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伴随文本视角探析《你好,李焕英》的情感生成

2022-03-23曾诗雨

声屏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你好,李焕英李焕英符号

□ 曾诗雨

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基于克里斯蒂娃(Kristeva Julia)的“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以及法国叙述学家热奈特(Gérard Genette)的“跨文本性”(Transtextuality)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伴随文本”概念,他认为“伴随文本是伴随着符号文本一道发送给接受者的附加因素”,[1]并将伴随文本分为三个部分:显性伴随文本、生成性伴随文本、解释性伴随文本。电影作为一种典型的符号文本,必然携带以上各种伴随文本,这些伴随文本“为解读一部电影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2]电影伴随文本的参与突破了电影仅在文本内叙事的局限性,将更多的细节和相关的重要信息放置在不易察觉之处,以低调的姿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提供了文本之外更广阔的现实空间、网络虚拟空间,以供观众持续参与、情感发酵、情感传播,拓展了电影与观众的对话空间。

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2020年关闭影院和限流的冷清后,终于在2021年的春节档再次显示出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电影《你好,李焕英》一路杀出重围,在2021年春节档众多优秀的电影中脱颖而出,并以真切的母爱主题打动人心,产生强势的口碑效应,斩获优秀的票房成绩。对亲情的表达是该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这种情感的生成是基于众多伴随文本积累形成的最终结果。伴随文本携带了大量电影无法直接呈现的、附加的信息,为电影提供了充足的情感铺垫,扩大了影片话语表达空间,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和表达力。基于此,本文对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伴随文本进行深度探究。

显性伴随文本:框架与体裁

显性伴随文本是指显露在表层的文本。王长才指出“显性文本是一种静态、已完成的、有明确界限、明确作者或发送者的文本”,[3]显性文本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副文本,另二种是型文本。

副文本:情感的外层框架。副文本是指电影的外层框架的各种相关因素,包括影片名字、海报、导演、演员、片头、片尾等电影文本之外的各种因素。《你好,李焕英》在上映前大力宣传本片是由喜剧演员贾玲首次自编自导,演员阵容包括国内一线喜剧演员沈腾、陈赫等人。一线喜剧演员作为副文本起到了引流的作用,在没有口碑和票房支撑的上映前期,这些副文本为票房提供了巨大的支撑,这也是《你好,李焕英》在上映首日票房能够排名第二且拥有两成拍片比的重要原因。影片的片头和片尾作为副文本,为电影文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线索,不仅仅是告知观众影片的编导演员、制作团队、宣发公司等。美国著名电影美术设计师索尔·巴斯曾说:“电影片头能营造气氛,不仅为叙事服务,还用隐喻的方式来表达影片的故事。电影片头是电影真正开始前,引导观众的媒介,它能渲染观众的情绪,营造观影氛围。”[4]《你好,李焕英》十二分钟的片头,以精炼的剧情和短小的篇幅讲述了李焕英母女俩在“穿越”之前的生活状态,以字幕自然过渡,为文本讲述“穿越”后的故事和情感的表达做了重要铺垫。如果说片头营造了叙事气氛,那么片尾就更进一步渲染了气氛和情感。影片的片尾植入了一组导演贾玲母亲李焕英真实的年轻时的照片,并配上她对母亲生平的描述,语言质朴,情感动人,唤起了观众与母亲之间的记忆,触发了观众的深层情感与共鸣。

影片主创团队除了挖掘视觉相关的副文本,还拓展了听觉相关的副文本,这类听觉副文本游离在文本的边缘,依赖于其他媒介平台,且能够对电影文本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电影的主创团队在微博平台发布了片尾曲《萱草花》的MV,并通过各大音乐平台上线该单曲及电影的主题曲、插曲等,此后音乐平台的评论区和微博留言区成为了影片热议的新空间,为观众和听众提供了话语表达和情感释放的新场所。听觉副文本的开发不仅能够获得商业效益,还能够通过乐曲和歌词提供情感陶冶的场域,进而放大影片情感表达的后效。

型文本:奇幻穿越喜剧。型文本是文本所从属的集群,是指由文化背景所规定的文本形式,是影片与文化连接的重要方式,也是影响内容理解的最重要的一种伴随文本。观众在购票之前对型文本的理解,直接影响着电影的票房。

影片的“体裁”是型文本最具体、最明显的体现。《你好,李焕英》在体裁上是一部奇幻类的穿越喜剧电影,影片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法,讲述了主角母女俩“穿越”回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故事。在春节贺岁档期间,电影市场中以中青年为消费主力,而大部分人选择以聚集的形式观影,因此喜剧电影在体裁和题材上是具备充分优势的。影片的型文本首先体现为电影这一叙事方式,导演期望借助电影手段,完成在现实中回应母亲的梦想。其次,电影以逼真的道具和布景还原时代的特点来完成型文本的塑造,影片中的化工厂、服饰、装扮、人物的语言都围绕这一时代的特点而设计。再者,电影通过“喜剧电影”的体裁设定,使观众能够在进入故事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观影结束后能够脱离情境,即知道电影故事是虚构的,通过丰富的笑点与反转的结局对比,使观众形成强烈的情绪落差。通过三个方面型文本的设定,使观众在观影结束后仍然沉浸在亲情的表达中,久久无法离开回到现实,这也证明了影片在体裁叙事上的成功。

生成性伴随文本:春节档语境与情感符号

前文本:春节档语境。前文本是生成性伴随文本中最重要的一种,指电影生产之前对电影文本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文化因素。狭义上的前文本包括了模仿、引用、暗示等,这里主要分析影片在广义上的前文本,即影片文本产生之前的影响影片传播的文化,影响《你好,李焕英》情感生成的前文本主要体现为中国春节档语境。

春节档又叫贺岁档,在这一档期中上映的电影多以幽默喜剧、亲人团聚为主题,以“阖家欢乐”为重点,满足春节聚集性观影对娱乐的需求。而近年来,大量的科幻、动画、悬疑类的电影也开始选择在春节档上映,这些影片在票房上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在娱乐活动丰富的春节期间被大量的电影奇幻视效冲击着感官,紧张的悬疑剧情刺激着大脑皮层,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且同档期的大制作电影例如《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侍神令》等影片的类型多为悬疑类、犯罪类,在题材上具有同类替代的可能性,而《你好,李焕英》在春节档中与这些类型的电影错位竞争,以轻松诙谐的剧情和动人的亲情题材,成功地吸纳了电影潜在的观众和已观看其他类型电影的观众。

《你好,李焕英》不仅抓住了春节档提供的文化语境,还在情节选择和表达上完成了对传统春节档的创造式回归。不同于传统春节档电影为了烘托春节气氛而进行“阖家欢乐”式的大团圆美好结局的情节设置,电影《你好,李焕英》以一个“美梦的破碎”为结局,造就了影片悲从喜来、喜从悲出的悲喜交加的丰富情感层次,这种创造式的结局丰富了传统春节档电影的情节设置,拓展了影片的内涵。导演贾玲将电影当做一场梦,在梦里与母亲相见,又在梦里“穿越”到过去,参与母亲的人生。导演虚构与母亲相见的梦和现实中期望功成名就的两层梦交织于一个故事内核中,给观众带来短暂的期盼和美好,但这场梦终究是破碎的,电影中的穿越是虚构的,连电影本身也是虚构的。《你好,李焕英》实际上是以喜剧的外壳讲述了一个悲情的内核,这种悲情设置区别于传统的春节档电影,给人以心灵上直接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巨大触动。这种凄美动人的叙事,无疑在2021年春节档中显示出了题材的独特性与优势。

同时文本:情感符号的生产与共鸣。电影的同时文本是指电影在放映时被附带生产出的文本。《你好,李焕英》的同时文本为中国式独特的情感符号生产与情感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倡导孝与义,孝道既是传统美德也是重要的人伦道德规范,然而中国人自古主张情感要含而不露,这使得亲人之间孝与爱的情感表达变得十分隐秘和含蓄。

作为一个电影文本的《你好,李焕英》包含了大量的情感符号,“母亲”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和其他情感符号一起,共同为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提供了媒介,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认为“人们通过对彼此姿态的解读,能够进行角色采选或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并因此调节与其他人活动的进程”,[5]观众在影片中捕捉到导演发送的情感符号,借个体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解码情感符号,从而获得自我身份的确认。“母亲”及其他情感符号共同激发起观众对自身经历的联想,使其能够充分调用自己的回忆,识别相同情感符码组合成的文本,并通过对情感符号的解码,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影片所表达的情感。

根据符号互动论学者的研究,情感互动是自我身份确认以及对他人认同的重要手段,观者在观影中一边进行情感内容的接收,一边进行着情感的互动,以确认自我身份和对他人的认同。春节期间群聚式的观影方式为观众之间姿态互动、身份认同、情感共鸣提供了物理空间和话语空间,电影播放的同时观众之间能够进行实时的身体符号互动,观影结束后亲朋之间能够进行话语互动。这些符号伴随着电影放映而生成,同时对电影的情感表达和观影后的评价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解释性伴随文本:意义的传承、塑造与拓展

先文本:意义的传承。前文本是指电影文本生产之前的对文本内容产生影响的前序文本,例如前传、剧本等。电影《你好,李焕英》上映前,影片制作团队在微博上发布了小品《你好,李焕英》的节选视频,虽然该视频并未引起公众热议,却成功地为电影的前期宣传造势,成为电影重要的先文本。小品《你好,李焕英》由孙集斌执导,贾玲担任编剧兼主演,在浙江卫视原创喜剧竞演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第一季》中播出,小品在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良好反馈和较高的社会评价。小品以简洁精炼的故事情节和动人的情感打动人心,为电影的拍摄提供了故事底板和情感基调,而电影则是对小品内容的具体呈现和扩充式表达,是对小品中情感符号意义的传承。随着电影热度的上升,小品这一先文本更加有力地作用于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及价值判断,为影片的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话题。虽然不是每部电影都能在上映之前制作出小品,制造具有话题性的先文本,但可以借用丰富的营销手段调动公众的参与性,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发公众的好奇心。

评价文本:意义的塑造。评价文本即文本的评论。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具有其特殊性,由于观众无法在观影前预知电影质量的高低,因此电影的评论直接影响着观众观影的意愿,进而也直接影响着电影的票房。电影观众能够在接收电影文本之前或之后通过各大平台获取影片相关评论,这些评论中积极的评价文本能够形成强势的口碑效应,良好的口碑通过“鼓动—价值—反馈”的机制作用于受众,影响着受众的观影选择,并对电影的票房产生正向的作用。电影的制作与宣传,应当在充分重视内容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口碑效应,制造热点话题,尽可能地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影响力,从而将评价文本转化为经济效益。

《你好,李焕英》上映后,评论文本一直呈现出积极反馈的态势,影片在各大电影论坛中获得了较好的评分和口碑。电影上映后,制作方还在微博投放了大量的话题,并通过各大博主的宣传,提高电影热度。电影评分和宣传手段共同参与了电影的口碑机制,与小品先文本共同作用于电影的价值,共同塑造了影片的意义。

链文本:意义的拓展。链文本也称为超文本,指接收者主动或被动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文本与某些其他文本链接起来一同接收。链文本的作用在于拓展文本的意义,将观众的视点从影视作品转移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使观众能够探寻到更丰富与更深刻的人生意义与社会意义。

电影中的链文本体现于在虚构的影视文本中直接引入真实的社会文本,将虚拟的影像空间与真实的社会空间联结起来,使影片亲情主题的表达更加深刻。电影《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请来冯巩客串李奋进一角,并给片中人物安排其现实生活中的经典台词“我想死你们啦”,这句话是冯巩在春晚舞台多年的标志性台词。这一强势的链文本瞬间给观众带来了熟悉感,并使人联想到热闹的春晚舞台,给影片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成为了电影的一大笑点。在影片结尾,主角的母亲李焕英坐上了车牌号为“HY1012”的跑车,这是影片中巧妙安排的链文本,“HY”实际上是“焕英”的缩写,“1012”是对导演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期。这一链文本的隐秘植入使得观众产生好奇心,主动寻找电影的线索,参与到评论文本的创作中。电影中这些链文本无疑是影片的“彩蛋”,将影片内容与现实相互映射,拓展了导演对母亲的怀念与爱的深刻表达。这些细节让电影文本更加丰满有趣,拓展了电影文本的意义。

结语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深度挖掘电影伴随文本的作品,影片充分利用了片头、片尾、MV等相关的显性伴随文本,以穿越喜剧为电影外壳,以强大的演员阵容为支撑,在影片上映前期有了充分的票房保障。电影在题材选择上避免了与同档期电影题材的雷同,并在内容上创造性地回归了传统贺岁档电影对亲情的表达。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破碎的美梦”却唤起了观众情感的体验与释放,使观众与影片宣扬的价值内涵产生共鸣。影片还大量使用了解释性伴随文本,传承了小品《你好,李焕英》的情感内核与笑点,借口碑评论参与意义的塑造,以链文本拓宽了意义的表达,为中国电影伴随文本的挖掘提供了范本与参考。

猜你喜欢

你好,李焕英李焕英符号
你好,我的“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学符号,比多少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走进《你好,李焕英》襄阳取景地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能否复制
《你好,李焕英》 定档大年初一讲述贾玲和母亲的故事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