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熵值法的建筑工人职业化评价研究
——基于安徽五市调查分析

2022-03-24赵艳静何小雨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技术职称建筑工人职业化

赵艳静,何小雨,程 敏

(1.安徽新华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合肥 230088;2.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合肥 230601;3.安徽三建工程有限公司,合肥 230031)

0 引 言

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工人总数约占全国务工人员总数的1/3,其中建筑工人又以农民工为主,约占总数的80%以上。[1]当前,建筑工人中只有6.28%是由劳务企业输出,大部分劳动者为非正规就业,职业化程度非常低。同时,中国建筑业与美国比较增加值只有5%、人均竣工面积只有1/4;与日本比较增加值只有2.4%、人均竣工面积只有1/5。因此建筑工人职业化推进势在必行。

建筑工人职业化是指建筑工人与企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享有职工应有的职业培训、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工作方式和状态。[2]大批的建筑工人进入城市,如果没有职业作为保障,就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所以城镇化首要的是解决职业化问题。建筑工人走职业化道路,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真正加快城镇化进程。[3]2018年下半年,整个建筑业呈现“用工荒”现象,尤其是在农忙的季节,各地工程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劳务班组和熟练的作业工人,用人成本增加的同时,产品质量还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如果建筑工人与用人单位存在一定的劳动合同关系,企业通过有计划的安排职工教育与技能培训,就能提高职工的行业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减少现场安全事故,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于建筑工人职业化的研究,国外的研究学者Issam M.Srour等[4]主要建立理论模型应用回归分析原理针对美国建筑行业862名建筑工人进行实证研究。2005年,R Boheim,Mark P.Taylor[5]对1999—2002年间英国家庭进行数据调查研究,证实通过提高职业技能,职业化能够得到快速增长。当前国内对建筑工人职业化的研究主要有彭志胜[6]等人利用鱼骨图和AHP方法建立建筑工人职业化的评价模型;范小悠[7]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研构建建筑工人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助结构方程及回归分析数据;蒋勋[8]以建筑劳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为现状调查地块,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建筑业劳务职业化影响因素,提出了建筑业劳务职业化的具体途径;朱明磊[9]运用ISM运算指出影响建筑工人产业化的机理并实证了该影响机理;伍月[10]建立了影响建筑工人职业化主要因素的多层次递阶结构图,从培训、环境、相关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化水平的有效对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国外研究侧重于劳动力就业理论体系、劳动力迁移动机、就业方式及职业化影响因素的研究,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很大差别,进城务工现象很少,主要可以参考对农民工的理论研究。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建筑工人职业化的理论、影响因素和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理论支撑以及从整体角度把握的建筑工人职业化的推进路径,也缺少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职业化研究。对于评价指标方面的选取多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民工比例较高的省份之一,该省的建筑业发展势头也呈现向上趋势,对安徽省进行建筑工人职业化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模型选择

关于建筑工人进行职业化的意愿,本文假设建筑工人作为一个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会通过建筑行业市场变化做出理性选择,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本研究采用熵值法对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程度进行评价。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重的方法,它根据客观收集的信息的大小确定指标权重。这种方法去除人为因素,避免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干扰,具有操作方便、客观真实、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1.2 关键变量选取

通过对国内外参考文献关于职业化度量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行业专家调查,为确保指标完整性,根据相关研究所提及的建筑工人职业化指标总结如下表1。

将表1中的评价指标按照个人、工作和组织三方面的因素进一步划分为三类一级指标具体见表2。对各指标的具体解释如下:

表1 建筑工人职业化评价指标统计

表2 建筑工人职业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建筑工人个人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从业时间和技术职称。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正,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建筑工人,拥有更高的判断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越长远。从业时间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负,一般情况下,从业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建筑工人越安于现状,不愿费更多的精力去考虑职业化之路。技术职称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正,技术职称越高,收入越高,如果能够进行职业化,那么收入就会更加稳定。

(2)建筑工人工作因素,包括工作强度、收入状况以及变换工作的频率。其中,工作强度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负,工作强度越大,越不利于职业化水平提高,一般职业化工人的正常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但是零散工的时间却不固定,有时一天工作达十二小时以上。收入状况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正,年收入越高,能够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增加了就业渠道。变换工作的频率对职业化意愿为负,频繁地更换工作,说明工作难以稳定,对工作的认可度不高。

(3)建筑工人组织因素,包括就业方式、社保的参与情况和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就业方式不同,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就不同,一般来说,采用劳务公司派遣的建筑工人,工作稳定,职业技能也较高。跟着固定包工头的工人,工作渠道相对较稳定,但劳动合同无法保障。而亲戚或熟人介绍、几个人搭伙、劳务市场临时工这些形式,工作较难稳定,工资更无法保障。社保的参与情况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正,社保参与的种类越多,对建筑工人自身越有保障,职业化意愿越强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对职业化意愿的影响为正,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激发建筑工人的职业兴趣,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职业化水平提高。

2.3 数据来源及指标构建

2018年11月到2019年8月,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亳州市、滁州市、淮北市等地的建筑工人采用书面或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5份,回收问卷396份,去除部分无效问卷,收集有效问卷372份,其中书面问卷298份,网络问卷74份,问卷有效率为89.6%。将收集到的问卷中的变量进行0-4赋值,越接近职业化水平的分值越高,具体见表3。

表3 变量赋值说明

续表3 变量赋值说明

在问卷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检验。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α系数为0.614,介于0.6~0.7之间,说明信度可接受,具体见表4。KMO和巴特利特检验中,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KMO值大于0.6,说明效度可接受,具体见表5。

表4 可靠性统计

表5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2.4 研究方法

根据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信息熵值越小,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就越大。[15]

熵值的评价模型如下:设有m个评价对象,n个评价指标,xij(i=1,2,…,m;j=1,2,…,n)是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指标值。

(3)第j项指标的效应值Dj=1-Ej(j=1,2,…,n);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表3赋值情况,按照建筑工人工作地不同,对样本进行统计汇总,见表6。

表6 安徽省建筑工人评价指标统计表

考察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主要影响因素及职业化水平,采用熵值法计算各二级指标的效应值及其权重如表7所示,各评价对象的得分及排名见表8所示。

表7 二级指标效应值及其权重

表8 评价对象综合得分及排名

虽然以上九个二级指标对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社保的参与状况、收入状况、技术职称是影响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和从业时间,而工作强度、变换工作的频率和就业方式对安徽省建筑工人职业化的影响较小。

图1 权重Wj分布图

通过对安徽省五市的建筑工人职业化水平分析得知,亳州职业化水平较高,主要是收入水平、技术职称和受教育程度对该地的建筑工人职业化贡献较大,同时技术职称和收入状况两个因素是影响职业化的关键因素,占比较大;其次是合肥市及淮北市,这两市工人社保的参与程度较高,也较为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再次是芜湖,职业化水平较差的是滁州,通过表6对样本的统计得知,这两地社保的参与情况均不足0.4,说明大部分建筑工人社保参与不足。其中芜湖市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是五市中得分最低的城市,年均只有3天左右,对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足。滁州市建筑工人除了社保参与情况较差之外,从业时间及技术职称两项的分值是五市中最低的,通过数据可知大多数建筑工人从业已达10年以上,技术职称也较低,中高级工稀缺。

4 结论及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文针对建筑工人职业化影响因素运用熵值法构建模型,在对模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1)从全样本来看,社保的参与情况是影响建筑工人职业化的主导因素,据调查显示,1/3的建筑工人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除了劳务公司派遣的建筑工人购买了较为齐全的社会保险以外,其他工人只有建筑工地购买的工伤保险。为建筑工人参与社保提供便利将有助于推动职业化进程。

(2)五个城市建筑工人的技术职称均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中高级技工严重缺乏,呈现 “技工荒”的局面,建筑一线的技术工人结构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

(3)除了技术职称的影响之外,合肥更应该关注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而芜湖和滁州两地则应该关注建筑工人的社保参与情况。

4.2 对策建议

通过构建建筑工人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评价安徽省五市职业化水平。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职业化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安徽省建筑工人走职业化之路提供借鉴和帮助,早日成为建筑产业工人。

(1)调整建筑工人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筑工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半工半农的特性也使建筑企业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变得较为困难。建筑工人只有持续地参与到建筑工作中,把它作为唯一的、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为推进职业化奠定基础。改变以往的用工模式,建立正规的就业模式,不仅能够保障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而且也有利于施工企业科学合理安排劳务班组,施工进度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2)增强职业意识,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建筑工人想要提高职业技能,进而提高自身价值,但由于建筑工人工作强度较大,收入普遍较低,导致职业技能培训不足。基于此,所在地政府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建筑工人接受职业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引导他们认识职业的重要性。施工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合理安排用工时间,改善作业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

(3)重视技术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建筑企业应重视对建筑工人的技术培训,对参加培训的建筑工人技术水平进行严格考核,承认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且收入与技术水平相结合,鼓励建筑工人参加技术培训,从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16]。

猜你喜欢

技术职称建筑工人职业化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专业技术职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大连:医院可自行考察聘用短缺专业人才
“同舟计划”:为建筑工人撑起一片天
加速职业化
试述高校篮球教练员的职业化艺术
应注重农技人员职称的评聘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