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三维探讨

2022-03-21朱子含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维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朱子含

摘   要: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的逻辑必然。从践行主体来看,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文化人才是其力量主体。从实践路径来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厚植文化定力、增强文化自信。因此,从以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文化自信、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以文化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自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实践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三维;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1673-291X(2022)05-0147-03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实现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进而以文化助力实现民族复兴?围绕这些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要以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和文化人才为主力军,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厚植文化定力,增强文化自信力,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

文化自信的出场逻辑主要是阐述新时代文化自信提出的内在逻辑,具体从理论基础、历史根源和现实需要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文化思想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地位作用的重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毛泽东曾指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强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1]以批判的态度来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江泽民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认识到必须要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明确了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方向。胡锦涛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进一步将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相联系,明确了文化自信的奋斗目标和未来意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更加注重“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以什么样的文化内容引领人民”,明确提出“文化自信”这一重大命题。无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还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在继承文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化的地位作用、文化发展方向和价值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实现由“文化服务人”向“文化引领人”的重大转变,体现对文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丰富文化自信的内涵。

(二)历史根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底蕴深厚而又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培育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特质,承载着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基因。这种底蕴蕴含着超越时空的魅力,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根源。

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习近平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是孕育于传统文化并又吸收其精华蜕变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基因,这种优秀的文化基因在当代中国实现了传承弘扬。从民本思想到如今深入人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从“天下大同”到“中国梦”的诠释,从“仁政德治”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等,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基因得到现代表达方式的闪耀光芒。这种“活”的精神基因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精神,涵养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是孕育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思想的母体和摇篮。

(三)现实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必然

文化自信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最终旨归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精神力量,能够以坚实的经济硬实力和坚定的文化软实力实现我们百年来的夙愿。

一方面,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自信引领现代化建设。当前,我们大踏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进,此刻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共同发力,更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提供精神支撑。

另一方面,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文化自信的使命和目标在于把我国由文化大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不仅体现在内部文化生命力的蓬勃,也体现在外部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特别是文艺创作出现有“高峰”缺“高原”的现象。另外,我国对外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不高,如何让更多表达中国话语、阐释文化形象的作品走出去,如何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到真实的、不添加任何“滤镜”的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亟待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软实力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和文化强国提供精神力量,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二、践行文化自信的力量主体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关键力量主体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筑牢文化自信的主体根基。

(一)以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引领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因此,党员干部是最有底气和信心实现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凭借“敢叫日月换新天”和舍生忘死的革命斗志战胜了内敌外患,并依靠敢于创新进取的精神斗志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永承初心、敢担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行。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笔,谱写出中华盛世的百年华章。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底气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力量主体来坚定文化自信。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必须坚定文化自信。”[2]坚定初心和使命,牢记“我们是从哪来,为了谁,依靠谁”,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明确政治信仰,减少贪污腐败现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同时,党员干部要依靠理想信念,以先进性带动大众性,引领人们朝着正确的文化方向前行。

(二)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的广泛认同和承继发展,而且充分体现为人民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主动性和创新力,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现代性的表达方式并赋予其丰富内涵,从而适应和推动新时代的发展。

随着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中国处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风口浪尖,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冲击和威胁,一些西方国家更是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暗地里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另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文化自信和我有什么关系”。其实,文化自信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其背后是全体中国人民汇聚起的磅礴力量。只有充分认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并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懈努力,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对传统文化积极改造,才能使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使民族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做到文化自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行,使人民的文化主体意识充分迸发。

(三)以文化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离不开文化人才的创新创造。一方面,中华文化是文化人才创作的思想源泉。绵延不断、历史悠久的文化是一座思想文化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宝库,广大文艺工作者可以尽情在这片天地里吸取资源、挥洒笔墨,寻找符合时代进步和人民需要的丰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创造力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力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人才要发挥创造力和独创性,不仅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还要将其内容的创新性发展,赋予现代性内涵,创作出真正有骨气、有生命力的作品。

思想文化创作也离不开人民的实践活动。当前,文化创作领域出现一些原创性不高、“昙花一现”的快餐文化,这种文化浮于社会热潮表面,未能与人民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原创性和生命力。人民群众酸甜苦辣的生活实践正是文化创作最坚实的土地,只有真正俯下身,深入人民的生活,体验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做,把人民的现实生活与自身的创新力相结合,所创作的作品才会是人情味和生命力兼具的优秀作品。因此,文化人才要发挥其创新创作活力,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自身,真正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将人民的所思所想倾注于笔端,将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挥洒于笔墨,创作出立之后世、传之后人的精品力作。

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在全面理解文化自信提出的逻辑理路、践行主体的基础上,主要从指导原则、基本方针、价值构建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

(一)指导原则: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主流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凝聚力。当下,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冲击着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辨别意识形态渗透的能力和定力,加深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认知和认同,凝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识,从而巩固我们的主流文化,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力。马克思主义决定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引领文化发展的内容和方向,要结合时代条件发展适合社会进步、满足人民需求的文化,发挥其对文化自信管大局、管长远、管方向的引领作用。

(二)基本方针: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进文化认同

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治国理政的精髓。那么,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还能继续发挥余热,贡献其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举措和方法。

我们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成。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并对其充满认同和尊重,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谈创新,否则,没有很好的继承基础和深刻的认知而空谈创新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现代性的内涵和表达方式,使之推动时代的进步和满足人民的精神所需,这是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的最终旨归。另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是一个“破立并举”的过程,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不应该盲目否定或全盘接受,而应该抱着理性的态度去认知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价值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

当前,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国交流联系愈加紧密,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念也甚嚣尘上,不断冲击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如何在多元文化思潮中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根本表现和核心内容。价值观是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核心理念,人们的外在行动和表达出来的心理情感、思想意识都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深层次文化精神的体现,在文化自信中具有“塑造灵魂”的作用。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中心,培育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人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把握主流价值观念。同时,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支点,引导人们树立起对国家的坚定信念和终身的精神依靠,加强对党史的认知、对党的热爱与敬仰。人们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达到心理上自觉、思想上认同,才能在实践中笃定践行;只有对核心价值观充满认同感和自信心,才谈得上坚定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8.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6.

[责任编辑   妤   文]

3855501908234

猜你喜欢

三维实践路径文化自信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