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课程思政在卫生士官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2傅世祥杨士田谭立国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诊断学士官教员

席 青,唐 婷,傅世祥,杨士田,谭立国

(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战救医疗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各大医学院校包括军队院校相继开展思政教学,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和教学经验。在医学“大思政”的背景下,这些成效将医学教育水平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然而,对于卫生士官诊断学思政教育的改革和探索还相对欠缺,因此,卫生士官诊断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改革尤为重要。

1 卫生士官诊断学教学的特点

诊断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电图基础、病历书写及实验室检查,依据相应的临床表现,提出可能的诊断。平时可以帮助战友解决疾病问题,战时能够快速展开检伤分类,为抢救伤员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是卫生士官学员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旨在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1]。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及技术,更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爱伤观念和人文情怀。

2 课程思政融入卫生士官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军队医疗机构体制编制的改革,卫生士官在部队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基层医疗机构中的骨干力量[2]。卫生士官作为我们军队卫生后勤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需具备合格的战伤救治技术,平时承担着保障广大官兵身体健康的职责,在基层部队卫生建设和现代化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此,抓好卫生士官队伍的品德修养和质量建设至关重要。

军队卫生士官学员医学基础较薄弱,对诊断学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也较困难,故学员投入临床实践时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或死板重复课本知识,难以形成完整的临床医学逻辑思维。这不仅打击了卫生士官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使其难以形成满足任职岗位需求的技术和能力,在战现场环境下更是难以迅速有效开展检伤分类,延误抢救时机,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如何做到以伤病员为中心,学会尊重和关爱患者,掌握问诊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体格检查,是我们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卫生士官学员的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能力的提升,又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建设,真正建设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卫勤保障人员。因此,在卫生士官诊断学教学中提出课程思政至关重要。

3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见表1)

表1 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方案

(1)用白求恩精神育人。我校创建80多年来,始终坚持用白求恩精神建校育人。在绪论的学习中讲述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旨在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身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使命,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传承白求恩同志“精益求精、热忱负责”的精神,使学员了解到临床诊疗中准确诊断的重要性以及在战现场环境下快速诊断的必要性,要求学员从一开始就要树立学好诊断学的信心,引导学员更好地适应卫生士官岗位,恪守医学生准则,成为德才兼备的卫生士官人才,为祖国、为部队、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程讲述过程中,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作为价值追求,激发学员学习热情,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引领学员树立远大的专业追求与理想抱负,提升学员爱国主义情怀。课程中涉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新冠肺炎期间无数医务工作者包括我们军队的医务人员默默奉献守护人民的健康,从而培养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和热爱。

(3)强化爱伤观念和人文关怀。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培养学员对受检者的关爱意识。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员除讲授专业的体格检查技术外,还要不断强化和渗透爱伤观念和人文关怀。比如:查体前先把手搓热,查体结束后记得把掀开的衣服放下;听诊前先捂热听诊器体件;对女性患者的检查,要注意保护隐私;对不适的战友给予适当解释和相应安慰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加有利于操作检查的进行和疾病的诊断,也大大减少了医患矛盾。在战现场环境下对战友的一句关怀问候,有时甚至可以起到安慰、治愈的作用。

(4)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分析、解决问题。人体是一个整体,有时候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的是错综复杂的,也是不断变化的[4]。这就要求学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检查技术,同时具备辩证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看待问题,学会分析各种症状和体征,兼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避免误诊、漏诊。例如不能单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看到“恶心、呕吐”就只考虑消化道疾病等。

(5)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实验室检查过程中,讲述心电图机的发展史、X线的发明等,展现科学先辈上百年来的奋斗历程,使学员进一步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数先辈孜孜不倦、艰辛奋斗的成果。

4 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

(1)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入思政教学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授课时可以借助标准化病人和标准化模型进行实操练习。采用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可以在锻炼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员的爱伤观念、人文关怀和医患之间的沟通能力,消除学员直接面对真实伤病员的紧张和不适感,为其真正进入临床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借助标准化伤员,模拟战现场环境,重现真实案例,熟悉抢救流程及检伤顺序,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救治效果。

(2)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上思政课不能简单拿着文件宣读,医学人文本身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需要教员去挖掘、去寻找,要善于找故事,更要学会讲故事,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选择典型案例、重要人物、真实病例融入其中,经过对思政元素的整理、组织和提炼,将故事和专业知识巧妙融合,既能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能深化学员对大国情怀、工匠精神的认知,引发“共情”,增强学员探索求知的信心。

(3)注重教员队伍建设,提高教员思想文化底蕴,加强教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员的思想文化底蕴,是思政课程应用的前提和首要举措[5]。教员作为军队医学院校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践者,也是学员的主要引导者和影响者。所以教授诊断学的教员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因此,鼓励广大教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人文医学和心理学,同时增加思政培训和集体备课,增加教员思政教学考核,充分提升广大教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树立“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理念,将专业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人文情怀培养一并讲授和传承。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础支撑,医学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拓展,两者高度统一于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5]。在诊断学授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合理规划教学设计,采用多样性教学手段,深入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一批适应部队需求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诊断学士官教员
目标军营,出发!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校长问题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技能操作教学中的探究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晚安,教员先生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