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022-03-19夏函伊

经济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 要: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第三世界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地位中越来越有国际话语权,面对外界关于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交出了一份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方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现实证实,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探索,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在面对当今世界特殊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文章以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作背景,把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梳理,为今后面向世界,感受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优越性,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2-033-02

一、前言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世界历史的形成推动了当今全球化的演化发展。在世界发展的潮流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21世纪的时代中越来越能体现出来。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和平开放到构建和谐社会,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在全球化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是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中国方案。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践。通过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充分表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科学性”。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前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而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是具有研究的必要性。笔者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关系,探寻中国道路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比较优势。

二、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总结为五种社会形态,分别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同样是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相对于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又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科学理论。作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继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仍是时代之光,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则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之间的辩证统一。

自地理大发现的开始,它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孤立的片面认识,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往来,世界开始逐渐形成整体,大规模的殖民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马克思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也成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的开端,资本的扩张也把世界的蓝图所展现出来。19世纪开始,资本主义的大工业消灭了各国以往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在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人类出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普遍交往的进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在发展。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揭示了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虚假的“骗局”,从此也开始出现了阶级的对立,有着科学社会主义做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作为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产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期间,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化依靠货币这一中介进一步深化彼此之间的联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中“虚幻共同体”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质的需求导致无限资本扩张,在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强大的资本原始积累对世界开始了暴力的掠夺,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资本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导致无产阶级的壮大,再之后两极格局的瓦解,伙伴關系开始成为了国家交往之间的新模式。

实践的发展和理论基础的积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的轨迹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随着世界历史的形成,唯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拯救中国,于是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了新中国的指导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也曾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可以导致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仍旧焕发新光彩。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中国也作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之一,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及推动全球治理发挥重大作用。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的担当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的“强起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面对世界的外交理念也随之改变,从刚开始的“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再到“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直到现在的“共建共商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充分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对世界环境的大考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体思想早在柏拉图的“城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有所体现,为马克思社会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政权只不过是一个阶级为了达成自己利益的“虚幻共同体”,不可能对各个阶级一视同仁,国家只是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工具,是为阶级服务的空壳。21世纪作为带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产生,正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而不同”“和平相处”之间的理论关系,是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要求而产生的马克思主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面对全球治理的方面,中国根据本国国情从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和谐社会再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到2017年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充分地表明了带有中国方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符合各国国家利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历史和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走出去”敞开大门,跟随历史的潮流,迎接这一挑战才能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发展。中国坚持毫不动摇走社会主义道路,随着中国不断提高的国际影响力,使得一些地区和国家开始产生提出“中国威胁论”等观点,中国大使馆和中共官网多次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来驳斥中国威胁论,这正体现了大国担当。科学社会主义是审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解放全人类的前提下吸收了以往人类思想的精华,结合当时的实践斗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在造福全人类的前提下分析国际新局势、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

四、用实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同样地,中国也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检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论。全球化经历了从最初的殖民主义扩张式的全球化到经济全球化再到总体全球化的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在总体性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民族文化在广泛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理念。它将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当今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从五个方面推进政治不干涉、创造普遍安全、实现经济自由化便利化、文化共存、保护生态。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再一次把世界连在一起。“一带一路”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倡议变成行动。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词条完全能代表中国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四大主场外交的顺利进行代表着世界人民的心愿,从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提出中国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提出中国方案,谋地区合作,弘扬“上海精神”,再到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携手共命运,协同共发展”。连续两年的“进口博览会”,中国给世界带来机遇和发展。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迈出坚定的脚步,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份世界答卷。

五、总结

21世纪是面臨着机遇和挑战的新时期,“今天, 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 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制度决定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就注定了我们要走为世界人民谋幸福的这条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现会给世界带来的改变,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重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理念的理论逻辑今后会为人类的制度进步和世界发展增添中国力量。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共同价值是反映人类命运与共状态中共同需要关系、共同利益的价值规范。它既包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具体的价值理念,也包含着人类追求美好公共生活的积极价值倾向、正确价值选择与良善价值目标。共同价值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超越了“普世价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初步提出到拓展与深化,始终表达了关怀人类文明前行的价值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人类社会”价值立场,是在扬弃市民社会中得到确立的。中国之所以能提出共同价值,是基于自身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特质在于其当代性,共同价值则为各国追求当代利益提供了价值规范,它倡导各个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主张各国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共赢,可见共同价值在利益属性的维度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优势的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是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是马克思等思想家在理论世界憧憬的景象在现代的实践,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孙勇,甘娜.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构成与新安全观总体性内联初探——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为中心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2020(01):43-54.

[2] 李秀敏.“真正的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之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1):135-142.

[3] 黄婷,王永贵.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种世界秩序的话语表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5):168-174.

[4] 余品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09):22-32.

[5] 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5):4-10.

[6] 符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规定及其实践逻辑——基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考察[J].理论探索,2017(05):58-63.

[7] 田鹏颖,张晋铭.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与改革,2017(04):28-39.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夏函伊(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责编:芝荣)

1505501705211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