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研究

2022-03-19吕君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财务管理

吕君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研究

吕君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财务处,广东广州,510640)

传统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满足目前创新创业实践对大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需求。在分析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基础上,按照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理念融合渗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统一的思路,对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课程教学方法以行动教学法为主,强调财务管理理论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应用,并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测评方式进行考核,以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综合能力。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具备科技知识和创新热情的大学生群体渴求实现创业梦想,《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随之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高校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课程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较多弊端,本文在分析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进而探讨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路径与实践,以期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相融合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专业教育的内涵体现在“专”上,是与经济社会需要的某些专业技能相互呼应的学科教育,具有“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规律性”的特征。高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现通识教育的特点,具有跨学科性和实践性,是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它包含创新和创业两层含义:一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锻炼与拓展,培养其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涉及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等能进行变革与推进。二是创业教育。创业强调创新意识与创业活动的内在价值统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续,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素质和技能,使其将创业意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转化为成功的社会实践。综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二者相互支撑和融合[1],一方面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落地方面的重要手段,各类专业知识的培养为创新创业能够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创新创

业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专业教育的升华,是多专业融合的一种成果。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内涵与外延上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相契合,能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适用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深度融合。基于此,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基于国家政策导向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要求“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提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明确要求高校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019年,教育部再次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示范高校要积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国家政策为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给予了方向指引,由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财务管理涉及创业项目的选定、风险投资、资本运营等,需要应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在国家强调“专创融合”的政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理念深度融合有着正确的政策导向。

(三)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符合现实需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云计算、AI智能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突破传统的各种高科技创新概念层出不穷,创新创业指向的新兴行业企业同时引导着相关专业教育的进一步优化与发展。“专创融合”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符合现实需求:首先,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符合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与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不同的新时期,经济发展需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开拓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平稳发展,由此催生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相应需求;其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符合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为874万,2021届高校毕业生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还同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面临非常大的经营压力,用工需求下降,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创新创业推动创新理念落地的同时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财务管理“专创融合”的课程改革能够充分解决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问题。

二、传统财务管理教学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教学理论性较强,与创新创业实践关联度不够

目前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多以介绍财务管理各类基础原理为主,例如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计算、投资回报率计算、本量利分析等,理论性较强,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关联度不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稳步增长,各类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可选择的项目多集中在各类新经济概念上,由此引发的财务管理需求必定富有新颖性和专用性特点,以筹资管理的内容为例,天使投资、创业基金、众筹等方式成为目前创业企业筹资的流行方式。目前高校大都成立专业的但多为非财务专业人员组成的创新创业学院,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财务管理能力培养方面较为薄弱,运用的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内容,而标准化财务理论框架缺乏与当前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创新创业相关联的内容,导致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学以致用。

(二) 课程教学形式模式化,不能满足创新创业实践的多样性

传统财务管理教学形式是老师讲授教材,学生记笔记并完成课后练习,期终进行书面测试,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和模式化。创新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突破,创业是将创业者本身知识、技能、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与社会经济环境结合的一种综合运用,是一种自我实现与超越的过程,势必是充满实践挑战的过程。教师如果单纯以理论传授的方式授课,难以让富有创业灵感的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学习和掌握学习内容。另外,在有限的总学时下,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比不高,且实践训练缺乏各个模块间互联互通的系统性,通常为某一教学内容环节的单项技能训练。有限的单项技能训练通常也以做习题的方式完成,学生没能以创业主体的身份代入整个创业过程,完成实践训练的热情不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的考试一般为书面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概念、理解和计算,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以更具实践性、个体性、多样性的方式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2]。对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目的在于且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创业项目的投资回报以做出是否合适开展项目的决策;熟悉筹融资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业项目的筹资手段;掌握日常运营资金的管理,平稳过渡创业后的经营阶段。以上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体现在创业项目经营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考核测评如果仅考核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不是相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势必偏离对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的初衷,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

三、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路径与实践

(一)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路径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要基于财务管理专业与创新创业理念融合的理念,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以企业实际经营的工作过程和任务模块为载体,形成按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和组织行为的导向性教学模式,通过以任务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方式使得课程弱化理论化,突显财务管理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财务管理能力。课程构建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环境、三个目标和四个层面”,详见图1。

“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以学生为本,不仅强调学习的内容,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3],以创新创业项目对学生财务管理技能的需求为动力,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主线,引入创新创业理念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特点,丰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应用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相匹配的复合型能力。

“两个环境”指“专创融合”财务管理课程提供包含课堂案例、情景教学、毕业设计等的校内实践环境和校外实习、创新创业大赛等的外部实践环境,通过代入专业性和实践性融为一体的内外部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专业潜能,达成环境育人的教学目标,也同时体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个目标”指“专创融合”财务管理课程实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价值评估、预算、投融资等基本理论及相关制度规定,掌握基本财务运算规则;实践能力目标是指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财务管理的任务和要求,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利用财务管理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素质目标是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数据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领悟能力,能够根据项目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迅速地完成战略定位,能够基于项目决策进行筹资策划和营运资金统筹与安排,面对风险有足够的识别力,能够较高质量地将创业理念转化为创业实践。

图1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总体框架

“四个层面”是指将财务管理教学的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层面、实践教学层面、职业能力层面和综合提升层面。“专创融合”财务管理教学应充分把握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合理赋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职责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现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对实践环境的不同应用等体现实践教学在不同层面的教学内容。

(二)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实践

1. 高校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基础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一般包含财务管理基础、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公司重组与并购和财务分析等内容。为了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需要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常规模式,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的实际操作特性。基于创新创业理念下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重构,要体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理论层面,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传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层面包含工作任务和岗位设置两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形式进行分解,学生在行动参与过程中通过“岗位设置”进行角色代入,实现学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相关理论知识的目标;职业能力层面则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式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项目决策、财务预算、资金筹集与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能力。综合提升层面是基于基础理论层面、实践教学层面和职业能力层面能力的递进培养,培养学生融入创业精神和理念的财务管理能力。重构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是基于创业项目的工作全过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项目化”课程结构,某一创业项目可以“价值评估基础—预算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收益分配管理”为主要过程,每个教学内容下通过工作任务和岗位设置进行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对应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最终实现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重构后的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2.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方法以行动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创新创业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理论知识传授、设计项目、辅导实践至最后的项目点评,引导学生行动参与,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

表1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图2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

(1) 教师教学实施过程。

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问题的引导者与观点的启发者,通过引导学生代入实际岗位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课程的整体策划,从教学内容的几个大的方面考虑,结合当下较为热点的创新创业案例设计课程,在每一个教学模块设置好理论主线、案例讨论、情景教学等内容框架。在教学初始,教师精讲基本的理论知识,以教学任务某一方面内容为项目载体,设计项目内部的“工作任务”,接着以情景教学方式将“工作任务”提供给学生小组选择,让学生融入实战练习中(见图2)。例如,在筹资管理章节,设置某创业公司的筹资管理为教学项目,以该公司创业初期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与方式选择、筹资机遇与风险分析等为主要的“工作任务”,提供的“工作任务”要多样且连贯,保证各个学生小组在不同的模拟环境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同时能够兼顾其他小组“工作任务”成果的协同性。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成果展示,项目总结时组织案例讨论,教师要以倾听者和智囊者的角色给予分析与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快速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4],最后再联系相关财务管理理论进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点评,加深学生对抽象财务管理理论的形象认知,使得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

(2) 学生行动参与过程。

行动教学法是将学生假定为创业情景中的创业主体,主要的任务是情景再现和问题探究[5]。学生利用教师事前准备的创新创业项目案例,通过分组建立虚拟的创业团队,进行情景式模拟。按上文思路,在具体教学内容按模块教学阶段,教师已将创业项目财务管理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划分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小组选择“工作任务”后,基于不同的工作任务设定工作岗位,拟定工作岗位职责并进行模拟岗位实操,创业团队要公选出对创业项目的整体运行进行统筹的项目负责人。行动参与过程主要为:熟悉创业案例—创设情景并划分任务—分配任务至具体岗位—问题探究—完成决策和分析报告—总结反馈(见图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学生小组获取“工作任务”后可以课后作业方式完成,通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资料的收集,在小组内部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形成行动计划。在具体行动计划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融合,运用办公自动化、统计学理论等其他基础理论及实操方法,整合多种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寻求知识转换,激发其作为创业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情景模拟的实践应用中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同时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3.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实践教学

设置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行动教学法的集中体现[6]。发挥环境育人效能,提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学科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机会,与课堂教学实现叠加效应。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将所学转化为自身的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财务管理运作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理念。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参加相关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同时积累实际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安排毕业设计环节,让学生选取部分教学内容或者整体教学内容等进行模拟企业项目管理设计,例如可设置创立某企业的筹融资过程或者某小微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等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赛代练”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帮手[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的财务管理环节,通过进入竞技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短期内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的全面考核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考核应依据“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考核原则,由传统的卷面测评方式转变为卷面测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单一的教师批改考卷的方式转变为教师评价和团队互评的“交互式评价”模式;由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转换到培养学生应对实操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力。将日常课程教学的成果表现作为重要的考核部分,结合传统卷面测评的方式,设计多层次的课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体系的总体结构为:过程考核(60%)+卷面测评(40%)[3]。过程考核具体又按照教学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单次考核,学期末平均单次考核成绩作为过程考核的结果。单次考核的具体评价结构为:教师评价(70%)+团队互评(30%)。教师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信息的归集处理能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项目过程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表现等方面。团队互评主要从团队成员角度去考核成员的表现及其对团队的支持度,评价指标主要涉及工作态度积极友善、密切协作精神两方面。教师评价的具体评价结构可设计为:归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0%)+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5%)+团队协作表现(20%)+项目过程参与度(15%)。团队互评的具体评价结构可设计为:工作态度积极友善(40%)+密切协作精神(60%)。全面考核的评价结构及指标权重如图3所示。

图3 财务管理“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的全面考核评价结构

[1] 赵亮.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理论与实践角度的分析[J]. 江苏高教, 2020(6): 83−88.

[2] 黄兆信, 王志强.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教育研究, 2013(12): 59−67.

[3] 元春红. 工作过程系统化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建设[J].财会通讯, 2015(4): 50−52.

[4] 揭志锋.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 高教探索, 2016(S): 85−87, 127.

[5] 王璐. 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 会计之友, 2011(10): 121−123.

[6] 黄瑞. 谈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J]. 财会月刊, 2016(30): 123−125.

[7] 周利芬.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9(2): 32−35.

Research o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in institute of higher learning

LÜ Jun

(Finance Office,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There exists some disadvantages in th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which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the cont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hilosophy of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course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as, and of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is mainly action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in the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adopting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assessment method in assessment,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al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expertise and innov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reform

2021-08-11;

2022-02-09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能力培养研究”(2019G21)

吕君,女,河南信阳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财务处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lvjun@gtcfla.net

F230-4;G712.3

A

1674-893X(2022)01−0089−08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财务管理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