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都重要:“适切教育”三维模型构建与实践

2022-03-24邓晓红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维模型

邓晓红

【摘 要】本成果全面系统总结了“适切教育”12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为进一步落实“每个都重要,每个会更好”的理念,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得以构建,并通过两所不同特质学校的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适切教育 三维模型 每个都重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发展对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每个人的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要求。2014年国家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强调教育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面发展,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教育实践呈现碎片化、单一化,教育的诸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尚未形成整体框架,无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无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实践缺乏精准性,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难以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成长方式。2008年,基于对“因材施教”经典理论、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的学习与讨论,笔者提出适切教育的办学方向。适切教育主要解决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的问题,珍视学生多元差异的问题,基于育人目标的德育、课程、教学有机融合问题。开展适切教育的办学模式、育人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实现每个都重要,每个会更好。

适切教育在市实验小学生发、成长、成熟,在西部师资力量薄弱的朝城路小学验证、完善与发展:围绕学生发展的自然性、社会性、个性,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多元差异,以“适时、适才、适需”为指导原则,从适本德育、适需课程、适性教学三个维度,构建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形成德育为本、课程为纲、教学为基的融合共进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全面+个性”互相统一的发展平台。

一、适切教育的内涵及模型的构建

适切教育的内涵:“适”即“适合”,“切”即“贴切”。适切教育即适合的、贴切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每个都重要,每个会更好,适合的是最好的”。适切教育遵循学生发展“三性”规律:一是“自然性”,指学生与生俱来的发展特性;二是“社会性”,指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发展特征;三是“个性”,指学生的个性特征。“适切教育”就是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从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出发,珍视学生的多元差异,通过实践过程的整体优化,引导学生“全面+个性”地主动发展并得到良好社会化的教育。

适切教育是一种直逼教育终极目的的教育理想探求,它更注重对儿童本性的观照,是对教育本质的探寻,表现为三个回归——回归学生的整体优化,回归生活的自我建构,回归个体的多元差异,让每个学生享受合适的教育,开发潜能,完善自我,彰显个性。

适切教育三维模型构建。适切教育倡导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特性,即学生发展的自然性、社会性、个性;遵循“三适”指导原则(一是适时,即顺应时代要求,选择合适的时空,把握合适的教育时机。二是适需,即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兴趣和特长,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三是适才,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选择适度的内容,把握适度的教育节奏,采取适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合适的教育);架构适本德育、适需课程、适性教学三个维度,以此为实施的“三驾马车”,按照学生发展的多元差异规划与设计,构建立体的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形成德育为本、课程为纲、教学为基的融合共进办学模式,为学生搭建“全面+个性”相统一的发展平台,为实现“每个都重要,每个会更好,适合的是最好的”的教育理念提供适合的教育(见图1)。

二、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应用

1.形成适合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适本德育体系

(1)搭建“全员参与、全纳活动、全景评价”育人机制

为全体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体现“每个都重要”。构建“德育管理”“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评价”四级实施框架。在德育管理中,“学生育人、教师育人、家长育人”三条育人主线齐头并进,成立“学生自能管理”四支队伍,让人人成為管理者;创建特色班级,发展学生个性。教师实行经纬线管理,促进全员育人。“一校一会”“五部门五参与”构建家长成长之家,“班级课程、班队课程、晨会课程、时时课程”架构德育课程四大板块,德育活动序列化、系统化,整合凝练“十仪式、十节日”,每个人都是成长的导演。利用“360°+”全景评价,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三个评价维度,全面考量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发展情况,形成“全员参与、全纳活动、全景评价”的育人机制,让学生自主呈现、自主管理、自能成长(见图3)。

(2)构建“SFUC”全员育人共同体,为每个学生提供贴身服务

为最大化地珍视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贴身服务,有效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2009年青岛市实验小学确立“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育人方式。考虑到青岛朝城路小学以外来务工学生为主的情况,需调动更多力量关爱每个学生,创新全员育人导师制,组建“S(学校)F(家庭)U(大学)C(社区)”全员导师共同体。根据学生的家庭住址、兴趣特长,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成长共同体,每组配有专门的家长导师、教师导师、大学生导师;每个年级配有专家导师团,全校有教育、心理、法律等专家,退休教师,医生,企业家,各行业志愿者组成导师顾问团,形成全员育人工作实体;确立导师育人目标,明确职责和任务;出台《导师工作手册》,明确工作规范、内容和标准;全面关注学生的体质、心理、学业、亲子关系、劳动实践、志愿服务,采用项目管理方式,通过开设课程、参与课堂观察、家庭访问、网上评价、指导学业、组织活动、项目探究等方式,探索出“真心观察,正确诊断,注重品格,适切引导,反思总结”五步工作法,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见图4)。

(3)形成一体化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以育人目标达成为指向,学校构建了“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方式与途径—全景评价”的一体化育人模式。基于两所学校的学情和校情,确定适切育人目标,立足学生年龄特点,将育人目标细化分解出分层目标,对每个目标进行描述性解读,并进一步将指标细化分解成年级可测量指标,形成学生行为成长评价标准。基于目标,创生出和目标相匹配的“德育课程、德育活动”教育内容,通过学生值周、校园义工、学长帮扶、全员导师、项目学习、多种活动与竞赛,丰富实施方法和途径。将年级可测量目标和学生行为成长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制定评价手册,在活动的全过程时时评价,及时反馈,不断修正育人目标的达成度,实现学生一体化培养。

2.架构适合学生多元差异的“基础+特质+多元”的适需课程体系

(1)搭建“基础+特质+多元”的适需课程体系

适切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不是有什么样的资源就给学生设立什么样的课程,而是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我们就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两所学校针对不同的学情、校情特点,搭建指向育人目标的适需课程体系,形成“基础+特质+多元”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青岛市实验小学依据学校的百年榉树,创生“A+B+X”的榉树课程体系:A是根基课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B是主干课程,即校本课程中的必修课,主要指向核心育人目标达成;X是阔叶课程,即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有40余个社团,多样的家长课程、专家报告科普讲座、研学实践课程等百余门选修课程,丰富学生多样发展需要(见图5)。朝城路小学依据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学情,架构“特定+特质+特长+特需”的“四特”课程体系,其中特需课程以满足特殊需要为责任,为学困生、随班就读、少数民族、特殊家庭、特困家庭等学生开设阳光课程;为学有余力、特长突出的学生开设奇点课程,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私人定制课程(见图6)。

(2)开发德育+教学“双线并进”分级课程内容

依据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基于学校核心育人目标,开发德育+教学“双线并进”的分级课程内容。

德育课程体系化、序列化。“体系化课程”形成“班级课程”“班队课程”“晨会课程”“时时课程”四大课程板块;立足序列化成长体系构建,把握“序列化仪式”“序列化节日”两个纬度,整合序列化仪式,开展序列化节日,形成“十仪式”“十节日”体系。十岁成长礼、小公民论坛、女生日、男生日、学长日等仪式和节日的开展,真正实现了“每个人都是成长的导演”。研发了四本德育校本教材——《德润校园》《德润娃学礼仪》《德润娃炼情商》《上合全景图》,德润心田,让学生从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关注学科核心能力发展,研发“1+X”课程内容。市实验小学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育人目标,“智慧課程”为核心能力的“1”,围绕“观察、推理、思维、交往、合作、悦纳”六大核心智慧,从主题项目课程、创客活动课程、海洋活动课程三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师生全员参与的必修系列课程,在各年级分层、系统实施。“X”为各学科的学科核心能力,通过年级分层筛选的方式加以培养。研发出折纸、漫画、陶艺、形体、国际象棋、轮滑、游泳、英式橄榄球、足球等14门“X”课程。朝城路小学以有自信、会合作、敢创新为核心育人目标,“1”为全员参与的戏剧课程,“X”即天文课程、STEM课程、德润课程等。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一至六年级全序列、分级实施的“X”课程群。

3.创新适合“学为基点”的“整体+分层”的适性教学模式

(1)构建适性教学模式,为“学为基点”提供可操作性的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适切课堂理念的中位落点,一个有力抓手,是在遵循教育规律、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起来的。它承载着适切教育理念的几个核心词:学为基点、因材施教、分层发展、个性涵养。因材施教与“分层”“个性”共同指向一个教育目标——针对每个人的教育(见图7)。

先后在市实验小学形成“三三一教学模式”,在朝城路小学深化提升形成了“适性教学模式”。各学科围绕知识、技能、方法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完善“三点一线的教学过程”,丰富“自主、合作、探究三学归一的教学方法”,提炼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八个学科的指导纲要,梳理各学科的操作要点和教学流程。教与学发生了转变,课堂呈现整体性、系统性、规范性、多样性的新样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见图8)。

(2)自主研发多学科融合式智能教学平台,彰显个性化学习

研发专属的融合式智能教学平台与软件。打造私有云学习平台,该平台分为基础平台和应用教学模块两大部分,包括备课系统、上课系统、评价反馈系统和家校互动系统以及各学科应用教学软件。创新智慧课堂,普及电子书包课,借助电子书包大数据驱动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研发AR阅读平台,关注关键能力的发展。学生一人一账号,可自主选择不同级别的阅读书目。教师可随时查询本班学生整体阅读达级情况、学生个体答题情况,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质量与速度,做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融合发展。开发运动健康管理手环,运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学生的运动情况,收集群体运动大数据,精准帮扶学生增强体质。通过监测学生的睡眠情况,将校内学习、校外学习、学生生活质量纳入统一管理,为减负提供一手数据。体育课中基于数据精准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关照到每个学生。构建“泛在学习场”,借助二维码开设“指尖上的种植课”,创建VR教室,开设创客体验中心,在探究和实验中,发展学生思维。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实验分析器、人造卫星绕地时间计算器、智能英语学习机、智能护眼学习桌等,获得多项专利,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得佳绩。

4.构建贴合适切教育三维模型的“360°+”全景评价模式

(1)打造“学分银行”,构建“在校、在家、在社会”一体化评价体系

基于育人目标,依据适切教育三维模型,一体化评价学生课程、德育、学习发展情况,打造“学分银行”,构建立体开放的评价标准,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形成全面的评价细则和流程,运用动态智能的评价手段,形成“360°+”全景评价模式,全面记录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成长情况(见图9)。

评价维度分为德育、课程、教学三个板块。德育评价下设德育活动、班级活动、赞美卡板块;课程评价有社团活动、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学下设学业成绩、学科活动板块,贯穿了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明确学生在家发展重点,针对生活习惯、道德素养培养,形成学生在家行为养成细则。“生活即教育”,借用青岛市文明办社会课堂手册,学生的场馆学习和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由场馆认证,计入学分。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导师、第三方、社区人员共同组成多元评价主体,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科学分配权重比例,按在校70%、在家20%、在社会10%进行整体评价(见图10)。

(2)研发评价反馈系统,图谱测评助力形成立体的学习者画像

借助学校私有云平台,研发评价反馈系统,成为德育、课程、教学有效辅助,为一体化评价提供支持。

有效助力学校课程,搭建“网络选课平台”,摸索出卓有成效的网络选课实施步骤:教师撰写课程纲要,设计课程内容;发布课程;学生在线选课;选修班上课;网络平台对每个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学分评价;教师依据数据积累分析学情,实施因材施教,使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成为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选择。

有效助力教与学的全过程,制定和完善学科评价指标。立足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从听、说、读、写、思维、技能、合作等7个纬度、20个评价微指标整体建构《学科素养微指标体系》。云平台评价反馈系统基于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图谱评量,分为日日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数据、折线图动态反馈整体学习效果,形成立体的学习者画像,便于教师关注差异,有效利用错误,精准辅导。制定全面的教学评价流程,采取“综合测试20%+专项测试60%+过程作业20%”的评价比例,确定分層量化指标,研发教学观察量表、问卷、电子诊断系统、测评软件等,随时精准反馈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系统数据自动形成学期综合学业成绩报告。

“360°+”全景评价开放、立体、多元,为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持久的学习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也为学生自我认知、家长了解孩子、教师精准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助力个性化成长。

三、精进发展,持续远航

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适切教育理论,构建适切教育三维模型,创新适本德育体系、适需课程体系、适性教学模式,“360°+”全景评价模式,尊重学生多元差异,为学生搭建“全面+个性”相统一的发展平台,践行“每个都重要,每个会更好,适合的是最好的”的办学理念,成就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推广带动其他学校发展。

适切教育人在实践探索中也不断奋进,进一步完善适切教育体系。加强适切教育实证研究,每个都重要,珍视学生多元差异,让学生能得到“全面+个性”的发展,一直是适切教育努力的方向。适切教育,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褚宏启,马宏,陈怡.以现代管理促内涵发展——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的律动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

[2]马宏,李永强,张帝.素养为本·能力为重:推进学科评价创新的巴蜀经验[J].中小学管理,2018(2).

[3]林杨.素质教育背景下“适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

[4]范芯蕊.适性教育理念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实践意义[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

[5]黄锦英.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3).

[6]徐长义.依托委托管理开展适性教育实现跨越发展——长春市净月第一实验学校3年发展历程[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

[7]曹春梅.呵护每个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记杭州市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和她的“适性教育”[J].教育家,2019(25).

猜你喜欢

三维模型
数字化人体图像和三维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矿山虚拟环境三维模型系统优化方法研究
汽车虚拟驾驶培训系统的设计开发
虚拟仿真技术在家畜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矿产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基于WebGL的三维物理模型设计与开发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维激光扫描在核电维修中的应用
基于SolidWorks的零件建模参数化设计应用简析
基于DIMINE软件地质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