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用研究

2022-03-24陈慧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大学生

陈慧霞

(喀什大学,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学习教育,并基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发展,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教育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将其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高校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环节,应积极落实四史教育,探寻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新路径。

一、四史与高校思政教育内在关联性

四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四史中蕴含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四史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始终融于理论课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因此,可以总结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如下:一是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四史与高校思政教育,均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四史教育过程中,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坚定大学生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感。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与方法,开展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体现出高度一致性。二是教育属性的相同性。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均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其把握政治方向,培养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维护党的统一领导,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而高校思政教育事关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可见,二者均体现出相同的政治属性。三是教育内容的契合性。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正确历史观,为其三观形成夯实基础。高校可以通过四史教育,帮助学生认知和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使其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以及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跟党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蕴含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三观,二者教育内容层面体现出契合性。

二、四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

在2020年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史教育,明确指出全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指出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2],这是关乎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在2021年初,党中央再次将四史学习教育提升到新高度,当今时代背景下,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路程中,正处于特殊的交汇点,关于四史学习做出的决策部署,是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而做出的科学规划与安排,是全党上下和人民群众必须履行的政治使命。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基地,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实现四史教育融入党的各项事业的有效之举。

(二)抵制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形势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文化思潮相互交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涌入我国,各类消极腐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特别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传播载体,广泛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观念、思想认知,削弱了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是威胁国家政治稳定和安全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部分大学生体现出思想价值观念偏离正轨、价值观迷茫等情况,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削弱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稳固的群众基础。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开展四史教育,广泛普及四史知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政治观,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思维,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路程,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意图,坚守自身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安全和稳定,为国家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三)发挥思政教育铸魂育人功能的要求

高校思政课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铸魂育人功能的主要课程,是融入四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年来,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四史进思政教育,以此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性,通过带领大学生学习四史,铸牢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四史中涵盖的丰富资源,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思政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述四史,能够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实践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四史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提升高校铸魂育人成效。

三、四史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用困境

(一)教学内容融合度低

在高等教育中组织实践教育活动,需要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共存,但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却并未达到这一目标,其主要原因与四史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融合度较差具有密切关联性。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现出理论性强的特点,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普遍偏低,尚未构建具有针对性、规范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导致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并未深入挖掘理论知识拓展至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使实践教学内容相对空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与此同时,虽然四史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内在关联,但二者却体现出差异化的逻辑主线,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二者的融合十分僵硬,两张皮的问题难以有效缓解,继而要么重实践轻四史,要么重四史而轻实践,融会贯通的不足大大削弱了四史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3]。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差

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和道德品质,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为高校人才培养而服务。将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度注重融合要求,而是强调潜移默化地渗透,以巧妙的方式使二者深度融合,方能保证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成效。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四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红色基地、烈士陵园等,配备相应的四史知识讲解,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加之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途径增加,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思政教师网络教学载体运用较少,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不足,难以深入挖掘并整合互联网平台中的四史教育资源,线上与线下教学流于形式,单一的教育方式方法,很难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四史学习需求,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四史研究较浅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影响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关键,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思政教学成效。但当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化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大多数思政教师缺少专业背景,综合素质水平相对有限。特别是在四史教育过程中,现有思政教师对四史研究十分浅薄,且教学的重视度不足,难以探寻四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究其原因,是思政课教师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自身教研能力有限,并未深刻理解四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性,导致教学中对四史教育和实践教学的认知和执行失之偏颇,或过度重思政或过度重四史,影响二者融合育人成效。除此之外,高校方面对思政教师的四史培训力度薄弱,并未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活动,部分思政教师即便有意识学习,但由于缺少时间、精力和平台,则放弃学习想法,整体师资队伍的四史实践教学能力均有待提高。

四、四史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历史结合现实,拓展实践教学维度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政党,特别是基于四史视域下开展历史理论知识学习教育,亦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改革发展方向。因此,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做好顶层规划与设计,不断拓宽实践教学的历史维度,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深入结合,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价值。一是高校党委党支部领导应综合研判,做好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广大思政教师的重视度,实现四史深度融入实践教学全过程。二是高校思政教师应拓展教学形式,依托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新体系,针对四史融入实践教学的问题展开系统化研究,明确不同思政课融入四史教育的侧重点、关键点,组织差异化、多样性的四史实践教育活动。三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协同育人思想理念,加强与各专业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突破学科之间的教学壁垒,继而面向高校不同专业和特点的大学生,组织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四史实践教学活动,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与有效性。

(二)教学方式融合,提高大学生参与度

高校组织和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培养具备坚定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且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大学生人才。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发展,立足于高校学生特点和需求,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相融合,调动学生参与四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此,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组织红色社团活动,利用假期、周末等空余时间,带领高校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推进多样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或者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在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历史纪念类、体验类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体验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实现对大学生心灵的洗礼,强化大学生的信仰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的优势,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如利用智慧教室、VR体验、虚拟仿真等,突破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同时,借助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与大学生展开多元交流与互动,通过问答式、互动式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深入学习四史知识。除此以外,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高校可以围绕四史为主题,组织多样化的文化艺术节、主题汇演等,将四史资源深度融入其中,使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了解四史的深刻内涵。高校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干部、红军后代等,以及为新中国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员,到校组织座谈会、讲座等,面对面为学生讲述四史,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其深刻的思考,发挥四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4]。

(三)加强师资建设,增强教师四史涵养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只有教师深刻理解四史,方能在教学中理直气壮渗透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思想认知与正确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方面应提高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度,循序渐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四史涵养、实践教学能力。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利用教学的空余时间,加强四史知识深入学习与教研。且高校方面应为教师自我提升和学习提供良好平台,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四史教育专题讲座,使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另外,定期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其四史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带动整个师资队伍的共同进步。二是加大思政课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促使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较高的四史涵养和教学能力。高校应注重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四史教育共同体,广大思政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教学方案和策略,不断优化四史教育内容和环节,使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后取得理想化效果。三是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力度,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将四史教育能力、教学效果、实践活动效果等,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内容中,针对四史教育成效突出的思政教师,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而针对部分四史教育意识不足、教学效果较差的思政教师,应引导其加强四史学习,提高自身的四史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考核与评价反馈,明确师资建设存在的不足,针对性提高广大高校思政教师的四史综合素养,为课程教学提供坚实保障[5]。

五、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实现思政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实践教学成效的有效举措。通过四史教育可以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指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四史涵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可见,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做好统筹规划与设计,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过程和环节,激发当代大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大学生从四史中汲取精髓和养分,获取知识和力量,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