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2-03-23魏欣悦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魏欣悦

[摘   要]国际理解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乡土情怀、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文章从四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是问题缘起,二是逻辑起点,三是培养目标,四是愿景使命。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1-0034-03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需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这标志着国际理解教育被正式划入国家教育政策的范围,为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政策基础。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国际理解”被正式列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这为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定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立足基本国情、拓展国际视野,在实践创新中增长才干。课程标准虽然未明确提出“国际理解”一词,但其中的培养要求却十分接近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课程标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将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以日益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这样的全球化背景之下,中国强烈呼唤具有国际理解素养的人才。因此,培育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问题缘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的理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正式提出并不断深化。这一理念以责任、公正、平等、自由、包容、和解、人性等为核心价值,通过传播各国的地理、经济、文化和政治等知识,适应日益擴大的国际交往的需要,从而实现各国及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的人们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对全球性问题达成共识,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正确认识国际交流与合作,了解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潮流,以树立共生共存的意识。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同时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现在这样紧紧相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缩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只有携手合作,才能推动人类发展进步。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使各个国家摒弃分歧、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所关注的重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其国际理解素养,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二、逻辑起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国际理解素养的定义为: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由此可见,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文化理解是国际理解的关键。国际理解如同一条大河,汇合多条河流,最终流入大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要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在教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题: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荆楚大地肆虐。中国的疫情牵动着国际友人的心,国际社会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日本友人在给湖北的捐赠物资上写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有人认为,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更懂修辞,更懂文化,不像我们都是用粗浅的口号。也有人认为,在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这样容易脱口而出、振奋人心的口号。你怎样看待上述两种观点?

笔者在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掌握书本知识点,同时有意识地融入文化理解、文化平等、文化交流与交融等理念,让学生明白文化具有多样性,这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我们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同时也要讲好中国故事,做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国际理解素养。

三、培养目标:全球意识,国际视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势不可挡,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在全球化时代,国与国经济上相互关联,文化上相互交流、交融。学生必须学会用国际眼光看待问题,站在全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全球性问题和国际议题,做爱和平、讲正义、有担当的“地球村”村民。

在教学“面对经济全球化”时,笔者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当下国际热点话题,精心设计了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是经济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的开始”的辩论赛,让学生驰骋想象,拓展思维,展开辩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加深了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个重大的外部冲击,必然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严峻的疫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多重冲击,掀起了一股席卷全球的逆经济全球化浪潮。但我们也应该理智地看到,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世界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疫情促进了“在线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型业态的发展,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模式,为人类迈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长期停滞,反而会进入新的、更好的阶段。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危机,我们必须增强全球意识,正确认识国际关系,通晓国际规则,加强全球合作,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性挑战,实现全球共赢。通过把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逐步形成“世界公民”的意识和国际理解素养。

四、愿景使命:千里同好,命运与共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世界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各国人民应携手努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国际理解教育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新使命。“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鲜明的价值取向,让国际理解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价值引导的突出作用。

在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笔者呈现了以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肆虐时,中国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温暖:巴基斯坦不惜掏空抗疫医疗物资库存支援中国;俄罗斯雪中送炭;伊朗外长率先声援中国;日本民间向中国武汉捐赠1000万只口罩,这是第一批来自国外的支援物资……

材料二    当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却在其他国家肆虐时,中国积极助力全球抗疫,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担当。从2020年3月1日到4月4日,中国共验放出口价值102亿元的主要疫情防控物资,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向意大利、伊朗、伊拉克等国派遣专家组,向美国、韩国、日本、巴基斯坦等国捐赠防疫物资……

两组材料的呈现,让学生明白了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之中,各国的公民同时也是世界的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是本国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同时也服务了自身的利益。抗击疫情符合全球的利益,也符合各国的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在这场全球性灾难面前,各国都应该摒弃分歧,携手面对,共同抗疫。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因此世界各国必须携起手来,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共同佑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我们要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毕竟,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身上所担负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这些,正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给予关注的。

国际理解教育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与发展的需要。当今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本国本土范围。只有认知并理解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才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培育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是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因其独特性而成为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最佳平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融入国际理解教育,使学生逐渐提升国际理解素养,为他们成为具有乡土情怀、国际视野,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学生多元文化觀和国际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构建相互包容理解的世界。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姜英敏.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及其问题 [N].中国教育报,2O07-5-5(3).

[3]  郑彩华.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国际理解教育及实施[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2):29-31.

[4]  姜敏英.全球化时代我国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1):87-93.

猜你喜欢

国际理解教育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措施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