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

2022-03-24刘静张敬义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期

刘静 张敬义

【摘 要】语文教学是艺术,是美。语文课堂上,教师注重把学生引向美的殿堂,本文通过《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学探究如何将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发现,进行美的表达,从而获得美的力量。本文通过《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学探究如何将学生引入美的殿堂。

【关键词】美的熏陶 美的发现 美的表达

一、美的朗读者

师:我们学习了诗歌《听听,秋的声音》,听到了许多美好的声音。配上动作、表情,我们一起合作朗诵《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

师:真好听!我们学完了一首诗歌,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节目表演出来呢。

(学生边朗读,边配上肢体语言表演)

师:你们听,下雨了(出示图片,播放雨声)。用心去听,秋雨也正在跟我们说话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生: 《秋天的雨》。

【评析】新课伊始,师生声情并茂合作朗诵《听听,秋的声音》,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品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在美读中形成语言积累。由秋声到秋雨,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美的感受者

师: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我们赶快去看一看。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词语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师:检查预习成果,请打开平板,同桌之间你读我听。如果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读错了,你就教教他,开始吧。

(生利用平板,互助学习)

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个多音字。

出示PPT: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生:我发现了,这里有个“扇”字是多音字。

师:扇子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种类可多了。请看屏幕:这是——芭蕉扇、蒲扇、油扇、折扇……

师(优哉地对着学生摇起折扇):老师这个动作是……

生:扇哪扇哪……

师:分清這个多音字的读音有个小窍门,当它表示一件物品时念(第四声),表示动作时念(第一声)。我轻轻地、慢慢地扇,就是——

生:扇哪扇哪。

师:树叶从空中轻轻地飘下来,可以怎么说?

生:飘呀飘呀。

师:像这样的词你们还会说吗?

生1:飞呀飞呀……

生2:跑呀跑呀……

生3:想哪想哪……

师:真不错,说出了这么多词语。现在再读句子:

妈妈拿着扇子,帮我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评析】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扇啊扇啊”等叠词的世界,使词语教学融入对文章的理解之中,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基础。

三、美的概括者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雨的?

(生思考)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诀: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关键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这样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中心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句子都在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像这样能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叫作中心句。

课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瞧,这几句话连起来,多像一首赞美秋天的小诗!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

师:现在再看,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生1:写了颜料。

师:这就是秋天送来的色彩——送色彩。再看第二句呢?

生2:写了秋天的气味。

师:我们也用三个字来概括说。

生:藏气味。

师:那第三句呢?

生:小喇叭。

师:你们真的是太会读书了。读一读第4自然段,思考:秋雨吹起小喇叭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冬天快要来了。

师:这叫——传冬讯。我们概括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不仅要看中心句,还可以结合整段话的内容来概括。

【评析】紧扣课后第二题,以“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找一找相关的语句,理清层次,抓住要点,提炼小标题,让美更聚焦。尤其是第4自然段的小标题提炼,不拘泥于中心句,联系整个自然段概括,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美的发现者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秋雨送来的五彩缤纷的画。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秋雨姑娘都把色彩送给了谁。

(生默读第2自然段,在书本上圈画秋雨送出的色彩)

生:秋雨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给了枫树,把金黄色给了田野,把橙红色给了果树,紫红色、淡黄色、雪白色给了菊花。

师:你找得真完整。同学们,记住这些颜色了吗?接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颜色送到景物的身边。

(学生在平板上操作,当堂检测)

师:全都做对了!把掌声送给自己。瞧,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五彩缤纷。

师:这五彩缤纷的画面在作者的笔下多美呀。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

生:他把银杏黄黄的叶子比喻成小扇子,把枫叶比喻成邮票。

师:看看(出示扇子和树叶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银杏的叶子像扇子。

師:比喻句的妙处就在这儿呢,它不仅写出了叶子的颜色美,还写出了它的形状美。多么贴切精妙的比喻啊,谁想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银杏树飘动起来了。同学们,除了比喻句,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个句子里有“扇哪扇哪”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

师:假如我把这个词语删掉好不好?

生:不好。“扇哪扇哪”说明是一直在扇。

师:是不是银杏叶一扇,天气就转凉了呢?

生:不是。

师:它的速度是很慢很慢的,所以作者说“扇哪扇哪”。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感受感受季节变化的特点。

(生自由读这个完整的句子)

【评析】重点来品味秋雨送来的五彩缤纷的画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的秘诀:句式工整,色彩艳丽,比喻形象。同时抓住具有动感的词语,感受秋姑娘扇走炎热、邮来凉爽的时间漫长与耐心。

五、美的表达者

师:现在再看这两句,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句式相同,而且都是比喻句。

师:这么美的句子,我想请朗读得最好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指名学生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枫叶四处飘舞。

师:多么美的想象呀!踏着这样的枫叶,配着柔和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这一句。

(学生齐读)

师:枫叶飘飞,我不禁想起大诗人杜牧的一句诗——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老师发现,屏幕上的这两句话美得像诗一样。如果说这篇课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那这两个句子一定是点睛之笔!这两句话那么优美,你们发现了吗?

生: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还有ABAB结构表示动作的词……

师:作者就是用上了这样的小窍门,把句子写美写活了。不用羡慕,我们也可以!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我们来当回小作家!

(学生看图,小组讨论并仿说句子)

师:同学们,请拿出学习单,选择一样景物写一写。

(学生练写,拍照上传)

(出示学生作品)

师:置身于这美丽的画卷中,最直接的赞美就是朗读,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曲声中,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用我们最美的声音、最灿烂的表情,来赞美秋天的神韵吧!站起来,尽情地、美美地齐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随着背景音乐,师生齐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师:秋天不仅很美丽,还很神秘呢,它里面藏着许多大自然的秘密,不信,请大家课后读一读教材第21页的“阅读链接”,找一找大自然的秘密吧。

【评析】联想和想象是语文的“双翼”。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然后提供鲜活的画面及表达格式,让学生联想和想象,练习表达美,读写一体,活学活用。

【总评】语文教学是艺术,是美。刘老师的这节课注重把学生引向语文美的殿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发现,进行美的表达,从而获得美的力量,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的特质:

1.美的熏陶。美往往是由眼睛所看到的和耳朵所听到的事物带来的。由《听听,秋的声音》到《秋天的雨》的学习,教者有单元融合意识:由同一单元不同课文的学习与深化,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使有关“金秋”风景形成一幅画卷,让学生的心灵更为贴近自然、贴近大地、贴近秋天。

2.美的发现。《秋天的雨》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从多角度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适合朗读。朗读是激活文字最好的形式,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进入作者绘制的风景画世界和精神世界。在这节课中,刘老师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特别是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通过诗行形式,指导学生逐句朗读,然后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背景,让美妙的文字飞翔起来。

3.美的表达。海德格尔认为:美的本质应该是诗。第2自然段有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以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表达”来唤醒学生更多美的追求与美的创造。

儿童的语文学习是一个美的历程,语文教学的建构理应成为这一美的历程的具体概括和精彩提炼。刘老师的这堂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