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不“人工”,也不“智能”

2022-03-24朱振亚

天涯 2022年1期
关键词:克劳福德著作逻辑

朱振亚

2021年10月26日的《疆界2》网站上,刊载了苏·库里·延森和杰夫·普利对凯特·克劳福德2021年的著作《人工智能地图册》,以及弗兰克·帕斯奎尔2021年的著作《机器人学新法则》的书评,题为《既不人工,也不智能》。

克劳福德的著作试图将人工智能置于物质现实之中,指出其对环境、劳动分工、意识形态、国家和权力的影响;帕斯奎尔则考察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媒体、政策、经济、战争等领域的运用,在他看来,受到政策支持的人类判断,应该引导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尽管主题不同,但两书都不约而同地认可以下观点:1、人工智能已被经济价值观带偏,以至于其他知识形式都被排除在外;2、人工智能的设计和实践应该有更大的透明性和可问责度;3、人工智能的数据集已被带偏:自然语言数据集复制了其所源出的人群的偏见,有些数据集在设计时就是为了促进广告收入优化;4、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的起源,对其逻辑、修辞和价值观都有残余影响;5、人工智能的未来学炒作,会模糊幕后真实世界的政治和经济考虑——特别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影响;6、智能是有具身性的,其所包含的默会的和肌肉的知识,是无法被人工智能建模所完全提取和抽象出来的;7、在“刺激—反应”的意义上,人工智能是一种受数据驱动的行为主义;8、人工智能和经济学专家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最为重要,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两书所提供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意识形态的批判——人工智能,乃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从它的眼里看去,我们看到的是已经提取好的数据、是可数集、是依据机器概率论所作出的对未来的预测;在它眼里,大陆都是规规整整且分类好了的、地面上的无序变成了清晰的信号;它所看到的,是机器可读的林奈秩序表、是效率优于人类判断的工程学心智。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人工智能之眼也是对冷战的折射,因此拥有人工智能的眼光,也就意味着对目标、资产和异常的定位。换个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观看,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人工智能之眼所看不到的,是构成它自身所需的原材料:人类的差异和复杂性。人工智能的逻辑,是通约逻辑,即将杂乱无章和能量满载的社会生活化約为“可计算的类同”,由此,日常生活被提取进数据集,而在其没有血肉的造表中,日常生活又进一步被从其源起中抽象出来。

两位评论者认为,人工智能意识形态是否会强化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铁笼”,即将我们囚禁在以效率、计算和控制为旨归的权力系统之中,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克劳福德著作逻辑
柴文华著作系列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最后的球手
每个问题都有两面,缺一不可——读克劳福德《新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