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扇套形制工艺研究

2022-03-24庄立新

辽宁丝绸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饰织绣服饰品

庄立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我国古代,扇子作为一种随身用品,是所有人夏日必备之物,而在社交领域,扇子更是具备了文化、审美和艺术的功能,其中的折扇更是被称为“怀袖雅物”。“扇套”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一种服饰用品,尤其到了中晚清时代,扇套与钱荷包、香囊、耳挖筒、裁纸刀、眼镜袋、鼻烟壶袋、表袋、牙剔等一起被称为“官样九件”,成了一种彰显身份地位和雅趣层次的服饰品,也是倾情男女之间的传情信物,是中国“扇文化”的典型载体。清代扇套虽是小型服饰品,但形制工艺精美,在款式造型、结构裁剪、配色装饰、缝制技术方面具有高超的技艺,对其研究有助于现代服饰品设计和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

1 清代扇套的一般形制

明清时期,折扇在人们的生活中大为流行,明代收纳折扇主要用扇箱、扇柜、扇盒和扇套,其材质有竹、木、象牙、牛角、兽骨、金属、皮革和各类纺织品。扇套作为收纳折扇的袋子,是从游牧民族的腰袋(一说是刀鞘)演变而来,并在清代广为流行。晚清时期,随着扇文化盛行而使扇套风靡一时,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扇套成了一种彰显身份地位和雅趣层次的服饰品,甚至还一度取代了传统的定情信物汗巾,成为男女表达倾慕爱意和传递个人感情的传情信物。

扇套的形状大体有“直线型”、“曲线形”、“仿生形”三大类。清代扇套的形制依据折扇的形状以直筒式为基本形,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丰富的细节造型,主要在扇套头、腰和尾部进行变化,产生了“玉圭式”、“笏板式”、“如意式”、“鲤鱼式”、“竹节式”等款型以及“竹节如意式”等变体混合样式,一般是开口处稍大,做成“云头”、“如意”、“万寿”、“书卷”等形状,底部收口窄小,正好裹住折扇尾部使其不易滑脱。

与日式扇套常用的“弯刀式”、“连珠式”、“布袋式”、“卷蓬式”、“系扎式”等造型不同,清代扇套均为单独的对称造型,单面或双面结构。所谓双面式结构是指上下两面的裁片结构形状完全一致,是一种开口式扇套;而单面式结构是指上下两面裁片形状在套口位置有差异,一面为花式口,一面为平口,一般双面结构扇套是开口无盖式扇套,而单面式结构的扇套则可分为闭口有盖式或开口无盖式两种,其实最初的单面结构扇套原本就是为有盖扇套而设计的。

2 清代扇套的工艺制作方法

清代扇套的工艺制作流程和方法主要有:面辅料选择、裱褙面料里料、织绣、裁剪分片、配边缝制、充填熨烫、挂绳装穗等。

首先,扇套要柔中带刚才能方便插扇取扇,不能产生套内布丝挂缕勾伤扇骨、扇面、扇钉,这就要求套面和套里贴合紧密形成完整一体。扇套布料通常以丝绸为主,古代工匠通常在盛夏、初秋采用防虫的黄檗汁水调制浓浆糊用皮纸分别裱褙面料和里料并绷平晾干,然后再上绷架绣花,这样的绣片色彩最为清新明快。也有先绣后裱的,但裱褙过程容易脏污绣品,且黄檗汁容易使绣品暗淡变色,因此,先绣后裱的扇套绣片一般不用黄檗汁调制浆糊,但也失去了防虫蛀的作用。

其次,根据扇套款式进行裁剪分片,并将配边饰带、挂绳穗带找齐。裁剪时要注意对齐上下两面的花型、文字等图案的方向和位置,配边饰带预留长度宁长勿短。清代扇套的裁片分为两片式、三片式两种,两片式是指上下两片制成的“平面型扇套样式”;三片式是指由“上、下两片+椭圆形底片”构成的“立体型扇套样式”。“平面型扇套样式”的扇套底部一般呈现为“方形”、“方中带圆形”、“半圆形”;“立体型扇套样式”扇套底部则一定是方形,底边长度为椭圆形底片周长的二分之一。

第三,扇套重视细节完美,缝合过程极为精细。以双面两片式结构的开口式扇套为例,一种简单的缝合方法是将上下裁片的面料里料粘合并用石头等重物压平晾干,然后将两片沿边缘缝合至开口处而成型,然后外缘缝合配边饰带;另一种缝合方式是将裁片的里子沿缝合边大出市尺一分并缝制,虽然面里料贴合,但这一步是沿着面料仅缝里料一周至开口处,然后外缘缝合配边饰带,两种方法最大不同在于后期整烫工序中成型效果的差异。扇套缝合完成后,需用比扇套略小的0.8?1cm厚度的木板条(定形模板木条)插入扇套并使其充分扩张后,包裹布料进行整烫。这时候可以发现,第一种缝合方式定型速度慢,而后一种定型快而饱满,立体感强。有底的扇套是待上下片两边缝合后再将底部单独缝合,配边饰带也是最后单独缝合。

3 清代扇套的图案与色彩

清代扇套的图案多选择吉祥题材图形组合。可以分为人物瑞兽、花鸟鱼虫、几何文字、园林风景、清供陈设、古钱锦灰等类别。人物题材有教化性质的“人物故事”、祈愿多子多福的“百子婴戏”,瑞兽多为龙、蟒、狮、虎、象、猫等,加上配景画面效果更加丰富,如云龙、海蟒、山虎、洗象、猫蝶牡丹等。由于龙蟒瑞兽仅限于皇族皇帝使用,花鸟鱼虫图形更为普遍,有连枝牡丹“花开富贵”、石榴花果“榴开多子”、竹子梅花“双清高洁”、莲花莲蓬“一尘不染”、蝙蝠古钱币“福在眼前”、金鱼紫藤“紫绶金章”等等。几何文字类常用各种篆体“万”、“福”、“寿”字体组合,也用正、草、隶及变体字绣出名章名句。晚清时期,随着殷墟甲骨文、古钱币收藏热和文人士大夫园林生活方式的流行,陈设类、古钱锦灰类、园林风景类图案在扇套上广为流行,一度成为阶层和品味的象征。

图案的装饰工艺手法主要有“织绣”、“贴布”、“拼布”。其中以“织绣”最常见。“织绣”中分为织与绣两种,一些高档扇套是专门用缂丝、织锦方式根据特定图案和边饰形状织造而成,制成扇套后呈现出浑然天成的整体感;绣花方式在图案表达上则要自由的多,而且绣花的方法也很丰富,有素雅单一的平绣、厚实立体的打籽绣、奢华贵气的盘金盘银绣、限色搭配的三蓝绣以及多种绣法相互组合变化的绣品。贴布、拼布类则是织绣图案效果的强化、变化和衍生。扇套的配色除了皇族和皇帝用正色外均采用间色和复色。存世扇套多为浅淡明快的“米白”、“浅粉”、“浅黄”、“浅蓝”等亮灰粉色系,也有黑色、胭脂色、青金色、绯色、茶色等深色,这类深色作底的扇套通常选用各种浅色织绣、贴布、拼布图案,营造强烈的反衬效果,使之赏心悦目。

4 结语

综上所述,清代扇套的形制工艺研究是中国传统服饰造型规律和方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扇套作为中华民族服饰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样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服饰审美艺术的非凡创造力。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研究清代扇套的造型、结构和工艺,有助于丰富和充实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指导时尚服饰品的创研实践。

猜你喜欢

边饰织绣服饰品
“丝绣华章——清华藏珍·织绣展”展览
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梦幻联动
福建畲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情迷荷叶边
一种古代软靴的边饰研究
——以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例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东正,与织绣拍卖同成长
乾隆时期的藏传织绣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