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市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调查及对策

2022-03-21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昆山市收运厨余

艾 萍

(1.苏州市昆山生态环境局;2.昆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江苏 昆山 215300)

多年来,昆山市居于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之首,注重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目前,昆山市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昆山市的资源消耗量和废弃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为了建立和健全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1-2],有必要深入调查和研究昆山市现状环境卫生水平,对昆山市生活垃圾处置事业进行长远谋划和统筹考虑。

1 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现状

1.1 生活垃圾清运量

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持续推进等因素影响,昆山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2 107.7 t/d 增加至2020年的2 611.8 t/d,全部采用焚烧处置方法,其中2020年较2019年垃圾清运量下降400 t/d,垃圾减量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调查的2020年各月的垃圾清运量统计,垃圾高峰一般出现在7-8月,主要原因是夏季天热,瓜果大量上市,居民产生的垃圾中瓜皮比重较大,且含水率高。经测算,垃圾清运的高峰系数为10%~20%。

昆山市生活垃圾人均清运量约为0.97 kg/d。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它与昆山市经济情况、人民生活水平、能源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3-4]。根据江苏省其他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调研结果,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最高,不低于40%,进入环卫系统的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比例很低。

1.2 收运系统现状

1.2.1 垃圾收集情况

居住小区方面,居民自行将生活垃圾投放到就近的垃圾分类亭(房);环卫作业部门或第三方公司通过小型垃圾收集车将其送到区域内所属中转站,压缩后采用5~8 t 配套运输车将生活垃圾运输到昆山市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垃圾收运属于有偿服务,大多采用3~5 t 压缩车收集,直接将其运输到垃圾焚烧发电厂,另一部分由人工上门收集,然后将其运输到生活垃圾转运站,再统一运输到垃圾焚烧发电厂。2020年9月,昆山市沿街区域等开敞空间实现“全面撤桶”,采用定时上门分类收集等方式,以减少城市污染源,提升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各区镇垃圾收集主要依托垃圾桶或分类亭(房),居住小区的生活垃圾由环卫所、第三方收集并运至转运站;沿街居民、商铺、企事业单位及景区的生活垃圾由环卫所安排人员上门收集,然后运输至转运站,垃圾压缩后用配套车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农村垃圾由保洁员收集至垃圾房、垃圾池或垃圾收集点,采用农用车、换桶车等车辆将其运输至转运站,再转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燃烧。

厨余垃圾主要有3 种收运方式。一是利用厨余垃圾专用车定时定点收集,将其直运到易腐垃圾处置站;二是机关事业单位配置厨余垃圾处置设备,产生的厨余垃圾直接倒入设备进行细菌发酵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因为终端处理能力不足,厨余垃圾收集后混入其他垃圾,将其送往垃圾转运站,压缩后送至垃圾焚烧发电厂。

昆山市已建设13 处分拣中心,实现了各区镇的可回收物集中分类和规范运输。可回收物经过分拣打包后送往上海、浙江、山东、太仓等地的回收企业。

有害垃圾由环卫专业部门隔日或每周定时收集,由指定环保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1.2.2 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设施

昆山市共有生活垃圾中转站89 座,每日转运能力合计3 042.5 t,其日处理量介于10~60 t/d,大部分为小型转运站。昆山市生活垃圾采用焚烧发电处理方式,每日焚烧2 611.8 t,主要依托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规模合计2 050 t/d,实际处理能力为1 600 t/d,实际处理量为1 575 t/d,其他生活垃圾委托江苏省内其他企业进行焚烧处理。

2 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存在的问题

昆山市生活垃圾转运设施以小型垃圾转运站为主,均为敞开式作业,部分转运站压缩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存在臭气、污水、垃圾暴露等现象。转运站数量众多,缺少建设手续,同时存在用地规模较小、转运能力较低、邻避效应明显等问题[5]。随着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厨余垃圾不进入中转站,垃圾转运站将出现使用率下降等情况。现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置能力不满足高峰期及未来人口增长需要,急需增加处理设施规模。现状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分散,终端处理能力明显不足,需要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对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置。整体设施建设用地供给紧张,无法满足设施建设需求。

3 解决当前生活垃圾处置问题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方案

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围绕苏州市“大分流,细分类”的分类处理体系,全面开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收集,根据末端处置和方便市民投放的原则,对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餐饮店和宾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指导,同时提出分类收集对环卫设施设置的要求。

积极推广“一领四动”(党建引领、政府推动、全面发动、全民互动、部门联动)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按照《昆山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配套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居住区建设垃圾分类亭(房),按四分类要求分别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投放桶,设置在小区出入口等附近便于投放和收运的适当位置。积极推广内投外运、划定归集点、设置接驳点等新模式,实现外部收运和归集生活垃圾,减小内部流线交织干扰,避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有集中供餐的企事业单位须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投放桶;无集中供餐的单位须至少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投放桶,设置在单位出入口等附近便于投放和收运的适当位置。

公共区域沿街道路落实“撤桶”工作,一般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两类投放桶。公共区域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投放桶的数量根据公共区域大小和平均人流量设置。每逢重大法定节假日,须增加临时分类垃圾投放桶。

农贸市场设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投放桶,将其设置在便于商家投放、保洁员收集运输的位置。

农村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垃圾分类亭(房),可“一村一建”,可“多村合建”,在村庄适当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投放桶,保洁员定时将其收集运送到垃圾分类亭(房)。

3.2 强化分类运输体系建设

昆山市采用“清洁分类直运”的收运模式,以直运为主,转运为辅。前端收集从人力收集向机械化收集转变。小型转运站逐步取消,被替代为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配套分类收集,从混合收运向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运输转变。同时,逐步配套车载定位、实时监控等多方位信息化管理手段。

3.3 合理布局和建设转运设施

昆山市不再新增垃圾转运站,而开始建设一体化固体废弃物中转平台。随着清洁分类直运工作推进,垃圾转运站数量逐步减少,其逐步转变功能,用作垃圾分类宣传阵地、环卫作息场所、环卫车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等。结合生活垃圾收运工作,部分现状垃圾转运站用于配套5 座大型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作为小区密集区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的接驳点。

昆山市建设了5 处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其分别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张浦镇、锦溪镇,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中转,可回收物分拣、有害垃圾暂存,内部进行合理分区管理。一体化固体废弃物分类中转平台合理布局,实现8 km 服务半径市域覆盖。

3.4 加大生活垃圾的处置能力建设

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鹿城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建2 万m2飞灰填埋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配套5.4 万m2飞灰填埋场。同时,开展第三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工作。

采用餐厨废弃物与废弃油脂一体化处理模式,利用堆肥工艺,规划3 处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昆山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协同处置200 t/d 餐厨废弃物,两处生物质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各处理100 t/d,合计200 t/d。改造横长泾路易腐处理站,建设生物质资源利用研究中心,对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兼顾废弃油脂处置。

3.5 开创生活垃圾的数字化管理

建设昆山智慧环卫业务管理平台,采用云服务模式进行统一部署,服务昆山环卫部门、相关环卫企业及公众。智慧环卫平台的业务功能通过组件化、模块化的方式可以根据业务管理层级灵活配置,与业务职责要求自由组合。规划期限内,昆山智慧环卫业务管理平台可建设的业务系统包括业务管理类和公众服务类两类。业务管理类包括生活垃圾焚烧监管系统、餐厨废弃物监管系统、建筑垃圾监管系统、粪便监管系统、一体化中转平台监管系统、环卫应急指挥系统、环卫大数据分析系统、环卫管理移动应用等业务系统。公众服务类包括智慧环卫服务门户(业务受理、信息查询)、公厕查找移动应用、环卫外包监管系统等服务系统。

猜你喜欢

昆山市收运厨余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两块矿石
凌绝顶
雪莲
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菉溪小学活动掠影
浅谈中国厨余垃圾商业再利用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