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

2022-03-18郑思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科技中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领域科学研究

■文/郑思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审议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这标志着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新阶段。该建议书概述了开放科学的四大核心价值观和六项指导原则,并向成员国提出了在七大领域应采取的行动建议,以期解决不同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和相关人员所面临的具体挑战,缩小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数字、技术和知识鸿沟。

UNESCO认为,开放科学是建立在学术自由、科研诚信和科学卓越基础上的新的研究范式,通过提高科学研究内容、工具和进程的开放性,以实现研究的可重复、透明、共享与合作,进而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开放科学涵盖所有学科以及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开放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科学传播、开放式参与以及与其他知识体系的开放式对话等。其中,开放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出版物、研究数据、元数据、开放式教育资源、软件、源代码及硬件等。

一、开放科学核心价值观

(一)质量和诚信

开放科学应尊重学术自由和人权,通过汇集多种知识来源,确保研究方法和成果经过严格审查和透明评估,以获得高质量的研究产出。

(二)集体利益

开放科学作为一项全球公益事业,应造福全人类。因此,科学知识的益处应由全人类共同分享。同时,应确保科学实践、科学教育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三)公平公正

开放科学应在确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公平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投入和产出互惠共享,使全人类能平等地获得科学知识,无论其国籍、种族、年龄、性别、收入、社会经济环境、职业、宗教等任何因素。

(四)多样性和包容性

开放科学应具备知识、实践、工作流程、语言、研究成果和研究主题等方面的多样性,满足整个科学界以及传统科学界以外公众和知识持有者的需求和认知多元性。

二、开放科学指导原则

(一)透明、审查、批判和可重复

应扩大科研工作各个阶段的开放性,增强科研成果严谨性和社会影响,提高全社会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确保科学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强化科学的基本特征,即以证据、事实和逻辑为基础,且能够经过同行检验的一种独特的知识形式。

(二)机会平等

所有科学家和其他开放科学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不论国籍、种族、年龄、性别、收入、社会经济环境、职业、学科领域、宗教、健康情况、种族等任何因素,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开放科学,并从中受益。

(三)责任、尊重和问责

开放程度越高,所有开放科学参与者的责任就越大。公共问责制、对利益冲突的敏感度、对研究活动潜在社会和生态后果的警惕、对知识的诚信以及对研究伦理准则的尊重,应共同构成开放科学治理的基础。

(四)合作、参与和包容

在科学进程中各个层面的合作应跨越地域、语言、代际和资源的界限,促进学科间合作,吸纳边缘群体拥有的知识,并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解决重大问题。

(五)灵活性

由于世界各地科学系统、参与者和能力的多样性,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科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在坚持上述核心价值观和其他指导原则的同时,应鼓励采用多种开放科学实践方案。

(六)可持续性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影响力,开放科学应建立在长期实践、服务和资助模式之上,确保来自弱势机构和国家科学相关人员的平等参与。

三、开放科学行动领域

领域一:就开放科学、相关益处与挑战以及开放科学的多样化途径达成共识

行动建议:确保开放科学的益处实现共享和互惠,杜绝攫取数据和知识的行为;确保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秉持开放科学各项原则,研究所取得的科学知识应进行开放或专用于公共领域;支持非营利性、学术性且由科学界驱动的出版模式,鼓励文献多样性;鼓励在科学实践、科学出版物和学术交流中使用多种语言;确保在开放科学实践中不侵犯各社群的需求和权利;加强开放科学传播,向各研究领域学者、决策者和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推动私营部门就如何扩大并共同使用开放科学原则和优先事项展开讨论;开展多利益相关者的开放式讨论,探讨开放科学的益处和挑战。

领域二:营造有利于开放科学的政策环境

行动建议:在机构和国家层面制定开放科学政策和法律框架;协调从机构到地方再到国际层面的开放科学政策、战略和行动,同时尊重开放科学方法的多样性;鼓励研究机构,特别是由公共资金资助的机构,实施开放科学政策和战略;进一步将公众科学和参与式科学纳入开放科学政策和实践;优化对研究和研究人员的评估方法,推动优质科学产出;促进公平的开放科学公私伙伴关系,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开放科学;确保科学和开放科学相关的服务市场能为全球和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被任何商业机构主导。

领域三:投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和服务

行动建议:努力将至少1%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研发支出;确保互联网连接和带宽可靠,供世界各地科研人员使用;鼓励各地区、各国开展合作,确保实现最大程度的网络服务互操作性;开发支持开放科学的计算设施和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确保科学相关信息、数据、源代码和硬件等研究产出得到长期保存、共享和重复使用;建设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数据存储等信息技术相关基础设施;加强各级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整合和互操作,遵循数据管理FAIR(可查找、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复使用)原则和CARE(集体利益、控制权、责任和道德操守)原则;促进跨国合作研究,共享开放科学基础设施;为开放科学实践提供资金支持,推进实行开放许可制度;搭建科研人员与社会进行交流和知识共创的平台,包括向在地方开展公众科学和参与式研究的志愿者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建设社区监测和信息系统,作为对国家、地区及全球数据和信息系统的补充。

领域四:投资开放科学相关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数字素养和能力建设

行动建议:将一系列数据科学和数据管理技能、知识产权相关技能以及确保开放获取所需的技能,视为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性技能,并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研究技能课程;投资并促进数据科学和数据管理领域的高等教育与职能专业化,号召数据治理者和科学界一道为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数据管理和开放制定战略方向;利用开放式资源增加获取开放科学教育和研究资源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资金的作用,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通过科学期刊、讲座和各种社交媒体传播科学信息,建立公众对科学的信任。

领域五:培育开放科学文化,协调统一开放科学激励措施

行动建议:着重支持科研新人,激励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分享与合作的研究人员;改进科研产出评价方式,更加注重研究产出质量;确保开放科学实践广为人知,并将其推崇为科学界招聘和晋升的一项标准;鼓励资助方、研究机构、期刊编辑委员会、学术团体和出版商采取相应政策,要求并奖励对科学知识的开放获取;确保学术交流多样性,坚持开放、透明且公平获取的原则,支持不收取论文处理费或图书处理费的非商业性出版模式与合作出版模式;实施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法律制度,解决不平等问题,防止掠夺性行为,保护开放科学方法、产品和数据等智力成果;鼓励开展高质量且负责任的研究,探索开放科学实践的潜力,减少科研不端行为。

领域六:在科学进程的不同阶段促进开放科学创新型方法

行动建议:促进开放式同行评议,包括披露评审人员身份、公开评审意见,以及让更广泛的社群参与评估;重视科研人员与预期不符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这些结果也将有助于科技进步;开发新的参与式方法和论证技术,吸纳并重视传统科学界以外人员的意见与建议,包括通过公众科学、基于众包的科学项目以及其他形式的参与式科学;制定参与式战略,确定边缘社群的需求,重点突出有待纳入科学、技术和创新研究议程的社会问题;制定有利于数据存储的战略,加强数据管理和保存,确保其可以被重复使用;促进共享基础设施的开发,收集并保存开源软件和源代码;支持科研人员和其他人员以跨学科方式积累并使用开放数据资源,实现科学、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最大化;创建交叉学科合作空间,推动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创新者、工程师、艺术家等开展互动;鼓励共享物理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大型研究基础设施,加强互操作性和开放获取;促进开放式创新实践,使开放科学实践成果快速实现商业化。

领域七:推动国际间多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缩小数字、技术和知识差距

行动建议:利用现有全球合作机制和国际组织,推动国际间多利益相关方在开放科学领域进行合作;构建旨在促进开放科学的区域和国际资助机制;创建并维护有效的合作网络,交流开放科学的最佳做法以及在开放科学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开放科学能力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可持续性以及数据管理与监督)方面的国际合作,防止开放数据跨国滥用;在开放科学标准制定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多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一套开放科学目标,用以指导并促进国际合作,推动开放科学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领域科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点击科学
领域·对峙
科学大爆炸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科学拔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