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2-03-24陈干全杨彩霞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场次安徽省供给

胡 勇,陈干全,杨彩霞

(1.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2.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处 合肥 230061)

“十四五”期间将是我国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时期。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指示,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业农村上来,为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目标而奋斗。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未来五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明确提出要求:既要培育一个良好的乡风、家风和民风社会,又要建设一个重视礼节、诚实守信、生活节约的文明社会,助力乡村文化的振兴。总书记要求,振兴乡村的同时也要全面发展乡村的物质与精神文明,激活乡村文化,促进农村地区文化的繁荣昌盛,以文化的内在动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些政策进一步说明乡村的文化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长远看,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

1 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基础更是薄弱。随着国家的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农村上来,国内的研究也聚焦于农业农村的发展上来,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增多。

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论文的侧重点上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面。例如,耿达从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出发,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1],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公共文化空间需要重新塑造,打造一种“内嵌式”的公共文化空间结构,以此促进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有关公共文化服务论文的研究方法,学者大多采用定性研究,多从理论的角度阐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与不足之处,而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如罗志红等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振兴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2]冷忠燕则以内生性的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创新路径。[3]鲍丽娜等是以DEA模型为出发点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率问题。[4]从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论文的内容上看,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供给[5,6]、体系、实践[7]、职能、效能、设施、人才等方面的研究都较为全面。例如,周长城等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及决策机制,并在研究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内容的分析模型[8],研究发现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内容和基础设施对于民众的满意度具有促进作用。

由于国内学者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对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研究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时,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使用定量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为进一步提高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提供参考与借鉴。

2 指标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构建

为客观分析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现状,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主要来自《安徽统计年鉴》(2010—2020),其中部分指标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简单处理所得,所得九个指标分别是:乡镇文化站机构数(x1)、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x2)、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数(x3)、广播服务人口覆盖率(x4)、电视服务人口覆盖率(x5)、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场次(x6)、到农村演出场次占总场次比率(x7)、国有、集体剧团到农村演出场次(x8)、国有、集体剧团到农村演出场次占到农村总演出场次比率(x9)。

2.2 数据处理

为最大程度消除不同单位及属性(量纲)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客观性和科学性为基本分析原则,本文使用SPSS23.0分析软件对所得到的综合数据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分析的公式为:

2.3 研究方法

2.3.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将所要研究的观察变量分解为具有线性关系的因子组合,然后构造因子模型提取公因子进行分析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分析方法。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因子分析时,首先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整体的KMO值检验,得出结果为0.694>0.5,结果证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构建的数据进行降低维度处理;最后再使用方差最大值法得到经旋转处理后的特征值、特征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为使最终计算结果能比较客观地代表总体情况,要求选取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要尽可能高,在这里以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标准来提取公因子的数量。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得出结果第一、第二、第三公因子的特征值贡献率分别是45.677%、28.4%、20.968%,最终得出累计贡献率为95.046%,能够满足分析要求。同时,为了更好地测度分析安徽省2009—2019年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综合得分,利用所分析的九个指标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1)的相关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法来计算综合得分。

表1 各指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2.3.2 因子得分

为计算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综合水平得分,依据各层指标得分的系数矩阵计算得出每一个公因子的得分情况,计算为:

F1=0.371Z11-0.241Z12+0.409Z13+…-0.286Z19

F2=0.584Z21+0.63Z22-0.077Z23+…+0.195Z29

F3=0.258Z31-0.094Z32-0.315Z33+…-0.042Z39

通过公式计算出三个公因子的综合得分(如图1),然后制成折线图,以便分析三个公因子在不同年份对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

图1 各公因子综合得分

以各公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贡献率占旋转后总的累计贡献率的比值为权重来计算综合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F=0.481F1+0.299F2+0.221F3

为更直观地反映出2009—2019年间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变化情况,将所得综合得分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如图2)。

图2 主因子综合得分

3 供给问题分析

3.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失衡

公因子1包括农村每百户居民拥有彩色电视机数(x3)、广播服务人口覆盖率(x4)、电视服务人口覆盖率(x5)和艺术表演团体到农村演出场次(x6)四个指标;公因子2包括乡镇文化站机构数(x1)、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x2)和集体剧团到农村演出场次占到农村总演出场次比率(x9)三个指标;公因子3包括到农村演出场次占总场次比率(x7)和国有、集体剧团到农村演出场次(x8)两个指标。根据图1可知,三个公因子在不同阶段对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之前,各公因子的得分相差较大,并且公因子3的得分要高于公因子1和2的得分。第二阶段为2010—2016年,三个公因子得分起伏较大,在2011—2013年这三年,公因子2的得分较高,影响程度较大,而这三个指标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硬件及人员的建设投入上,说明这三年政府重视人员及文化供给硬件建设。在2014—2016年,公因子3在三个公因子的得分中较高,说明这三年政府重视对于农村的演出投入。第三阶段为2017—2019年,在这个阶段,公因子1的得分要高于公因子2和3的得分,并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而公因子2和3的得分在0附近波动,且有下降的趋势。说明这个阶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占据主要影响地位,政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从分析情况中看,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着结构失衡的问题,这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3.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投入不足

根据图2,可以将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201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稳步上升,且上升的速率较高、幅度较大,发展态势较为迅猛;第二阶段是2014—2015年,为过度探索阶段,正处于“十二五”末期,这两年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得分基本没有变化;第三阶段是2016—2019年,此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安徽省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得分上升速率有所变缓,总体趋势稳中有升。结合图1,在2014年之前,三个公因子得分的波动较大,公因子2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由2009年的-2.34增长至2013年的1.35,公因子1和3的得分则正负波动,且差值较大,受政府的政策影响较大。从图2中也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前综合得分虽然处于增长的趋势,但一直处于负值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投入。2014—2015年,综合得分持平未增长,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三个公因子的得分绝对值相差不大,这个阶段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投入较为均衡。2016年安徽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由于政策的作用,安徽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开始注重统筹城市与乡村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布局、队伍及资金配置,促进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朝着均等化的方向发展。虽然2016至2019年,综合得分较之前有所上涨,但得分仍未达到理想得分,且到了2019年得分有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投入存在着不足的问题,需加大投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4 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助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机制和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结构两个方面出发,通过资源整合与供给方式优化,激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力,同时从外部制度性建设发力,实现“内外联动”,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4.1 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结构

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结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抓手:一要联结城乡优势资源。整合区域间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形成以农村社区为着力点、乡镇社区为发展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尤其是在振兴乡村的大环境下,更要注重农村地区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供给结构。一方面要加强建设适合农村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城乡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互通共享的枢纽,实现城乡间公共文化资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要有侧重点地提供,例如:针对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等不同人群提供区别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分析,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习俗提供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二要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向落后地区倾斜。虽然城乡发展各方面差距都较大,但是不能轻视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反而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供给的力度,使农村得到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减小城乡间的差距,助力振兴乡村。三要大力推动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的主体不能由政府独自承担,要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激发社会资本的力量,形成以政府主导供给为主、社会供给为辅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形式。

4.2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投入

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供给。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供给需要完善资金供给的制度,制定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主体。从一个文化项目的资金拨款、使用方式及人员到项目的完成进行全程监督,保证投入资金使用的合法合理,使项目资金能真正用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上。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关键一环在于人力资源的投入,由于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村人才都流向了城市,使得农村在振兴乡村文化的过程中严重缺乏人才资源的支撑,要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同时利用政府的资金支持大力吸引人才“回流”,建设自己的乡村。

猜你喜欢

场次安徽省供给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排考场次分配方法及其SQL实现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