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下的小学中年级数学课例选择与设计研究

2022-03-24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刘文先

天津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课例深度小学生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南关学校 刘文先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成功,从而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课例的选择和设计是指,教师以单元学习主题为背景,对知识内容进行单元学习主题板块划分,确定学习主题和目标,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形成具体的教学规划,找准其核心知识,有计划地设计适合深度学习的典型课例。近年来,我国在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迅速兴盛,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对小学中年级数学典型课例的选择和设计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所述的正是关于此方面的实践研究,首先解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对师生双方的意义,其次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做了详细分析,最后选取教材中“除法”单元作为典型课例,按照一定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究,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深度学习是指教师对知识体系进行单元学习主题划分,将某个单元知识集中起来,精准把握单元学习主题的整体知识结构,对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整合,以核心知识为切入点,在课例中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将难点、重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过程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成为创造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发挥创造力、提高学习效能,让学生体验到和同伴、教师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的愉快,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感悟学习,在创造和高效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还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又具有合作精神、扎实学识的优秀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总指挥,负责提供方向和目标。基于深度学习,对单元主题的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设计,不仅能让教师形成系统的教学规划,打通各知识模块之间的隔断墙,把零碎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筑牢学生的知识体系承重墙,还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持续提升教研水平,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活动。

二、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年级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完全依赖向独立思考过渡。中年级小学生是小学承上启下的阶段,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要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点,将教学设计得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消化。给该阶段的小学生画一幅心理图,应该是这样的。

(一)对“我”的认识

中年级小学生是形成稳定的自我、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意别人的评价,另一方面有了自我评价,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受到别人夸赞时,容易提高对自身的评价,产生兴奋和自豪的情绪,进而感觉“自信满满”,甚至“目空一切”。与此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身体、家境等原因,在班级中不被同学重视,这时会大大降低他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

(二)情绪起伏大

中年级小学生情绪不稳定,受周围环境影响比较大。他们喜欢和小伙伴凑在一起玩游戏、学习、写作业,玩得高兴时,情绪容易高涨,但是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导致双方面红耳赤。在学校受到教师表扬时,很容易感到开心,遭到批评时,又容易紧张不安。学生年龄小,情绪变化往往都写在脸上。

(三)开始要求独立

中年级的小学生慢慢进入少年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的增加,他们会表现出一种“我已经长大了”的独立意识,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控制,性格中的独立性越发明显。此时,他们不再像二年级之前,每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都要回家和父母说,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再不愿意什么都和家长说了。从一、二年级时对教师完全崇拜,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独立评价。只是此时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在遇到挫败时,容易表现出失望和自制力下降的趋势。

(四)思维发展

中年级小学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低年级时学生还处在学前儿童那种无意想象的阶段,但现在随着学生接触到的表象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能进行有意想象,想象的内容慢慢变得完整,精确度也明显提高。这时候是培养学生有意想象的最佳时期。中年级的课程难度比之前提高了不少,数学方面各个知识点综合运用的情况明显增多,低年级靠小聪明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时光不再,取得好成绩要花真功夫。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好时候,教师要顺应中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恰当的方式和关怀的态度来实施深度教学。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课例选择和设计实践研究

教师进行典型课例的选择与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梳理所有知识模块,其次在教学设计上要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最后在教学效能上,要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感。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能从数学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升自信心。教师在选择典型课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实践探索。

(一)牢记整体教学目标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要更高效地实现这几个目标,教师始终要围绕这几个问题:用了什么方法,经过怎样的过程,体验到了什么情感,形成了什么价值观,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形成对其他目标有帮助的价值观,最终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北师大版第五册第一单元“除法”,讲的是“两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把这个单元作为典型课例,先设定教学任务:分成两个小目标,第一个目标让学生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原理,熟练计算方法,能做到正确计算;第二个目标是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原理,熟练计算方法,能做到正确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先引入小猴分桃的故事,解决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比如,“10个桃子分给2个小猴,每个小猴能得到几个桃子?”列式:10÷2=5(个),接着增加桃子的数量到60,还是分给2个小猴,这样解决:60÷2=30(个),这时学生学到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和原理。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多参与、多动口,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来编应用题,并用刚才的数学方法解决。教师作为引领者,要带动班级节奏,尽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教师还要尽量让学生创造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配合学生举出的适当例子巧妙地带入新知识点,慢慢渗透第二个教学目标,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又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这种充满互动的、趣味性的、由学生创造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学生能把题目描述得清晰,问题解决得正确,能对生活有所观察等,都是增加学生价值感的机会。这样设计教学,既实现了知识点的学懂、学会,又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这才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

(二)做分层设计

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个性不一样,心智发展水平也不一样,表现为思考的速度和思维的灵活性不同。教师在进行典型课例选择和设计时,要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教学目标留有余地,教学设计要注意分层次,让学习好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感,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让学困生有收获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正面体验,也难免有负面体验,教师要循序善诱,并对学习目标的考核给予适度弹性。

仍然以“除法”这个单元为例。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就不能一刀切地制定计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过程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竖式,两种方法都要学会,但是学生个性不同,接受力不同,会表现出差异。教师应当顺势而为,不要拘泥于一定先会哪个,而是要鼓励每个学生按自己的能力先掌握其中一种方法,再进行引导,最终两种方法都掌握。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情绪体验更正向、积极,会对数学更有信心。

(三)联系生活

数学教材多取材于生活,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数字堆砌,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教师选做课程设计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又能用于生活。

继续以“除法”单元为例,在竖式解决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后,还有个知识点是余数。余数的概念对学生是陌生的,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学生恐怕记不住,不如把“余数”带入生活场景。比如,让学生把家里的20个苹果,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和弟弟3个人,问每人最多分几个。假设每人分5个,行不行?如果不行,每人分6个,或者7个呢?教师提供几组弹珠教具,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动手去分,会发现每人分5个还剩5个,5>3,余数比除数大,5还能继续再分,余数是5肯定错了;每个人分到6个,还剩2个,2<3,2个也不可能再完整地平分给3个人了,且余数小于除数,这次就没问题了。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比如,“38个同学去划船,每船坐6人,需要租几条船?”又如,“48页的书,每天读5页,几天能读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这样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余数”,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四)看重隐性价值

获得新的知识,学到新的技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显性价值所在。相对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情感体验,对价值观产生什么影响,对学习任务有什么看法,对数学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有没有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隐性价值。传统教学重视显性价值,忽略隐性价值。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教师倡导隐性价值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小觑,它对小学生的身心成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注意把隐性价值纳入课程。

比如,“除法”单元还有个“商”的知识点,涉及商是几位数、商的变化规律、什么是完全商等概念。其中有一条定律:“当除数和被除数成倍变化时,商确定不变。”这条定理体现着数学的严谨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无疑对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是有帮助的。不仅如此,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对更多定律的认识,让学生找到学习规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逻辑思维,这正体现了深度学习对隐性价值的重视。

(五)体现思想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不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办法,而是人们在对具体的数学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中,提炼出的普遍规律,是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认识。比如,数形结合思想让人们发现,解决问题仅依靠图形做不到精确,仅依靠数字,又缺乏直观性,而数形结合能把要研究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方程思想让人们对不确定的事物敢于去做假设。小学阶段数学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教师将其带入深度教学的课堂,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以“除法”单元内容为例,除法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解其中的一份,其核心是平均。除法思想大量应用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会除法思想中平均的概念。比如,家里一个月用了90度电,让学生算算平均每天用几度电;又如,妈妈用36元买了3斤肉,让学生计算每斤肉多少钱;再如,12颗糖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每人能得到几颗等。这样,学生经过多次训练,会对除法思想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解决平均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到使用除法。

四、结语

教无定法,学无常法,但一堂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互动频繁、高效活泼的。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教师要积极地去做典型课例的选择者和设计者,要做教学活动的领路人,也要做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者和培养者。教师的观念应该由过去的重传授,向现在的重发展转变。教师要能根据中年级小学生的特点,随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更要注重差异化教学,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也有责任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讲出来,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鼓励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感受成功的体验,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一个高效能的课堂。

猜你喜欢

课例深度小学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课例
我是小学生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