研究者,这种观点也是在现实和历史语境不断变迁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另一方面,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对文学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文化研究需要捍卫自己的身份,还要明确身份和认同问题与文学研究之间存在的关系,充分分析和掌握三者之间的关联。换言之,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中“我”与“他”的这个关系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构造文化身份过程中构造者和被构造者之间有着很大关系,即“我”和“他”。基于后现代语境的研究中,主要在一种二元对立的框架中来讨论“我”和“他”的这个问题。例如黑人和白人、男人和女人等多样化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的研究都在重视二元,而不是一元,关注形成,而非本质。又对持续变化的参照系进行关注和分析,不是停留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成规中,这些也是目前促进文化身份和认同问题有效研究的基本趋势[3]。

四、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危机与认同构建

(一)危机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和其他个体在心理上不断变得相同的过程。不同群体在社会学习和生活中,其情感和认识方面的持续统一过程就是认同。换言之,通常是社会人员在情感方面的感觉和寄托,且与所处群体有着同样的情感寄托和感觉。在文学领域研究中也运用到了认同,其主要内涵就是相关群体对本民族的情感认知和归属。现如今文化身份与认同危机问题持续增加,从而导致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受到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的有效发展。因为不同国家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背景、文化,且处在的阶层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创作者在文学创作期间也会存在各自的特点。据此,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也就复杂多了。以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为例,相关作家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面对来自西方文化认同的问题,还需要有效考虑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问题,进而才能更好地在文学研究和创作方面呈现良好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由于受到历史和少数民族自身相关问题的影响,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文化出现许多危机,这种文化危机会影响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目前文化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文化自己需要面临的现代化挑战问题。二是少数民族发展中,汉文化和文学对其民族话语权带来的相关问题。三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同化问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社会现代化引发的文化碰撞也是使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社会现代化发展中会造成民族文化出现认同危机,原因就是现代化有效满足了一些民族认同所具备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一些民族对外学习意识开始觉醒,不断发掘其他民族特有文化特质,进而对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带来很大危机。另一方面,话语权的巨大差异可以推动相关民族地区不断创新和发展,而且民族地区的相关文化也会和其他地区文化之间实现有效融合,这种情况下现代化对民族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也会引起民族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碰撞,对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很大挑战[4]。

(二)构建

一是加强民族传统的回归。在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构建中,就需要加强民族传统的回归。而且在民族地区民众精神缺乏时,通过民族传统的回归,也会引起相关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实验,从而为民族传统的回归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注重民族传统的激发。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对比现代化东西和传统东西,有效明确自身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身份,还要想方设法地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激发民族传统。并且,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可以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不断释放民族传统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文化魅力与价值,提高民族文学在文化方面的认同感和认知。

五、结语

目前,文学研究中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形成的语境和研究走向体现在多方面,身份与认同问题研究的主导趋势是强调二元而非一元,又强调形成而非本质。文学研究中,为了有效构建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需要结合文化全球化背景,重视民族传统的回归,注重民族传统的激发,加强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有效组建。

猜你喜欢

身份语境文学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我们需要文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跟踪导练(三)(5)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跟踪导练(三)2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