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2-03-22李新亮任宇星李继鹏

大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文化活动

李新亮,任宇星,李继鹏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新阶段,校园文化作为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着力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到关键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包括校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校园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以及日常生活方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国高校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分校区建设作为高校加快发展步伐、完善科研环境、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建设力度也日益加强,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论性研究和分校区校园文化问题分析,进一步分析其有效建设路径。

一、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对校园文化的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某个人的主观愿望,而主要取决于客观现实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具有伴生性。高校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组织,校园文化是高校所属地所处时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先进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整合后的具体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日益频繁的学术交流和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涵养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于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校园文化的教育性体现在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长期持久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与其他亚文化相比,其特点在于功利性较小,使得校园文化更具对人类社会关怀的人文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批判性并不会影响校园文化的继承性,而是一种类似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螺旋上升过程。在这种社会最先进的思想以及尖端的技术的产生与更新过程中,校园文化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

除了校园文化本身具有的伴生性、继承性、社会性、多元性、教育性、人文性、人文性、创新性之外,分校区校园文化还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可塑性强等特点,因而基于校园文化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二、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高校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过去十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文化和亚文化都迎来传播发展的红利期,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却一直不温不火(图1),关注热度甚至逐年递减,在社会对校园文化整体关注度较低的情况下,分校区文化如何逆势生长,其面对的问题和有效的途径是值得深思的。

图1 2011- 2021 校园文化词条搜索指数

图2 2021- 01- 01——2021- 11- 15 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搜索指数对比

(一)分校区文化底蕴较为薄弱

分校区大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近修建完成或开始修建的,在异地办学过程中,师生基础教育教学活动设施和基本生活设施能够很快建设到位,但是在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标志建筑、标志性物件、校园形象方面都有些落后。分校区缺少文化积淀,文化基础薄弱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因而大多数分校区在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部分分校区关注度和认可度较低

由于分校区建设时间较短和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部分社会人士对分校区的认可度和关注度仍然较低,例如在国内某搜索引擎搜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时,联想词多为其前身、办学层次等联想语句,在图二展示的总体搜索指数变化趋势上北京师范大学与珠海校区是相近的,但前者在2021年(截至十一月十五日)的搜索指数高达7944,后者仅为627,相差近十二倍,这与该校的资金与资源投入程度是不成正比的。

(三)主分校区校园文化出现分流

在工具理性导向下,大部分大学在进行多校区办学过程中,新校区普遍存在校园母体文化(即大学主流文化)传播缺失的问题。这样一来会逐渐在新老校区间形成风格迥异的亚文化。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主校区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深圳校区等高校,由于地理上实在相隔过远,甚至分隔南北,其属地各有各的生活习惯,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思想,学生之间交流也因地缘原因极不便利,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主、分校区文化分流的现象。搜索指数所展现的用户画像中两校区是迥然不同的,可以说部分教师和学生已经认可了分校区亚文化,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主流文化建设形成负面影响。

(四)分校区周边生活不便导致学生心态波动

由于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分校区大多不得不选址在城市边缘和城乡结合部,治安欠佳、文化断层、交通不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学生和教职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诸多不便,使其对分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甚至对分校区本身产生抵触心理。

(五)新媒体平台使用不足、不当

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体的重要,但其发布的内容大多杂乱无章,缺少主题和思路,没有风格特色,在账号的运营上缺少统筹思考,部分高校各级学院、各级学生工作单位和学生组织都开设了各自的社媒账号,但是往各自为战,所发布的内容多有重复和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互联网传播方式和品牌效应。

三、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明确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管理者和策划者要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必须根植于中国大地,除了把握好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备的继承性、创新性、包容性、多元性、先进性等特征外,还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校园文化活动既要兼容并蓄,又要明晰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做到多元性与主导性相结合,鼓励确实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未来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举办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但面对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外来文化元素,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学生被不良文化影响。

(二)多形式、宽领域、广角度地打造分校区校园文化

要培养有利于社会的多样化人才,在建设分校区校园文化时,高校就要注意到多形式,宽领域,广角度的方法。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和策划者要深入学生群体,切实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所需,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多形式、宽领域、广角度,指的是分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形式要多样,涉及领域要广泛,争取让不同文化背景、专业背景、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至今,形式已经十分多样,包括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活动、心理咨询等。

(三)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主校区的承继和创新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状态,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延伸性等特点,这也要求跨区域的多校区大学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继承学校传统的、优秀的文化精神,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的创新力度。高校要对分校区和老校区的发展现状、文化内涵和校区特色有着充分理解和认识,在分校区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既要强调全校文化在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一个学校、一个品牌、一个文化传统、一个精神理念,也要凸显出分校区的地域和文化特色。这一方面可重点体现在校园文创产品上,利用其符号性、叙事性等方面的特点完成球主校区校园文化的承继与创新。

(四)科学规划主分校区校园文化发展

在决定发展校园文化伊始,学校有关部门就应当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发展规划、专业特色、属地文化传统、已有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等诸多因素,制定科学的、统筹的、可持续的、具有前瞻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和相关方案。在制定方案时,高校要充分听取师生校友的意见建议,进行专业的品牌策划和战略分析,制定出一份符合校情、科学有效的长期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学校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在学期或学年伊始,学校相关部门需要对整个时期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以克服其零散性和即时性,以符合主旋律、有组织的活动为主线,以学生自发策划的活动为枝干,确保整个学期校园文化活动时间安排妥当,主题积极向上,内容丰富多彩。

(五)科学借助网络传播和发展校园文化

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时,高校要充分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校园文化和先进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并通过短视频录制等方式宣传本校的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增强同学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突出网络的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充分地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第一,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当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策划能力,只有活动本身新颖有趣,贴合学生的思想生活,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传播的热情,深入开展用户调研和用户分析,了解自身优势、特点和短板,制作出高水平、高质量、思想积极向上、内容丰富有趣、受众全面广泛的作品。第二,活动策划者要了解当前主流网络社交自媒体的运营方式和运营规律,在策划活动之初就设计进自媒体的切入点,创作点。第三,除了运营主流社交媒体外,还应充分完善校园网的建设,不断充实其内容并提高其质量,不仅可以使校园内的信息得到快速的共享与交流,还可以用来引导和规范学生健康的上网行为。

(六)建立健全分校区校园文化活动制度

完善和明晰分校区文化活动申请和审批流程,既方便学生的申请,也能大大减轻高校的管理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办公软件等在线审批审核方法,在保证安全监管、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申请审批流程,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便利提供便利,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成就感,将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权,组织权最大程度还给学生的前提下,要对校园文化活动及其开展的载体进行严格的落实审批和监督作用以确保其安全有序地进行。

四、结语

分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科学的发展路径,将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一定可以力创造出一种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文化,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文化活动
“六小”活动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活动随手拍”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