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2022-03-23高冰颖(DarshanaDewashi)

中印对话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印两国印度人泰戈尔

高冰颖(Darshana Dewashi)

人类创造了四大文化体系,中印各居其一。中印两大文明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著名學者季羡林说:“在全世界历史上要举一个文化交流使双方获利的例子,非中印文化交流莫属。”印度诗圣泰戈尔更是把中国和印度称作“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中印之间不仅有物质文化交流,也有精神文化交流。一方面,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丰富了彼此的物质文化,从中国传入印度的有丝织品、钢、茶、花生、瓷器、桃、梨、石榴等,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有珠宝、菩提树、胡椒、茉莉花、沉香、犀角等。另一方面,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佛教是中印之间最重要的文化桥梁,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唐时期,两国学者之间文化交往频繁。高僧玄奘把佛经带回中国,保存了最原汁原味的经文,促进了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伴随着佛教僧人的传教活动,印度对中国的儒学也有所了解。在印度的中国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儒学研究。

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从古延续至今,进入20世纪后更加密切。泰戈尔对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以及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印度人民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泰戈尔和中国学者谭云山在印度和平乡国际大学创立了中国学院,培养了诸多优秀学者,他们在印度各地推广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虽然文化有诸多不同点,但是两国之间存在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印度宝莱坞电影举世闻名,《起跑线》《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等影片深受中国观众欢迎。印度的瑜伽在中国也很流行,在中国通过练习瑜伽来强身健体的人已经超过1000万。同时,很多印度人在练习中国武术,中医针灸也已被纳入印度的医疗体系。从这些例子足以看出,中印两国文明互鉴、和而不同。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彼此欣赏、开放包容,这样才能相互信任、和谐共生。

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障碍。中国人常说,“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看到中印友好合作是主流,正确处理双方的分歧,对中印关系发展抱有信心,在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中印“龙象共舞”是可以实现的。

当前,中印两国的许多教师和学者都在为两国语言文化传播贡献力量。两国年轻人应当加强沟通,借助语言学习的交流平台开展合作,为中印民心相通牵线搭桥。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两国已经开展了不少留学生项目,中国在印度开设了孔子学院,印度语言学习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也逐渐升温。

我通过社交媒体结交了不少中国网友。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印度仍然具有一种神秘感。实际上,大多数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也同样很少。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中国文化知识帮助更多印度人了解中国,同时也希望消除中国人对印度的误解。我和几位同学合作在优兔(YouTube)上创立了自己的频道,放学后一起拍视频,主要是介绍印度节日、歌曲和舞蹈。我们得到了中国老师和两位中国同学的全力支持。我自己还开设了另外一个频道,主要是上传在家庆祝中国节日以及做剪纸、写毛笔字、朗读中文的视频。我希望这些视频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印度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本文作者高冰颖(Darshana Dewashi)为第二十一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印度赛区冠军、印度国际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本文摘编自作者在中印青年对话活动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中印两国印度人泰戈尔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本期导读
金色花
经验
如此理解
中印两国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以退为进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华
泰戈尔《飞鸟集》解读诸法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