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进探究

2022-03-22梁妍娇王平梁英

大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成果

梁妍娇,王平,梁英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 100044)

一、研究背景

OBE 是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认为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而进行的。此理念于1981年由Spady 等人率先提出,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认可,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目前已成为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盛顿协议也全面接受了OBE 理念,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因此基于OBE 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OBE 教育理念主要概括为四个问题:(1)学习成果是什么?这里的学习成果不仅是学生所了解的内容,还包括能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可能涉及的价值观或其他情感因素,是学生内化到心灵深处的过程历程。学习成果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2)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成果?这是确定学习成果的思考源头及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负责自己的学习,学习动力来自学习产出的不断反馈和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强调学生为结果而学习。(3)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成果?通过构建与学习成果对应的课程体系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果。强调研究型、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过程需互动并持续改进。(4)如何评估学习成果?这里的教学评价聚焦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上,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强调对每个阶段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可持续性评价。

大学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是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准备的重要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和好坏对未来职业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目前已有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OBE 理论可以利用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产出,强化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完善评价标准,改善学习反馈。本文以OBE 理念为基础,对已有的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改进,以期改善这一问题。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生涯教育于20世纪初发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作为“舶来品”的新兴产物,虽然一直受到各方面重视,但直接套用国外理论与方法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课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效果不够显著,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下简称“职涯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清晰

高校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一般为选修课,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中,对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概念,无法设身处地的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应该获得的知识,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目标不清晰,获取相应的学习成果较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理论化

当前全球化、信息化带来了高度复杂的环境,职业环境迅速发展变化,职业形态不断创新,工作岗位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强,国内已有的职业生涯课程多以特质因素论、霍兰德类型论为理论基础,以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世界、生涯决策为设计思路。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实践过于理论化、部分职涯课程的授课内容仅是对理论的生搬硬套,未结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形势,授课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案例法等为主,未凸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无法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虽然部分课程通过多样的活动体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活动设计不够与时俱进或学生对活动背后的意义认识不够。而常见的企业参观、实地考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方法也只是流于形式,出现为了实习经历而实习的情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单一化

当前大多数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评价形式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考查学生到场率、回答问题次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成绩主要以提交的结课论文或生涯规划书评分。教学评价着重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形式过于单一,无法体现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析,忽略了对阶段性教学成果的评价。

在此背景下,职业生涯课程容易变为纯理论课程或纯活动体验课,学生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求获得较高的分数,容易忽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将职业生涯课程理论与实践融合、与国情社情结合、契合学生需求、适应当今职业生涯发展特性,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升学生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OBE 理念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教育理念,为职业生涯课程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角度。

三、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改进建议

基于OBE 理念的课程设计理论是先设定课程预期目标,根据预期目标反向设计教学模式策略和成果评价标准,教学实施后通过评价核准预期目标达成度。基于此理念以及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学目标层次化

职业生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能够运用相关方式方法在不同阶段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和生涯管理。过高的目标容易使学生放弃,过低的目标使学生无法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获取相应的学习成果,根据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和OBE 理念中学习成果的内涵,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目标意识—知识掌握—全面发展”,按照“三步走”战略将课程目标进行再次对应分解。

首先是意识树立阶段,第一步树立目标意识,了解就业去向,建立个人生涯发展责任意识;第二步,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职业法律观,正确认识相关专业;第三步,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为个人成才和社会需要付出努力。

其次是知识掌握阶段,第一步,掌握探索自己、探索职业环境、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第二步,了解社会环境需求,相关行业或目标企业的发展趋势;理解科学职业价值观及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法律观的内涵;掌握探索职业价值观和生涯决策的方法;第三步,了解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理解职业世界不断变换的态势,了解就业政策和法规,了解职场基本素养,掌握合适有效的求职应聘技巧。

最后是全面发展阶段,第一步,能够运用相关方法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对大学四年学业和未来发展形成初步的目标构想;第二步,能够运用相关方法探索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好生涯决策和职业定位;第三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能力,提高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实用化

OBE 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最终的学习成果不仅是知识层面,还有能力和意识等层面的提升。因此,职业生涯课程不能简单地从理论传授入手,而从学生的实际生涯问题和困惑入手,先赋予学生课程学习动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进行理论和方法的传授,然后进行能力训练,确保学生能够运用相关方法工具解决当前生涯问题,促进学生行动或意识的改变,提升其生涯规划和生涯管理能力,最后形成学习经验,用于指导解决自身后续的生涯问题,整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形成闭合回路。其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定位的能力、对职业的认知能力、了解相关职业要求掌握的核心专业技能等,从而可以使学生在对自我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掌握核心技能,获取心仪的职位。

不同年级学生存在不同的生涯问题和困惑,例如,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树立职业目标,中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培养求职技能,因此职业生涯规划需针对性开展。根据职业生涯课程目标,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按照上文提到的教学内容设计逻辑,以不同阶段的实际生涯问题展开,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授课。

(三)教学组织阶段化

将学习任务分为课前阶段的线上自学反思及测评调研、课堂阶段的沉浸式学习和课后阶段的探究式学习。课前阶段进行测评调研可实现课堂针对性教学,将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让未接受过职业发展教育的学生自学。课堂阶段采用“情境沉浸,分享探究”的教学策略,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组织,通过问题引入,创设以真实问题解决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训练自主探究理论知识,辅以教师总结、点评等形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行动热情。课后阶段提供拓展资源并布置实践提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落实行动,提升能力,详见图1,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在课程实施阶段,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进,课后利用相关的资源进行课内知识深化,实现知识的学习、掌握与深化。

图1 教学组织阶段化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1.多课堂联动

采用多课堂联动形式开展教学,不同课堂间学习成果、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互补和互认。第一课堂为理论性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掌握生涯规划和管理相关知识。第二课堂为学生参与的各类相关活动和社会实践,如生涯工作坊、生涯体验周、模拟面试大赛、就业实践、企业调研实习等,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后的深化和反思。第三课堂为网络微课、相关讲座、职业测评、阅读相关文章书籍等,重在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对专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手段

职业生涯课程教学需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以探究性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主。如采取视频案例、情景扮演、模拟演练、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卡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展现特长和能力,在活动体验中学习认知。在同一堂课中,教学手段也需多样化,讲授时间和活动时间应合理安排,根据脑科学规律设计如课间休息、肢体活动等变换方式。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设计的所有活动要紧贴课程目标,环环相扣,注重对活动后的总结深化,对学生个体表现给予个性化点评。

3.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灵活调整授课方式,如理工科学生偏理性,逻辑性强,做事严谨,可以研究性教学为主;文科学生较感性,想象力丰富,做事灵活,可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素材案例要贴近学生,新颖、与时俱进,能让学生有代入感,更好地融入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更要让他们意识觉醒,态度改变,有所行动。

(五)教学评价体系化

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全程式和多元化考核方式,详见表1。可将评价分为整体表现、课堂实践训练任务、课后实践作业、学生自评和互评、在线慕课资源使用、第二课堂活动拓展等多个环节。课堂多个实践任务训练和课后实践作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职业发展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评分有效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尽量避免学生为了拿学分、拿高分而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考核形式,拓展考核指标。

表1 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找到自身职业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增强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有的问题进行相应改进,完善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助力其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成果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