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中国这十年

2022-03-23梅特里·夏尔玛(MaitraSharma)

中印对话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

梅特里·夏尔玛(Maitra Sharma)

十年来,我见证了中国的高速增长和发展。2012 年,我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一切似乎都是未知的,我遇到了不少以前我根本没想过的事。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感觉中国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我何其有幸,结识了很多朋友和同事,他们让我从未感到身在异乡的寂寞。

如果掰着指头数日子,十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中国的巨大变化很难用言语形容。我在北京亲眼见证了,我家附近摩天大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初到中国时,我所住公寓对面的大厦刚开始施工,从窗户就可以看到工程进度。彼时我经常凝视窗外,目睹了建筑工人铺好每一块砖,盖好每一层楼的过程。现在回想起来,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是如何在十年里以惊人的速度重塑了自己。

人工智能:代际变化

回想起我刚到北京时,生活还远不如今天这般便利。2012年前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但在今天,新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过去十年,中国发生了种种巨变,并在许多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大约从 2013 年到 2014年,中国人开始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和苹果支付对网络游戏、应用程序和音乐进行付费。随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普及,中国逐步成为无现金社会。如今,二维码被广泛用于无现金支付和疫情防控。不到十年时间,代际变化就发生了。

近年来,人工智能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员,还有酒店客房的送物机器人。这些在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减少接触的独特方式都值得称道。

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医院、城市规划、公共交通和很多其他公共服务。例如,取医院报告再也不用排队或去护士站,你只需在机器上扫一下码,报告单就自动打印出来了。坐公交、乘地铁、搭火车、下饭馆甚至去防疫隔离点,都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这避免了人们长时间排队等候。因此,即使我生活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仍旧能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好地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我还发现很多公司和单位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打开电脑和门禁。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尤为关键。每个国家都寻求在这项技术上有所突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大规模运用人工智能。中国政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人工智能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支付:方便你我他

无现金和数字化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在中国各地,从餐馆、商店、电影院、旅游景点到出租車,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在过节的时候,我的很多朋友甚至通过微信给亲朋好友发红包。

因为都不需要纸币了,所以我出门几乎从不带钱包,用手机支付更方便。从街边小摊到奢侈品商场,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一切。移动支付日益普及,正是因为中国在建设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小额支付激增,这说明移动支付正在成为促进长期消费的重要工具。

中国的移动支付取得了巨大成功。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就是扫描二维码。正因如此,现在从银行自动取款机里取钱的人数大幅减少。其实,移动支付风行全国,现在很多人习惯了手机支付,根本不取现金了。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它有助于促进日常消费。移动支付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中小企业尤其受益于此。

此外,网上购物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支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人们在网上购买各种家居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然后货物配送上门。对很多人来说,在家网购可以免去逛市场讨价还价的烦恼。

移动支付在全国范围都广受欢迎。今天,即使是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购买日用品,这得益于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地区的高普及率。我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看过很多利用无人机向偏远地区送货的视频。这样使用无人机的方式在中国和全球范围都得到了高度认可。

技术赋能,连接世界

中国在面部识别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甚至支持戴着口罩进行识别。尽管目前运用范围有限,专家们相信此类技术很快将在各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中国市场上目前涌现了一大批高效实用的设备,比如说各种防疫装备。顾客可以在中国购物网站上买到无需推拉把手的智能门锁。这种门锁配备的感应式解锁装置体积小巧,甚至可以放进口袋,消毒也方便。市面上的无线充电紫外线消毒器可以用于给手机、手表、耳机和其他小配件表面消毒。此外,还有一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果蔬表面残留农药或细菌。

此类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和高校。放学后,消毒设备会继续工作,消除通过空气传播的有害细菌。目前已经有中国企业开始量产此类设备。

在中国,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科技创新无处不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此类能够改变生活方式的技术不胜枚举,正在对每个人产生影响。在我看来,十年的发展让中国不仅仅是我的第二故乡,更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宜居国家。

本文作者梅特里·夏尔玛(Maitra Sharma)是《中印对话》印度籍记者。本文摘编自作者在中印青年对话论坛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用“小AI”解决人工智能的“大”烦恼
当人工智能遇见再制造
2019: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解疑答问
人工智能与就业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
人工智能,来了
数读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