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解析及教学策略

2022-03-24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天津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意识数字化信息技术

■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刘 蜜

核心素养教育是目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与培养,不仅符合教育行业发展的基本潮流,同时也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实现高效学习。信息技术素养共分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的四个部分。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重视学生信息意识培养、提升学生实践练习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等措施,提升学科整体教学效率。

一、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解析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落实目标调整为,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进行具体的划分并与各学科相联系,最终表现为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相关规定,可以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这四个方面。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整体教学目标分析应当坚持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地位,唯有如此,才能指导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与关键能力。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相关主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息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的判断能力。具备良好信息意识素养的学生,能根据解决相关问题的需要自觉而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以获取信息并将其进行科学的处理,同时也能敏锐地觉察到信息的变化,并采取有效策略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内容所反映的目的的合理性做出评估与判断,特别是能对这些信息在现实世界中的相关事物或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预见性分析,从而为解决这些相关问题或预防一些潜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和策略。在团队协作的组织机制下,信息意识能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最大程度上体现其自身价值。

(二)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主要是指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能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相关思想和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基本思维。具备计算思维这一素养的学生,能在信息活动中科学地利用计算机手段或以计算机为媒介工具处理相关的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建立模型结构、合理组织数据,在组织这些信息后,通过判断分析并应用计算机程序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主要是指相关主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有效管理自身学习过程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数字化的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具备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实现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准确认识。而对客观环境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并将其灵活应用在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以及知识分享等多个方面。

(四)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相关主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相关主体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感,有着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而且能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关于信息技术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行业道德和一般行为准则。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网络虚拟空间,都能充分地尊重公共规范,有效维护个体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他人和公众的信息安全。另外,信息社会责任也体现为相关主体能关注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环境问题与人文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关注人类长时间使用以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设备而导致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以及亲情关系变得淡薄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对信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有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核心思想,能秉持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这就表明小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素养。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知识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技术操作,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力度相对欠缺。最典型的莫过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工作落实不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告知学生信息意识的概念,对其表现形式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却并未做详细的阐述,这导致学生未能完全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育教学形式有待优化和完善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极个别教师仍然只注重基本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在测试中取得的成绩更为看重。以练习成绩为重要参考标准的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科目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低于三大主科,所以在课程教学时间和资源分配方面相对较少,有限的教学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

三、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策略

(一)重视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学生信息意识素养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为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因为信息意识主要是指相关主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信息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以及具体情境开展教学工作,是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素养的重要方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实际案例,并要求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刘女士在圣诞节当天在国外某知名购物网站上订购了一枚钻戒,但在订购当天晚上接到了自称是该购物网站工作人员的人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表示:节假日期间商品物流暂停运输,故而赔偿刘女士1200元以表歉意,但需要刘女士先支付300元押金。刘女士并未生疑,便在对方的提示下支付了钱款,但之后刘女士到购物网站官网留言,却得到了物流正常运行的回复。教师将这一案例讲述给学生,学生经过简单的讨论,便会得到“刘女士遭到了电话诈骗”这一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表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甄别与判断能力。教师而后可以借这一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重视个人的信息安全。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结合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引用现实生活的具体案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也有效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总结。信息意识素养的有效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练习和经验积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总结便是有效丰富其学习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教师一方面可以建议学生将自己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经典题目或案例记录下来,在课余时间加强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建议学生仔细观察实际生活,特别是媒体上报道的热点新闻和事件,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这些新闻和事件的点评与分析,通过收看这些内容可以逐步学习信息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实现个人学习经验的有效积累,有效培育信息意识素养。

(二)提升学生实践练习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践练习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要求学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有效融入计算思维。作品创作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完成作品的方式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培养计算思维的一种方法,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例如,在“幻灯片”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关于如何让幻灯片动起来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学生喜爱的PPT演示动画,如哪咤闹海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PPT的动画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完成整个作品需要采取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思想。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最终明确整个动画的设计思路为“设计故事情节——进入动画——退出动画”,至于“哪咤闹海”图片中相关的战斗场面,可以采用强调动画的手法……在学生将整个制作步骤进行深入分析后,教师将这些分析进行汇总,为学生今后在学习过程中应用计算思维开展电子作品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计算思维。例如,在向学生讲解“人工智能”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丰富的人工智能软件,如咪咕灵犀,安装在平板电脑中并带领学生体验。学生在体验软件的过程中发现,这款软件不仅可以聊天,同时也具备搜索音乐、查询天气等强大功能,进而对人工智能以及支撑人工智能的计算思维有一个清楚的感知。

(三)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充分发展,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已经在社会大众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也都有了密切交集。在传统模式下,数字化资源的使用一般局限于宽带设备,但现如今,随着宽带设备的普及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普及,每一个人都有了接触并使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的机会。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落实整体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点,教师首先应和学校做好沟通,采购相对优质的教学设备与资源,为数字化教学的顺利贯彻与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有了良好的教学设备为支撑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学生“文件夹的新建”与“另存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后,便可以通过“钉钉”这款APP向学生设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的电脑上完成新文件夹的“创建”和“另存为”。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有效节约了教师的教学成本,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对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的应用能力。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围绕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合适的任务资源和工具,特别是要充分参考课程内容的教学难度,指导学生选择最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Word文档编辑”这一部分的知识教学难度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之前便已经掌握了文本录入这项技能。因此,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中的思维导图或电子日记,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以及个人的收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字化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便利,进而提升对数字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应用积极性。

(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

信息技术观的培养,是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部分。指导学生形成正确信息技术观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看,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具体的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教师自身要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并在现实生活中利用这些技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考试分数是占重要地位的,教师要做的便是改变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例如,在“Powerpoint”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全班学生以“我最尊敬的一个人”为主题制作一个PPT文件。学生在制作PPT文件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理想的表达效果,需要插入图片、设置背景音乐、调整艺术字体的格式和效果,以及在PPT切换方式方面添加动画。而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以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部分的相关知识为基础的,学生最终能制作出一个精美的PPT文件,便能表明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这种考核方式相对于要求学生进行笔试答题的传统测试方式,更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也更符合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二,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在小学时期,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地位相对于三大主科,居次要地位。所以,整体的课程占比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为此,教师要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首先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做好沟通,确保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不会被占用,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把握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乃至发展所具备的积极作用,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某个表现积极的学生树立典型,以此激励班级内的其他学生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综上所述,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以及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有效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学校教育阶段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课程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而作为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教师,要对信息技术专业核心素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立足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举措科学地落实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意识数字化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