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法治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初探

2022-03-24北京市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劳动法治课程

文/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 项 焱

内容提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法律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成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从小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培养其法治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在劳动技术课程中渗透法治教育,激发学生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教育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础,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就要创新学校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创新法治教育方式和模式,在各门学科中渗透法治教育内容。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意见;同年7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意见》的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有关要求,加强专业指导。《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因此,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而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增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具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的非学科性课程。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各项综合劳动技术学习,积累劳动经验。劳动课程内容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增强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劳动技术课程包括劳动技术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其中还有一些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

北京市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开展的劳动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四至九年级学生为教学目标,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中融入了法治教育元素。在融合、实践的过程中,活动中心积累了一些经验,供相关人员参考。

在进行中学劳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汽车模拟驾驶”一节的教学时,活动中心教师围绕“交通法规我遵守”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知识。在课上,教师对法条进行讲解,播放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交通违法行为。在进入模拟车辆驾驶的实际操作环节中,如有学生在模拟驾驶过程中三心二意,教师会提醒他“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如有学生驾驶超速,教师会对他说“宁等三分,不抢一秒”;如有学生出现抢行行为,教师会提示他“遵守交通法规,平安与你同在”。模拟车辆驾驶实操结束后,教师会将学生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汇总,让学生讨论,并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判断这些行为的正误,从而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

在中学劳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摄像”一节的教学中,活动中心教师围绕社会热点事件,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然后拍摄制作成微视频。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学习到了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相关的知识。近年来,学生欺凌案件层出不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学生欺凌行为,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于是,活动中心教师将防治学生欺凌的相关内容引入“摄像”课,并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到的摄像知识和技法,制作有关学生欺凌的微视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了什么是学生欺凌、学生欺凌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学生欺凌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防范学生欺凌等等。

通过“摄像”一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相关技能,还能学习到很多法律知识,增强守法意识,可以更好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了。

在劳动技术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还可以赋予劳动技术课程更多的意义与使命。

二、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生主动学法、守法意识

开展法治教育可以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劳动技术课程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求,对课程教材进行选择、重组,设计出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够满足劳动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和法治教育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技能,感受法治。

活动中心通过营造学法氛围、提供职业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法治的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法治教育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为了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活动中心布设了“法治教育园地”,并在其中运用多种多媒体电教设备,如电子屏、“法治森林”VR体验设备、投影仪、展示板等,向学生展示法律故事,介绍法治知识,内容涵盖《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除了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电教设备上进行互动,如参加法律知识竞答等,以此可以了解自己对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学习和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心的劳动技术课程中提升了法治素养,提高了法治知识水平,增强了法治意识。

(二)在职业体验中感受法律

活动中心还设有模拟法庭。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模拟庭审的过程,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准备法律文书、排练、正式开庭等环节体验了法官、书记员、辩护人、公诉人等职业,了解了这些职业的工作职责,以及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及仲裁的庭审流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身着各个职业的服装,在法庭上切身感受法律的崇高和神圣。

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习了法律知识,体悟了法治精神,树立了法治信仰,规范了自身言行,为成为知法、守法、护法小公民埋下了种子。

◆◆◆

在劳动技术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国家及公民的概念,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合格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法治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