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2022-03-18尤宝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

尤宝媛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2021年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定。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实践价值。回溯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党内集中教育作为以党员为基本对象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成化、独特性党内学习教育活动,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是以党内学习教育促进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创举,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思想理论根基和强大精神力量支持。梳理党内集中教育的生成逻辑,考察其历史演变过程,总结其百年经验启示,有助于在历史逻辑中验证其现实合理性、把握其客观规律性、挖掘其实践延展性,为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理清思想困惑、明确发展方向、提供现实指引。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生成逻辑

党内集中教育是党史上一以贯之、反复采用的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适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完成党的阶段性任务,取得管党治党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并不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发奇想,也不是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盲目尝试和被动应付,而是在适应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内在要求、传承党的优良基因、应对党内问题挑战条件下开展的统一党内思想认识、回应社会现实要求、实现党的时代使命的党内教育活动。党内集中教育的存在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特殊实践价值,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把握其生成逻辑。

(一)党内集中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使其拥有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规定其必须始终贯彻坚定的人民立场。而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本色,就必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注重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组织内部的理论学习。“我们这个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党员,是保持政党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适应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内在要求的过程中,始终强调用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员。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政党思想建设的一大创举,是加强理论武装、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渠道,在凝聚党内共识、提升全党理论水平,保持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等方面意义非凡。

(二)党内集中教育是党的优良基因传承的历史表现

“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轨迹呈现出内生性过程。”[3]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党组织的内部学习始终是总结历史经验、传承优良基因、激活组织记忆、促进党持续发展的路径依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一百年来,党内集中教育作为管党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经历了探索创新并全面深化的发展历程。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效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和借鉴成功做法、善于传承和发扬历史经验的优良传统,是党内集中教育历久弥新、发挥长效作用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善于以制度固化实践成果、以创新开启新的实践的政治勇气,是党内集中教育不断以制度建设为导向,推动教育实践常态化、有效做法长效化、经验成果体系化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善于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以新的实践深化认识的精神品格,是党内集中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促进教育的主题时代化、方法创新化、制度体系完善化的强大动力。

(三)党内集中教育是应对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挑战的现实需要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决定着政党的兴衰成败。任何一个政党要求生存、谋发展,都必须适应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历次党内集中教育都立足于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深刻回答了相应历史条件下的党内突出问题,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历史针对性。尽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开展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但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可以说,自觉正视问题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生发地和生长点,深入研究问题是确定党内集中教育内容的中心环节,勇于解决问题是检验党内集中教育成效的关键所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建立后的多次整党运动,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教育实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当下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无不是对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内突出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回应,无不彰显着党内集中教育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演进

从历史的大视野考察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就更能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理。党内集中教育始终伴随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在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价值功用,留下了深长的历史足迹。根据党内集中教育的目标任务、主要特征和价值效应,通过纵向梳理总结,总体上可以将党内集中教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从自发进行到自觉开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初步成立的政党,尚在幼年时期,党的建设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随着党内建设的逐步发展,经历了从自发进行到自觉开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首先从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并通过先进分子的带动鼓舞延伸至党内多数成员。然而,此时的党内学习属于个人的自发行为,无论从思想认识还是组织规模上,都还没有发展为集体的自觉行动。古田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建党整风的初次尝试,会议提出 “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4]。这标志着党开始意识到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党内集中教育从自发进行向自觉开展的重要转折。延安整风运动作为党史上首次集中性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开创了党内教育的先河,是我们党面向全体党员,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理论学习教育的自觉行动,是以整风推进党建的一大创举,为党内集中教育的自觉开展积累了有益经验。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尝试,党内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被清扫,党内认识达到空前统一,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超出常规学习的实际效果。此后,我们党将党内集中教育作为思想建党的有力举措,在吸收延安时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更加自觉的行动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党内集中教育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制度。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在曲折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全国政权,我国社会实践的主题开始由战争年代的革命斗争逐渐转变为和平时期的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伴随这一变化迎来新机遇,面对新挑战。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与党的建设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挫折和失败。1951年2月,党中央提出用三年时间进行整党,重点解决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等问题,并取得了匡正党内风气、整顿基层组织、提高全党政治觉悟、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等良好效果,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制度保障。而遗憾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克服党内不良风气开展的新一轮整风运动,由于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逐渐偏离正确轨道,服务于错误的思想路线,使大批党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党内政治混乱、人人自危的局面,导致党内集中教育不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甚至阻碍了党和国家发展,遭遇严重曲折。虽然“文化大革命”给党内集中教育留下了沉痛的教训,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在曲折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第一,加强了党对党内集中教育的统一领导,健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党政干部理论学习制度;第二,探索出将集中性与常态化教育、积极引导与反面鞭策、团结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等有效的党内集中教育方法;第三,塑造了广大党员的共产主义道德,凝聚起建设国家的共识。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发展成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征程,政治体制深刻变革,各方面转型加快,党的建设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伟大转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内集中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向前发展。1983—1987年的全面整党运动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恢复党的机能,为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树立了典范。此后,为应对市场经济考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要求,先后开展“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进入21世纪,国内外局势风谲云诡,党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赓续党的优良传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将党内集中教育推向新的高度。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适应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实践需要,主动抓住发展契机,在教育主题、教育程序以及教育机制上及时跟进,并逐步发展成熟。就教育主题而言,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回应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党内突出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和党员理论武装,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就教育程序而言,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程序更加合理规范,每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能以环环相扣的教育安排扩展教育范围、延伸教育内容、巩固教育实效,实现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之间的协调一致和逐步深化;就教育机制而言,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经过长期经验总结,强调建立长效机制为其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因而开启了领导、激励、评价等方面体制机制探索建设的新征程。

(四)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全面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为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水平,我们党前后进行了五次党内集中教育。2013年,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内开展;2015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上而下进行;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2019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将这次主题教育发展为发挥长效作用的制度建设。2021年,我们迎来建党一百年,在这个伟大历史时刻提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5],是梳理历史经验、总结发展规律、凝聚新能量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平均每两年开展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内集中教育与党的经常性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常态化特征更加显著。这一时期的党内集中教育以理想信念、群众路线、党章党纪和担当作为教育为核心,将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贯穿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推动党内集中教育不断深化,并且更加强调党内集中教育的制度化建设、体系化建构、分类化设计,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和方法手段创新,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百年经验启示

百年历史征程蕴含着启示当下的丰厚智慧。党内集中教育在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奠定了良好根基,取得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厚经验。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启迪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时代的党内集中教育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相结合,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朝着制度化、法治化方向发展,坚持以自我革命的气魄促进党内集中教育实现新突破、取得新发展。

(一)将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相结合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6]政党先进性的前提条件是思想理论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党内集中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举措将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推向前进的。将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相结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要更加突出先进思想的引领作用,更加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通过二者的有效结合,实现党内集中教育与思想理论建设的融合发展。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思想建党是理论强党的基石,保证理论武装不偏航,重在解决党员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追求缺乏、精神世界空虚的问题。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内集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首要任务,筑牢党的信仰之基,补足党员精神之钙,挺起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脊梁。对于信仰的坚守,昭示着无产阶级政党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彰显着党内集中教育对党员干部固本培元、补钙壮骨的实质。只有信仰坚定,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风雨不动安如山”,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理论强党是思想建党的目标,推动思想建党向前发展,强调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展现了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全党上下的思想旗帜,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南。因此,党内集中教育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协调行动,提升全体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的能力,凝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伟力。

(二)始终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党内集中教育服务于时代和实践需求,与党在不同时期的时代使命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同时期的时代使命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为确定党内集中教育主题指明方向,而党内集中教育则可以通过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集中有效地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思想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不管在任何时期开展党内集中教育,都要明确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永远是核心,聚焦实现党的时代使命永远是第一目标。当前,我国正迈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建设存在新挑战。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最首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晰目标、明确任务,适应新要求,根据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不断推动理念、内容、方法、平台等方面的多元创新,不断推动党内集中教育与阶段性历史任务相互促进,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有机协调。党内集中教育要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最根本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把人民作为党内集中教育价值定向和价值评判的标准,将为民造福作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将关心群众安危冷暖、体察群众所需所盼、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重要原则始终坚持,将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工作要求根植于党员干部的头脑、落实于党员干部的行动中,在解决人民关心的现实问题中取信于民,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懈奋斗。党内集中教育要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最重要的是始终联系实际,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要从大局着眼看待党内集中教育,将党内集中教育与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相结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坐而论道的空谈者,而是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要将在党内集中教育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谋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7]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的骨干,是党和国家的决策组织引领者,是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因此,党对领导干部各方面的标准和要求都更高更严。党史学习教育,强调将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首先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绝大多数”和“关键少数”、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具体实际区别设计、分类实施、统筹推进,以严格标准防止“上下一般粗”、以实际举措避免“左右一个样”,促进党内集中教育有序高效地实施开展。抓住“关键少数”要发挥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领导干部的先进性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党执政根基的牢固程度。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领会集中教育的精髓要义、贯彻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才能对全党产生强烈的说服和感召力,产生示范引领带动效果,推动党内上下同心,形成共思共谋共抓的凝聚力。党内集中教育是面向全党的教育活动,虽然领导干部的教育是党内集中教育的“关键少数”,但全体党员的普遍性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党员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组织起来的,党内集中教育是依托各级党组织进行的,这规定了党内集中教育需要分层级展开的工作逻辑。因此,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保持上下联动,促进党内集中教育有序开展。

(四)不断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政党治理科学化的必要支撑,更是确保党内集中教育发挥长效作用的关键保障。只有将党内集中教育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有效发挥它的实践效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抓住了制度建设这一关键,实现了总结经验与创新探索、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工作、提升理论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了高效灵活、常抓不懈的党内集中教育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然而,面对当前的复杂局势和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这一机制还不够完善,符合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要求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体系还远未形成。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仍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及时总结完善巩固实践成果并运用于新的实践,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良性机制。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关键在于制度执行力的强弱。我们不仅要完善制度和制度体系,织密制度之网,更要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和评估工作,使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管党治党的能量。强化制度执行力要求党内集中教育既要根据中央指示,按照程序规范开展,又不能一刀切、一锅端,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既要监督党内集中教育在各地各部门的推进落实情况,又要监督党员干部对待党内集中教育的态度,重点查处党内集中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做表面文章、重形式不重内容等不良作风;既要将提升理论水平,凝聚党内共识作为基本标准,又要将有效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有利于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有助于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要指标,不断推动党内集中教育制度的成熟发展。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与其法治化的过程是同步发展的,而且法治化是制度化的必然结果。在推动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化的过程中,要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推动并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法治化建设,促进二者相向而行、同向发力。

(五)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8]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党员不断在自身思想行为与党和人民要求之间找差距,探寻克服错误缺点的途径,探索提升执政能力的规律,促进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党内集中教育既是党员从党和人民要求出发检视自身、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敢于直面问题、勇于纠正错误的过程,更是不断反思、积累总结经验、砥砺前行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9]党内集中教育要在直面问题,修正错误的过程中,自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中国共产党新的自我超越,这是党永葆朝气蓬勃、勇立时代潮头的密码,更是党能够成就事业的必然选择。保持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必须重视党的优良传统的价值功用,用坚定的意志传承践行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以党内集中教育为契机,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作为有力武器,有机融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使全党在批评检视中发现问题,在承认错误中思考问题,在群策群力中探索路径,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始终坚守初心,勇于承担使命。党内集中教育落实严的标准是深化自我革命、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在党内教育层面的实践要求。要通过党内集中教育,对照党规党章查摆问题,掸去党员思想上的政治灰尘,增强党员政治免疫力,从而达到永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目标。将整改落实作为自我革命的试金石,作为检验党内集中教育的重要尺度贯穿始终,把整改不落实放在对党不忠诚的高度看待,推动专项整治和持续整改、即知即改和限期整改相结合落地见效,将中国共产党锻造成守得住初心、担得起使命,不断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先进性政党。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