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2-03-22曾朱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教学模式

曾朱玲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连续发文,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到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如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各行各业培养了众多人才,在产业与经济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产与教、工与学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冲突,教学成效评估困难,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效等问题。而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为学生知识学习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响应教育部号召,各大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不仅能及时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通过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发现不少地方存在对“停课不停学”的认知偏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如部分教师把线上教学理解为基于网络平台的直播教学,把传统课堂挪到线上,或者只是把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发布作业、PPT、教学视频,收作业、实验报告等,这些方式都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此外,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践,也凸显出线上教学常规化运行机制尚未成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学主体相对单一、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把握、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低等问题。因此,随着疫情情况逐渐好转,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对混合式教学进行改革,如何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更好地发挥应用实效,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2 研究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学界对在线教学的研究颇多,也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从研究结果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能较好契合当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发展需要,特别是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作用。然而,相对于单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成功实现与校企合作的跨界融合,尽管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但仍存在理论性探索较多、实践应用较少的情况。同时在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学界探讨较多的是单纯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优化,且较多进行理论性分析,实践应用情况探讨较少。而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不仅是我国教育系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延期开学所实施的应急之策,是我国高校在线教育能力的试金石,也是高校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的助燃剂,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除对纯线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及对策探讨之外,从长远来看,更应该借此机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能适时根据情境变化发挥教学实效的问题。因此,对高职院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性探讨,需紧密结合我国当下职业教育重大发展战略趋势,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以引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这将是一个需要讨论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着眼于个案研究,以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服务沟通技巧课程为例,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新时代混合式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 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学的主体主要为教师与学生。笔者结合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色,与养老机构资深工作者进行合作,将传统“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多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基于工作任务导向及教学过程视角进行整体的模式设计。整体设计思路见图1。

图1 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一般过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笔者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将教学流程分为前端分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3个环节。(1)前端分析。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研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思路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进行知识点分解、教学情境设计及教学资源开发等。(2)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前端分析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及任务情境,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3)教学评价设计。笔者将现有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修订完善,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课程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并从教师、企业专家、学生等多主体角度进行他评、互评、自评等立体化的全过程评价,以更好地分析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提升教学质量,具体见图2。

图2 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4 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为检验基于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笔者以老年服务沟通技巧课程为例,以2019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前端分析、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3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实践分析。

4.1 前端分析

教师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沟通,在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该专业以往学生在养老机构等实习表现情况,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见图3。

图3 老年服务沟通技巧课程基于典型工作岗位任务的学习内容

4.2 教学活动设计

在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习内容,教师在智慧职教云上搭建课堂,并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下面以该课程中的“老年服务中的电话交谈”情境内容对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进行介绍。

课前,教师邀请企业专家共同进行集体备课,设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企业专家分享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工作者在电话交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往届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情况,教师结合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节课学习的能力目标,为学生能根据情境要求给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电话交谈。并根据该能力目标,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根据学习目标,在对学情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并将学习任务提前一周发布到职教云平台,学生登录平台了解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学习。具体操作流程见图4。

图4 “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三位一体进行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课中,教师通过“导、展、学、练、用、评”这6个环节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以促进知识点的巩固与提升。首先,教师以微课视频导入,以直观形式引起学生对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与老年人进行电话交谈可能存在的困难,引发其对解决对策进行思考,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安排。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任务展示。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形象地展示在老年服务过程中电话交谈的程序、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并通过组间互评的方式进行组间协作式学习。教师在学生课前任务展示的基础上,以经典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再次以小组合作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实训。根据企业专家课前提供的社区重点老人信息,学生以社区志愿者的身份分组对社区重点老人进行电话探访。学生根据课前小组查阅知识及教师梳理的知识点设计电话访谈提纲。在电话访谈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组间互评,并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邀请企业专家实时进行线上指导。学生将电话访谈记录提交至职教云平台,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登录平台查阅、批改。具体操作流程见图5。

图5 基于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过程

课后,学生登录职教云平台查看教师及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并在平台上发表课程学习评价及学习总结。从学生评价结果来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训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也培养了敬老爱老孝老的服务意识及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职业素养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4.3 教学评价设计

为有效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研究进行了全过程、多主体、立体化的教学评价。其中,在课前,教师通过评价量表了解学生对电话访谈的自我评价情况,并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学生课前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情况。课中,学生在小组实训过程中进行组间互评及组内评价,实时反馈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与企业专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也进行适当点评。课后,学生在职教云平台进行自我学习情况总结,并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登录平台,了解学生评价情况;企业专家登录平台,查阅学生访谈记录并进行打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更科学地反映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评价过程见图6。

图6 “全过程、多主体、立体化”的评价过程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