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及治疗进展

2022-03-19王浩玥 葛朝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王浩玥 葛朝明

摘要: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在我国所有脑血管疾病发病患者中,有近70%的患者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何为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计入诊断和治疗被广泛运用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并在其中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文章结合文献报道内容,对缺血性脑血管并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0 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发病急促,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普遍预后较差,会严重制约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言,及时为其开展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大量研究发现,越早开展介入诊断和治疗,能够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尽量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促进患者预后。既往有文献报道认为,早期介入治疗,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脑血管事件风险。但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有很多学者证实,尽早为患者开展介入治疗,对稳定患者病情具有重要帮助[1]。

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判断缺血性脑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此诊断方法以动态形式,对主动脉弓类型、脑静脉回流状态、脑供血动脉形态以及颅内血流循环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同时观察脑血管是否存在扭曲和硬化。通过DSA的诊断,收集上述信息,为决定是否开展介入治疗提供依据。与此同时,采用NASCET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三个等级,一是狭窄率超过90%,即闭塞前狭窄/次全闭塞;二是狭窄率70-89%,为严重狭窄;三是狭窄率50-69%,为中等狭窄[2]。有学者指出,对于动脉狭窄造影的分型,可分为两种,一是形态学分型,二是部位、形态学以及路径联合分型。通过形态学分型,帮助医师决定内支架选择、放置位置,同时评估介入治疗的危险性。并且确定内支架远期开通情况。而路径分型结果可对内支架介入治疗结果进行预测,为制定相关诊疗方案提供依据[3]。

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2.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介入取栓术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介入取栓术自应用于临床后,在急性期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治疗中发挥良好效果,且目前临床应用广泛。急性期介入取栓术效果好,可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比单纯药物溶栓治疗方法要好,能够显著降低死亡风险。有学者认为,常规溶栓治疗虽然能够发挥一定效果,但是治疗时可能因灌注加重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且无法完全将患者闭塞的脑血管开通,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疗后仍然有血管狭窄情况[4]。介入取栓术可一次性完成脑血管内血栓的清除,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有效缓解血管阻塞情况,治疗优势明显。

2.2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除了常规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外,目前临床多采用CEA手术,治疗效果有保障的同时,治疗安全性高。有研究认为,近年来颈动脉支架手术逐渐被运用到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中,作为新兴治疗技术,颈动脉支架术可为无法使用CEA手术的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思路[5]。

2.3颅外段椎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通过总结临床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所有接受颅内外血管支架形成术的患者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风险最高,高达50%[6]。现阶段,对于椎动脉起始段再狭窄,尚未出现有效的预防手段。而药物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再狹窄率,有待医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2.4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硬化是其比较常见的发病原因,药物治疗总体效果不佳。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借助颅外支架植入手术,能够为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提供便利,使血管内治疗成为可能。有文献报道,在颅内动脉血支架植入的同时,配合药物疗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狭窄风险,预防动脉硬化性脑梗塞。通过大量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配合药物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药物疗法。

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上述介入治疗方法时,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积极查找危险因素,根据疾病特点,考虑个体差异,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案。

3 小结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进展快,对患者影响比较大,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及时对患者开展治疗,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及时控制病情,避免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预后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临床实践工作发现,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无法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临床提倡对于满足介入治疗标准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通过早期介入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但是,对于介入治疗,临床认为需要正确掌握介入治疗时间,从而最大程度为患者改善病情提供帮助。目前,我国临床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存在不规范现象,由于医师专业背景不同,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介入治疗时可能存在一定分歧,应尽快制定统一的介入手术治疗标准及规范,从而使治疗活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锐,胡伟,孙文,韩云飞.中国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专家建议[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1):65-72.

[2]康敬源,颜建辉,何劲松.DS 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01):7-9.

[3]王楠.血管内介入与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1,20(05):837-838.

[4]孔建龙.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名医,2021(07):44-45.

[5]王荣飞,王以舟.药物涂层球囊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11):1181-1184.

[6]石彦峰.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8,16(08):24-25.

2692501705290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环缺血中的检查意义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分析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