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百年探索:政治特征与实践要义

2022-03-23杜世雄

关键词:储备共青团群体

杜世雄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 361005)

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以来,始终聚焦抓好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坚持履行凝聚、组织动员、联系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责,对于引领广大团员青年永远跟党走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说明了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阐明了中国共青团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共青团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共青团组织、教育、工作、建设以及青少年、共青团员培养等,这些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政治角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对于中国共青团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研究仍有补充的空间。本文尝试以青年群体融入政治体系建设过程为分析起点,对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探索、特征以及实践精髓深入分析,以求丰富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共青团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新的百年征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一、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百年探索与构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在百年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在政治系统中占据特殊位置,进而被赋予人才储备的功能。对此,邓小平将共青团称作党的助手,并表示政治工作不能不涉及这一问题。(3)《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30页。江泽民指出:“共青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87页。胡锦涛表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政党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5)《胡锦涛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327页。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比作“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认为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9页。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了青年人服务于国家系统运行的功能。历经角色构建、功能定位、角色转换和自我突破四个时期,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功能逐渐形成,并建立起具有团组织特色的人才储备体系,既为国家政治系统运行贡献了力量,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重要支柱。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才储备的初探与角色构建

近代以来,青年人占据主角的一次代表性事件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在这之后,中国青年力量逐渐凝聚,成立了中国共青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青团领导中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懈奋斗,成为革命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国共青团,除了参与革命斗争之外,也积极探索自身在革命中的角色,初步具备了人才储备的功能。

1.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构建青年角色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青年运动与工人、农民、妇女等运动一起推进了国民党的改革,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与革命高潮,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构建了勇于斗争的时代角色。首先,参与党组织建设并争取成为储备力量。许多中国共产党优秀的党员都是在中国共青团经过锻炼后加入了党组织,如邓颖超是1924年在天津成立的共青团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其次,以严格的标准融入其他重要组织。在革命斗争中,许多组织的成员同时具有中国共青团团员的身份。如黄埔军校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派往该校的学员中就有很多共青团员,各地也要求选送优秀的共产党员、优秀的共青团员。(7)《李维汉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70页。最后,领导青年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中国共青团团员开始尝试加入革命武装运动,如1925年冬在广东肇庆成立的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就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在北伐战争中战功卓著,革命军占领武昌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1929年,陶孟和对国民革命军一个旅946名士兵的统计发现,15—29岁的士兵占88.5%(8)陶孟和、曾炳钧:《〈社会科学杂志〉全编》第一册,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第257-258页。转引自邓希泉:《群体构建与发展飞跃:“第一个百年”的中国青年》,《中国青年研究》2021年第12期。,可见,青年人构成了革命军的主力。

2.在武装革命与抗日斗争中彰显青年力量

武装革命与抗日斗争时期,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以更明确的身份加入武装革命和斗争中,彰显了青年的时代力量。一方面,以组织者身份参与军队建设和武装革命运动。在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共青团继续领导青年在革命道路探索和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作用。1933年,根据红军总政治部的建议,共青团中央作出了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仅两个月时间就超额完成征调任务,9000多人的队伍中,团员占70%,平均年龄18岁。(9)胡献忠:《九十年青年动员结构的变迁与启示——基于中国共青团的视角》,《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第5期。1934年,王稼祥在中国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就曾指出:“在过去的战斗中,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为苏维埃流了他们最后的一滴血……他们是红军的创造者、组织者,他们的热血创造了、扩大了现在几十万的大规模的红军和广大的苏区。”(10)《王稼祥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1页。在西征过程中,一些部队大多数排长也都是党员或共青团员,联合众多西征军成为勇敢无畏、忠于党、忠于工人阶级事业的表率。(11)《陈云文集》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7页。另一方面,领导青年参与保家卫国的抗日战争。中国共青团领导中国青年主动参与抗日队伍建设,为其提供了重要补充。比如山东解放区为抗战而建立的青年救国会会员就有150万人,专职青年干部3000人。(12)《任弼时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02页。

3.在解放战争中成为重要的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广泛民意支持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青团也积极配合党的解放战争,成为重要的组成力量。一方面,领导青年成为解放战争的支撑群体。到1946年8月,全国解放区的青年人数达到2000万,其中积极分子约占20%,中间状态的人数占60%,团结青年人成为影响解放战争的关键,即“对解放战争有好处”。(13)《任弼时选集》,第402-405页。中国共青团此刻继续充当后备军角色,发挥自身组织青年、教育青年的功能,成为解放战争重要的支撑群体。另一方面,开展了稳定青年的工作。随着解放区不断扩大,中国共青团进一步发动青年参与解放战争,为各类组织输送了骨干人员,青年干部在诸多领域担当了重任。与此同时也开展了稳定青年的工作,改变“青年主义”“先锋主义”的毛病。比如老解放区400万左右的青年积极分子被视为先锋力量,致力于领导解放区的广大青年。(14)《任弼时选集》,第406页。青年力量也在这之后遍布各层级组织,如工厂、学校、医院、机关、军队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才储备的功能定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面临新的挑战,重要任务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面对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青团领导青年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时期,中国共青团不断转变自身角色,其人才储备目标逐渐从培养革命人才转为培养建设人才,注重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后备力量。

1.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和后备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国际局势也相对复杂严峻,执政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中国共青团积极参与了该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新旧社会交替中成为必不可少的生力军。一方面,带领青年融入社会变革中。中国共青团组建的青年突击队、垦荒队、扫盲队,开展学雷锋活动,展现了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1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到1955年9月底,各地先后建立和发展青年突击队1597个,参加青年3万多人,展现了青年人融入社会变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继续培养青年成为各类组织的接班人。中国共青团继续发挥着人才储备功能,带动青年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对此邓小平曾指出:“解放前,党员中青年占多数,但总会面临领导队伍一年比一年老的状况。”他表示:“从长远看,要考虑接班人如何接班的问题,因此该时期继续有一些青年人被放到领导岗位上,尤其是从团的干部开始更新……达到‘冲破一个缺口’的效果。”(16)《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第240页。

2.社会建设中团结各方的关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青团发挥了组织与协调作用,推动青年参与国家治理主动性的提升。一方面,发挥团结各方与各方团结的作用。在中国共青团领导下,青年群体成为团结各方与协调社会矛盾的关键力量,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团结对象。依靠共青团对落后分子和地主、富人子女等进行动员与团结工作,有效缓解了该时期的社会矛盾,同时也摆脱了过去只搞积极分子“小圈子”的状况,推进了国家建设中统一战线的形成。另一方面,推动青年群体动员技能的提升。中国共青团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等杂志作为动员平台,在宣传典型与群众动员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辽宁抚顺在1962年发起的学习雷锋展览活动,一个月内就吸引了12万人次的青少年,并在随后成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运动。随着国家建设中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范围更加宽广,逐渐成为动员、团结各方的力量。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才储备的角色转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党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实现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中国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拼搏、立功,涌现出许多英模人物,其人才储备功能也发生了转换。该时期,中国共青团致力于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全方位的人才,配合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需要。

1.在国家建设中的角色再定位

随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中国共青团在适应的过程中也注重解放思想,有效融入时代发展。一方面,带动青年实现从“建设者”到“改革者”的角色转变。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共青团注重自身角色与时代的契合度,推动青年群体的时代再定位,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时就提出推进共青团自我调整的几点改革方针:“顺应改革潮流与结合地方实际;服务于党与适合青年特点结合;维护人民利益与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结合;代表青年的利益与引导教育青年结合。”(17)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8-110页。另一方面,鼓励青年勇担时代重任。中国共青团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组织带领青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赤诚奉献,开创了共青团事业发展新局面。(1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页。主要表现为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力量。(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

2.成为教育和统战的关键力量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青团继续发挥教育和引领作用,以培养青年和团结社会作为推进人才储备的建设路径。一方面,培养青年形成先锋模范自觉。在中国共青团带领下,青年群体开展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五讲四美三热爱”、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保护母亲河等创造性活动(2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以实际行动融入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993年,团中央和全国铁道团委就曾发动两万多名铁路系统青年,组成青年志愿队,完成北京至广州数千公里铁路沿线“白色垃圾”的清理。另一方面,引导青年成为协调各方的桥梁。中国共青团与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一道成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1)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6页。中国共青团通过相关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年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2)《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73页。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才储备的自我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着两个一百年交汇的伟大时期,更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定位。该时期,中国青年既面临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2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2版。中国共青团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力争实现人才储备突破,继续为党和国家输送优秀人才,表现为推动青年群体融入强国建设与国家复兴进程两个方面。

1.引导青年奋战在强国建设第一线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24)《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新时代,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过程中,更注重带领青年成为强国建设的组成部分。一方面,组织引导青年参与强国建设。中国共青团带领青年实践“强国有我”,融入包括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以及涉及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建设。截至2021年,全国参加“三支一扶”的青年达47万名,另外还有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等。另一方面,鼓励青年人担当国家大任。中国共青团致力于引导青年树立责任感,成为为国争光、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在北京冬奥会中,18至30岁青年成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参与率达37.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青年群体组建了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参与医疗救护、交通物流、项目建设等抗疫一线(25)《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成为堪当大任的典范。

2.带领青年为实现国家复兴而奋斗

在第二个百年奋斗中,中国共青团领导青年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致力于完成时代目标,做出时代规划。一方面,在第二个百年奋斗中争取成为主体寄托。青年人具有知识、观念和创新优势,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在中国共青团带领下,青年人被赋予重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也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生力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北斗卫星团队、量子科学团队、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其核心人员平均年龄分别为36岁、35岁、30岁。另一方面,引导青年成为国家实现跃升的畅想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中国共青团也坚持带领青年人畅想国家发展前景、规划新时代生活。该时期,中国共青团通过对各级团组织的领导,在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开展行业自律、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政府与社会沟通等方面已经能发挥建设性作用。(26)《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

二、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百年探索的政治特征与效应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扮演人才储备角色,不仅有助于青年人的成长,也为党输送了大批人才。列宁提及青年人才的作用时曾指出:“共青团的活动应成为正在成长的一代青年的楷模……这是长期的事业,它要求组织、学习、培养。”(2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30页。阐明了共青团参与政治系统运行的功能。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规范,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过程产生了广泛的政治效应,不仅使党团结构更加稳固、保持了团组织与多重意象的融合,还推动了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的形成。

(一)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百年探索的政治特征

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功能能够得到延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横向层面的自我规范、纵向层面的与时俱进和不忘初心,并坚持组织与环境的有效融合,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系统角色。

1.体系与结构的自我规范性

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过程中,始终以约束性的规则和制度来引领青年、培养青年,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规范性,这是其维持系统角色的关键。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始终坚持规范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青团对于人才的选择不盲目,坚持以党的后备军标准来组织与培养青年,注重引导青年成为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青年群体在不同时期既成为党团结的对象,也成为担当时代重任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注重防止规范退化。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矛盾和时代任务的变化,人才储备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注重防止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而出现规范退化。因此,中国共青团在不同时期人才储备的重心是变化的,在革命时期努力成为武装与变革力量、在建设时期成为基层力量、在新时代成为奋斗力量。

2.过程与建设的时空纵贯性

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而保持活力,很大原因在于其维度的延长与纵深,表现为时代感与自我革新性。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始终保持时代感。中国共青团在进行人才储备过程中,注重寻找青年与时代的契合点,推动青年人才融入时代、建设时代,并致力于成为时代要角。如新时代信息技术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科技应用等以创新创意为关键竞争力的行业中,青年占比均超过50%。(28)《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坚持自我革新,保持战略定力。主要体现为既能根据不同时期特征培养适用的人才,又能始终坚持后备军角色,坚持奉献时代与自我建设的结合。如在革命或建设时期,中国共青团在进行人才储备的过程中更重视国内建设,成为团结各阶层和统战的关键力量,但是在全球化时期,青年群体也能胸怀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如讲述中国故事、参与全球青年事务治理等。

3.组织与环境的有效融合性

在百年探索中,中国共青团不仅重视组织与培养青年,也注重发挥青年群体协调各方的能力,推动青年群体与环境的融合,形成人才储备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坚持组织与培养相结合原则。中国共青团不仅重视吸纳优秀人才,也重视通过各种平台助推青年人的成长,避免人才储备只吸收不培养等静态过程的产生。如1993年启动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14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达到9000万人,成为青年在奉献人民、服务社会中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发挥青年群体协调各方的作用。胡锦涛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9)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13页。中国共青团成员众多、来源广泛,参与服务范围较广,可塑性较强,在人才储备过程中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优势,成为构建统一战线与协调各方的关键力量。截至2022年4月,全国有7600多个共青团指导的县级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类青年社会组织,带动成立青年活动团体15万余个(30)《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宽范围多领域的服务格局,使中国共青团在获得认可的过程中,也具备协调各方的能力。

(二)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百年探索的政治效应

一个系统得以运行除了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外,还应该充分协调各部分的内容,使各方面秩序得以维持,这需要系统各部分充分发挥其服务整体的功能。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过程就是一个部分服从整体以及参与协调的过程,不仅推动了党团稳固结构的生成,也使团组织与多重意象得到融合,更使青年群体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习得政治技能,实现政治社会化。

1.推动党团稳固结构的体系生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31)《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第99页。中国共青团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以党的后备军形象出现,其坚持人才储备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是同步的,二者运行的过程推动了国家系统稳固结构的生成。一方面,推动党团稳固结构的生成。在中国共青团成立的百年中,团的建设被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从中央到基层,团建与党建始终处于同步规划和部署的状态,不仅促进了共青团自身的发展,也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经验,形成以党带团的运行结构。另一方面,助推青年向党等互动场域的建设。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青年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能,且有活力与激情。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为各级党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助推了党的建设,也构建了青年与党互动场域的生成,为党吸纳青年、掌握青年奠定了基础,形成了青年向党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新发展党员中35岁及以下党员占比均超过80%,截至2021年6月,35岁及以下党员占党员总数比例达24.9%(32)《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体现了青年对党认可度与支持度的提升。

2.推动团组织建设与多重意象的融合

在团组织建设中,存在国家建设与社会秩序两种意象,推进两种意象的发展是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过程就是一个推动多重意象建设的过程,该过程促进了团组织与多重意象的互动,产生了青年群体融入国家建设的动力。一方面,构建起青年服务国家意象的场域。中国共青团作为党的后备军,始终坚持与党同步、为党奋斗,并坚持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时期,青年群体都致力于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推进了青年与国家意象的融合。对此毛泽东在论述青年群体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时曾指出:“全国的青年和文化界对于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负有大的责任,青年把自己的工作和工农民众结合起来,到工农民众中去,变为工农民众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就是战争的胜利之时。”(3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60页。另一方面,搭建起青年人服务社会意象的场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党的领导,也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过程也是带领青年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过程,使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心有所系,致力于在不同时期解决社会矛盾。比如新时代青年通过融入时代建设,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美丽中国的推动者、参与者。

3.推动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的形成

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过程也是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该过程向青年群体传达了参与政治互动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使青年群体通过互动形成政治认知、情感和态度。一方面,推动了青年群体政治文化的形成。青年群体富有活力和创造力,在任何组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青年群体融入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队伍中,明确了自身政治角色,形成独特的青年政治文化,一定程度上作用于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推动了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发展。新时代青年政治文化较为多元,他们既胸怀世界,又坚持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推广者。另一方面,推动了青年群体政治话语权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34)《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第6-8页。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产党输送人才,并将青年推向了国家建设的进程,为青年人才构建了平台,有利于其优势的发挥,也使青年群体在党和国家建设秩序中占据话语权,使其可以有效参与国家建设的过程,也使党和国家在奋斗中继续关注青年、培养青年、吸纳青年,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

三、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百年探索的实践要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中国共青团既是中国共产党服务青年与掌握青年的关键,事实上也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政治行为体,纳入政治体系的范畴,参与政治体系运行过程。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在构建后备军角色的过程产生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精髓,具体体现为思想层面认知与实践论,体系层面以党带团架构生成,过程层面规范建立,政策层面思想与实践教育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与实践论

中国共青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认知,并对其进行有效实践是其运行的关键。其核心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特定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自觉,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化进程,形成凝聚社会的力量。

1.坚持解放全人类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包含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等学说,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在于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信仰。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政治信仰下明确自身奋斗方向和属性,即坚持谋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另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为人才储备的理论依据。在该原则指导下,中国共青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形成了服务于国家和全人类的信仰,培养青年坚持胸怀天下,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造福于世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化

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在进行人才储备的过程中,始终要求广大共青团员把理想信念和现实革命结合起来,践行崇高理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这过程中,广大团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与时俱进的方针战略,对调整政治秩序的运行状况和实现认知个体的自我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基于此,中国共青团才能坚持扮演好后备军的角色,把握时代发展规律的同时克服时代矛盾,在融入政治体系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以党建带团建的政治体系构建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同处一个政治体系,其进行人才储备的过程始终对标党的用人标准,遵守党的建设方案,融入党领导的政治体系建设。在这过程中双方形成了以党带团的政治体系架构,成为指导中国共青团发展的重要理念。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系秩序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先进思想的引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力量之源。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明确了自身的体系角色,在进行人才储备时更加确定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赋予了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以理论与实践指导,贯穿人才培养的过程,成为其融入政治体系运行的引导者。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使中国共青团避免了路线偏离的风险。如党的领导使中国共青团在坚持人才储备过程中,克服了诸如“青年主义”“先锋主义”的倾向。

2.坚持党建带团建的体系运行规律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怎么样的阶段,党团的建设就应该有相应的推进,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的运行规律,体现为党建带动团建的体系建设。一方面,中国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为人才储备的阶段发展提供了指引,使中国共青团明确了责任要素,便于理解在不同时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有利于在人才储备过程中把党在建设中的理论科学、实践活动以及约法规章应用到人才储备的过程,使青年人才有更加明确的路线坚持,如推动解放思想、为人民服务等,利于党团结构的稳定运行。在党团体系下,青年群体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知识与政治素养不断提升,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和频率提升,成为不同时代挑重任、担大任的群体。

(三)政治参与和群体凝聚力融合的过程规范

中国共青团作为国家政治体系下的政治行为体,参与了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其坚持人才储备的过程产生了示范作用,激发了未被纳入团体中的行为个体或团体作出相应的尝试,有效引领了系统的秩序运行。

1.发挥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的示范效应

在人才储备的过程中,中国共青团将众多的人才输送到国家建设的重要岗位,使青年对国家建设更具参与感,这种参与感以青年群体在政治体系中真实的政治参与为特征,具有较强的政治引领作用,也推进了青年群体政治社会化。许多优秀青年在参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来,并且作为典型而被熟知,产生了示范效应,增强了青年群体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从1994年起,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启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20余年里表彰20届次,分别评选国家级、省级“青年文明号”2万余、10万余个(35)《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全文),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723331/1723331.htm,2022年4月21日。,不仅成为精神文明、职业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线,还鼓舞了青年群体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2.发挥群体凝聚力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中国共青团通过人才储备吸纳了众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在党建带团建的体系秩序下,青年群体凝聚力转化成国家建设的动力,不断把国家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人才储备角色构建使得中国共青团产生团体向心力,使其具备带领青年紧随时代成长,练就过硬本领的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广大青年在中国共青团的带领下投身建设事业,在同龄人中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避免青年群体因为组织分散而失去凝聚力,也使其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建设自觉,在受到干扰时依旧能返回正常轨道,始终成为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共青团的引导下,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基层建设、社会创新、社会文明建设等领域逐渐成为倡导者、引领者、建设者。

(四)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并行的政策理念

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过程作为政治系统运行的环节,既是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政策输出的过程。青年群体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作为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百年探索的输出过程,核心在于整体性和纪律性、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培养理念。

1.明确整体与秩序并行的用人原则

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年群体整体资历较浅,参与政治互动的经验不足,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过程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防止了青年群体参与政治体系运行的外部干扰,核心在于整体性与纪律性。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注重保持整体性。在共同理想指导下,青年群体服务国家建设的整体性更加凸显,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更能保持同步状态,保证了目标的达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把青年人组织起来,是在理想信念感召下坚定信仰的结合、科学主义的结合。”(3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另一方面,在人才储备过程中始终坚持秩序性原则。中国共青团人才储备过程始终坚持纪律管团与秩序治团,锻造了青年群体昂扬向上的风貌,对引导青年参与社会治理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剔除了影响内部团结的干扰因素,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对此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时曾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37)沙健孙:《中国共产党史稿(1921—1949)》第4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79页。

2.明确用人中育人的实践教育原则

青年人才在不同时期参与政治体系建设中,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坚持实事求是,核心在于保持实践中成长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历经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依靠的就是始终扎根广大青年,始终把工作重点聚焦在最广大的工农青年和普通青年群体,把心紧紧同青年连在一起,把青年人的心紧紧同党贴在一起。”(3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第2版。说明了中国共青团坚持人才储备的行为准则,即坚持实践导向,坚持用人中育人的教育原则。该原则保证了青年人学习的延续性,使其既能够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够坚持自我提升。在该条件下,青年群体准确把握了时代变化,紧跟时代步伐,站在时代前列,如在新时代开展“强国有我”活动、发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等,不仅拓宽了青年群体的奋斗场域,也展现了用人中育人的科学性,推进了青年人的成长。

猜你喜欢

储备共青团群体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