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平台管理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维护中的应用价值

2022-03-19席慧芳牛海玲穆丽娜郭慧峰何红利孙亚洲唐成和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通路新生儿患儿

席慧芳 牛海玲 穆丽娜 郭慧峰 何红利 孙亚洲 唐成和

临床上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患者静脉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但对于新生儿而言,其存在血管细、皮肤薄等生理特性,且新生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也不具备表达能力,不仅增加静脉治疗中出现静脉炎、药液渗漏及穿刺失败的概率,同时增加发现问题的延迟性[1-2],当血管通路发生渗漏性损伤时,极易造成新生儿局部组织、神经的坏死,同时损伤关节和肌腱[3-4],新生儿静脉治疗风险较大,血管通路的管理工作存在特殊性,风险的规避极为重要。随着“无纸化办公”理念的推广,基于信息平台的血管通路护理管理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即探讨信息平台管理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维护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82 例留置中心血管通路的重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为新生儿,28 周≤胎龄<40 周,出生后28 d 内;根据病情均需要留置血管通路;临床资料完整;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合并心肝肾等其他严重疾病;合并先天畸形;家属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5 例;胎龄28~40 周,平均35.47±1.33 周;出生体质量:≥2400 g 23 例,<2400 g 18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5 例,剖宫产26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胎龄29~40 周,平均35.58±1.39 周;出生体质量:≥2400 g 20 例,<2400 g 21 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9 例,剖宫产22 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血管通路管理及维护,具体工作同观察组,但所有信息记录均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

1.2.2 观察组 给予信息平台管理及维护,具体内容如下。

(1)置管管理:置管前详细评估并记录患儿相关信息,化验指标等通过信息系统自动读取,异常者系统自动弹框警示,减少人工判断的遗漏;置管完成后,以结构化字段录入,详细记录置管手臂臂围、穿刺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等,对于未一次置管成功患者,记录调整情况,例如导管调整长度及调整后的导管尖端位置等;此外记录导管信息、操作者及下次维护日期等。

(2)维护管理:维护工作由责任护士在床旁完成,通过移动信息平台可查询到按时间倒序排列的维护信息,屏幕最下方录入当日维护的记录,默认显示最近1 次的记录。整个维护内容包括维护日期、贴膜型号、接头类型、导管体内和外露长度、皮肤局部状况等。

(3)并发症管理:如果维护过程中发现有并发症则进入并发症界面,包括了并发症类型、症状、信息上传、处理等项目,其中并发症类型包括静脉炎、血管通路堵塞、张力性水疱、药物渗漏、皮肤损伤、感染等,必要时可将严重的感染、导管断裂、超声静脉血栓筛查等信息上传至信息平台,用于随访及讨论。为方便数据统计及质控管理,并发症处理为结构化,即罗列需评估的内容、规范和常用的处理措施。

(4)拔管管理:包括拔管原因、局部处理等。

(5)统计管理:包括工作量统计、工作质量统计等,该信息平台可自动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并发症的时间变化趋势、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各原因所占比例,为制订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提供客观数据。

(6)计费管理: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导管、置管方法等自动生成相应的收费清单,可实时查询,避免漏收费或多收费。

1.3 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血管通路堵塞、张力性水疱、药物渗漏、皮肤损伤、感染等。

(2)质量合格情况:记录两组患儿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固定、血管通路维护、输液工具选择、护理记录合格情况,所有患儿均督查2 次。

(3)临床适用性:采用研究后系统适用性问卷 (PSSUQ)[5]评价两组患儿血管通路管理适用性,包括有效性、信息质量和操作质量3 个维度,采用Likert 1~7 分评价,评分越高表示临床适用价值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固定、血管通路维护、输液工具选择、护理记录合格情况比较

两组血管通路固定合格率、输液工具选择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维护及护理记录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固定、血管通路维护、输液工具选择、护理记录合格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临床适用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有效性、信息质量、操作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有效性、信息质量、操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适用性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成功率逐年上升,不仅得益于医护临床技能的提高,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有效、合理的血管通路同样为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利保障。但由于工作量的增加,新生儿血管通路管理的信息及质量逐渐被发现[6-8]:①信息衔接缺乏,产科及新生儿科之间血管通路相关数据记录缺乏衔接,可能出现数据记录无连续性,不良事件无法追溯;② 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无法实时监控;③信息记录未结构化,导致护理记录不规范,进而导致护士重复询问和增加记录的工作量;④ 血管通路工作量和质控数据无法进行科学分析。因此科学、简便的管理方式需求日益增加,信息平台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新生儿的血管通路进行全程管理。

3.1 信息平台管理可有效降低血管通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质量合格率

本研究发现新生儿血管通路不良事件主要为感染、血管通路堵塞、液体外渗、静脉炎等,与既往研究结果[9-10]相似。分析认为新生儿皮肤娇嫩,相对水分较多,特别是早产儿皮肤结构组织发育未完善,血管壁薄、通透性高[11],而输注高渗液体本身会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损伤及渗出,进而造成静脉通道使用时间短、增加静脉炎发生风险,甚至局部坏死[12-1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认为信息平台管理可对血管通路进行实时、动态的质量监控,例如针对贴膜处张力性水疱,开展张力性水疱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培训[14],同时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将该不良事件发生率纳入每月绩效考核项目[15],此外加强患儿及家长张力性水疱的健康知识宣教。而对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儿,信息平台管理可以更好地早期识别,引导护理人员完成后续的症状评估、正确采集血培养、及时录入血培养结果,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16];信息平台管理可以针对每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儿进行病例讨论,对制度、流程、耗材等进行持续质量改进[17-18]。通过开展数个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可有效提高血管通路选择、血管通路维护及护理记录的合格率。

3.2 信息平台管理有更好的临床适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性、信息质量和操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既往血管通路管理主要以护士手工登记为主,而计算机信息系统录入避免了手工记录引起的遗漏和错误[19],保证了信息质量,且护士在床旁即可完成数据录入,同时减少了重复记录造成的工作效率降低,节约了人力成本[20]。

综上所述,信息平台管理在重症新生儿中心血管通路维护中应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各项信息完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实现数据共享,开展动态质量监控,不良事件可追溯,为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和科研项目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通路新生儿患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SphK/S1P信号通路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