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构建沟通桥梁

2022-03-23唐汉明(NishithShah)

中印对话 2022年4期
关键词:汉语印度交流

唐汉明(Nishith Shah)

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发展中大国,中印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领域。人们必须认识到,印度和中国的影响力正在全球不断扩展。

相互理解的关键

中印建交72年,两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合作潜力巨大。近代两国都遭受了殖民主义的欺压剥削。两国在不少国际问题上都面临着共同关切。既然有这么多共同点,为什么本应该友好的关系却徘徊在低谷?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缺乏沟通。两国关系面临的种种挑战,包括边界问题,都是缺乏沟通的外在表现。

当前需要鼓励两国之间开展更多的对话以及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最好的方法,学习对方语言对双边交流合作意义重大。作为在印度教授汉语的教师,我亲眼目睹了学习汉语如何帮助印度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中国人建立联系。

曼德拉曾经说过:“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我坚信应该鼓励两国青少年开展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让青年参与到对话机制的建设中,很有必要。年轻人很容易掌握一门新语言,他们对新观念持开放态度。最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未来。一个国家如果对其历史悠久且重要的邻国了解甚少,可能会导致误解。语言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化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以及尊重他国文化的重要性。学习对方语言可以促进相互包容和理解。

进步通向成功

如果说学习中文对印度青年非常重要,那么印度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高质量的语言教学?目前看来,相关措施仍然不足,改进仍需要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首先,在印度政府公布的2020年“國家教育政策”中,汉语不再被列为中学选修外语的推荐语种。但鉴于汉语在印度热度不减,汉语需要印度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推广。二是来华留学奖学金数量减少。从2017年开始,印度政府逐步削减来华奖学金项目。然而,此类奖学金可以为印度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得以参与人文交流、亲身感知另一国的文化、语言。

此外,还有其他问题。比如说,能够用中文开设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印度大学本就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授予中文专业文凭了。当前,大约20所印度大学开设了中文系,设置了中文课程。几乎所有重视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国家都在各个层面支持开设中文课程。例如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和韩国等多个国家,都在各类学校中开设汉语课程。目前,印度还没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通过该考试的相应等级是很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印度地方教育机构的支持,这些机构在促进汉语教学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印度对地方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技能发展规划也做得不太到位。正如一句拉丁谚语所说:“你不能给予别人你没有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接受过充分的培训,就难以传授知识。这些问题还只是冰山一角。但由此可见,印度青年未能在汉语学习中充分发挥潜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印度的汉语教育而言,汉语教科书和视听材料非常缺乏。想以比较合理的价格购得新版汉语学习材料仍然相当困难。因此,许多学校更喜欢使用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的老版本教材。引进或出版更多适合印度学习方式的汉语教科书可以成为印度教育界进行探索的新领域。许多汉语教学机构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母语为汉语的教师数量不足。一方面印度人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在增加,另一方面汉语教师的缺口却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想要有所改善,二者的对比关系应该反过来才对。印度教育机构应联合起来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如果印度语言教学机构和当地华人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仅将促进两种文化相互欣赏,也便于青少年汉语学习者通过实践练习加强自身的汉语沟通技巧。

未来在青年手中

通过与中国学术界人士交流,我发现中国和印度的情况差不多,不存在“邻家芳草绿,隔岸风景好”的状况。中国教育机构在印度同行的帮助下开展印地语、泰米尔语和孟加拉语的教学,他们也或多或少地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资源短缺方面。尽管宝莱坞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但印地语并没有成为炙手可热的外语。几年前,我所在的中印学院启动了一个项目,帮助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结成互助小组进行语言学习。我们组织活动,给两国学生相互认识了解提供机会。经过几年,现在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有的还合作翻译古籍。很多人都等待在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能够与远方的朋友重聚。因此,如果语言学习能够在微观层面产生这样的效果,那么它在宏观层面也会创造奇迹。

未来几十年,印度和中国将在许多领域密切合作。双方应该竭尽全力,为拉近两国关系铺平道路。语言不应成为阻碍双方对彼此的理解和实现合作目标的“拦路虎”,而应该成为一个具有建设性的工具。

中印关系的未来掌握在青年手中。青年需要从两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中汲取智慧和勇气,寻找新的途径,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中印关系可以通过人文交流和对话得到改善。两国人民应该学习彼此的语言。语言是两国交流的桥梁,有利于开放思想,重要性不容忽视。两国青年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互动、分享观点、畅谈愿望,才能成为推动人们期盼已久变革的积极因素。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经说过:“孩子就像花园里的花蕾,应该得到精心呵护,成为国家的未来和明天的公民。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我们才能建立更好的社会秩序。”这就是我们所设想的未来。

本文作者唐汉明(Nishith Shah)为印度中印学院创始人、校长。本文摘编自作者在中印青年对话论坛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汉语印度交流
学汉语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