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2-03-18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南通市美丽村民

何 敏

(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南通 226018)

美丽乡村建设是立足于民生,依托原有空间和文化特色对乡村进行优化改造,通过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改善乡村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创建和谐友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1]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20年,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包括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这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探索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笔者以南通美丽乡村建设实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部门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找出改进方向,为进一步推进南通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1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及案例分析

1.1 总体情况

南通市现有村民委员会1 295个,自然村组39 099个,规划发展村庄2 293个。[2]自2012年南通市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以来,南通市持续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传统村落以及省三星级康居村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市范围内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近年,南通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始终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引领工程,着力聚合力量、聚集要素、聚焦项目,在大力推进省级试点建设的同时,坚持高起点谋划、组团式打造、全域推进面上创建。2020年全市新增793个美丽宜居乡村,累计共建成1 488个,建成率达到64.92%(指美丽宜居乡村占规划发展村的比),较上年增加34.6%。①数据来自南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2 案例分析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南通市颐生村始终立足实际,在延续传统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通过深入实施“文商旅农”融合发展,着眼全局,整合要素,始终秉承生态宜居和发展优先的理念,积极探索让张謇精神和颐生酒业文化在农村生根,让多元的发展机遇惠及农民生活,让蓬勃的文旅产业助推农业发展,把颐生村打造成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休闲养生的高水平美丽乡村。颐生村②文中关于颐生村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人民政府。的一些做法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颐生村位于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西侧,交通便捷,辖区面积8.4 km2,有86个村小组,人口6 377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浓厚,是典型的原生态特色村庄。近年来颐生村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建设目标,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建设,制定方案,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1)规划先行,乡村品质有提升。颐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2020年,颐生村在总占地约46.67 hm2的“花漾常乐”河西绿廊种植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月季、柳树等植物,打造绿植环绕的特色庭院,村南村北相应,呈现一幅“花园融合家园,家园点缀花园”的生态宜居之景。该村还先后投入3 000多万元,建成等级公路28 km,新建桥梁11座,新种植绿化带20 hm2,主要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和亮化,共疏浚沟河35 km,基本实现“水清、坡绿、岸净”。

2)挖掘底蕴,特色风貌留记忆。颐生酒厂的百年老窖池、通启河畔生态带、传统老街、海门党校礼堂等都彰显出颐生村跨越历史的时间张力,营造出酿酒文化、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恰如其分融合的氛围。该村着力打造特色庭院,重塑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实现“山水田林人居”和谐共生。通过利用旧砖瓦等闲置建材,融入乡愁记忆,强化地域文化,再造“小小常乐赛苏州,既有典当又有楼”的海门四大名镇之盛世景象。

3)培育产业,乡村活力得激发。颐生村以颐生酒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一村一品,以二促一,接二连三”的发展趋势。[3]2016年起,颐生村积极支持配合颐生酒厂改造升级,流转土地约33.33 hm2,建成颐生文博园。依托张謇文化和颐生酒文化,借助张謇文化旅游景区、张謇扶海垞旧址、常乐镇老街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颐生酒厂每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旅游收入超500万元。

4)调整结构,农民增收多元化。近年来,颐生村以官公岛现代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实现了生产、经营、销售规范化。官公岛渔庄和常乐湾休闲农庄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并和本村100多户种植户签订了长期的种植订单,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颐生村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更广阔的渠道。经过多年的努力,颐生村已成为村营收入近300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的经济强村。

2 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客观准确反映南通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通过实地走访考察南通部分县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与当地镇村干部开展座谈,向走访村居百姓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南通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本次调研共发放240份调研问卷,收回229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认同度高但参与度不足,普遍对美丽乡村建设有更美好的期待。

2.1 调研情况

1)美丽乡村建设知晓率高。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帮助,故要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宣传教育工作,让老百姓明白美丽乡村建设是关乎自身利益的大事,从内心接纳并主动加入创建活动中,自觉保护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为美丽乡村长效管理打好基础。调研数据显示:对本村实行美丽乡村建设没有听说过的仅有39人,占比17.0%,其余受访群众都表示有所了解或者比较了解。

2)建设成效总体满意度较高。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满意度是衡量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指标。村民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直观的感受就体现在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程度。调研数据显示:在问及“对美丽乡村建设是否满意”时,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11人,占48.5%,比较满意的有70人,占30.6%。

3)创建活动改善村庄环境。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自然生态,彰显自然淳朴的田园风光。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岸整治等专项行动,重塑村庄景观,重建村庄之美。调研数据显示:受访群众中认为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有112人,占48.9%;认为得到改善的有57人,占24.9%。

4)建设内容提升生活质量。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管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为民工程,改进村庄环境,增强村民切身体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调研数据显示:受访群众中认为生活质量有很大改善的有156人,占68.1%;认为有所改善的有61人,占26.6%;剩余12人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生活质量没有变化,占5.3%。

5)村民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受访群众都知晓自己所在村居有公共休闲场所,休闲场所类型主要为活动广场和小游园;在选择对现阶段村居状况最不满意的地方时,有89名受访群众选择“休闲场所欠缺”,59名选择“交通不便”,以上两项占比64.6%,是村民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6)村民期待乡村建设“内外皆美”。调研数据显示:在多选美丽乡村建设关键点时,选择“乡村生态治理”的有138人,占比60.3%;选择“乡村经济建设”的有132人,占比57.6%;选择“乡村法治建设”的有111人,占比48.5%;选择“乡村文化建设”的有88人,占比38.4%。村民的选择涵盖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说明村民所期待的美丽乡村不仅要有外在环境美,也要有内在充盈之美。

2.2 存在问题

1)建设资金存缺口,回报收益周期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环境绿化等项目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调研中,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渠道不足,政府补助是主要渠道,且资金投入有限。即便是农业旅游等经营性项目,也因投资回报率不高,难以吸引社会投资。

2)专业人才不足,高水平建设难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人才是关键,缺乏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年轻有为思想开放的村干部等导致高水平建设推进困难。基层干部认为受南通地区基础教育强、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特殊性影响,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到大城市发展,不愿回到家乡,更不愿意回到农村,这就导致美丽乡村建设缺乏有技术、有能力的青年人才,难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高水平推进。

3)建设覆盖面小,村民自治积极性低。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和申报依旧是以自然村组为单位进行,往往一个村以1~2个自然小组为重点整治的建设单位,不能做到全村覆盖,影响了大部分村民的共建积极性。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角是“村两委”和当地村民,两者理应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发挥好主体作用。但调研发现,在不少乡村“政府干、村民看”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干部与村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人翁意识弱,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未被充分调动起来。[4]从调研数据看,在问及是否愿意参与本村美丽乡村建设时,选择“无所谓”和“不愿意”的共有134人,占比58.5%,可见,村民共建意识还不够强烈。

4)绿色发展需深化,发展理念有待提升。调研发现,近年来南通美丽乡村建设重在道路修建、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方面,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但村庄的生态环境治理还有待加强,如水土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调研数据显示:受访群众在回答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仍存问题时,选择“基础设施缺乏管理”和“特色产业有而不强”的占前两位,分别占38.9%和42.8%。美丽乡村建设在突破生态环境这一主要建设点之后,在科学编制方案、合理村庄规划、培育产业发展等方面任重道远。

3 对策与建议

3.1 拓展资金渠道,保障建设需求

为保障建设需求,可采取的资金拓展渠道包括:①在确保现有财政支持力度条件下,继续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扶持,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的问题。②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也可考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的方式,与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③加强与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承办各类主题活动、现场会,开展研学游、体验营等方式来提升村镇知名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建设。

3.2 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支撑

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唯有培养一支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5]这就需要:①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明确村民的主体地位,通过评选“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发掘村民中的优秀人才,引导村民共享共治人居环境,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②积极引进外来人才。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供优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建设最前沿。③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要创新用人机制,在福利待遇、资格认定、表彰奖励、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撑和政策倾斜,让更多人愿意扎根农村。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合作,设立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完善人才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

3.3 壮大集体经济,调动自治积极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列在第一位,因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兴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的基础。[6]村集体经济规模的扩大,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兴旺。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带领村民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让村民有业可就,有事可做,培养掌握现代农业高科技的职业农民,组织村民集体创业,拉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年收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通过宣传带动、村务公开等形式实现村里的大事村民说了算,村集体经济发展由村民自己定,以设立并完善村民议事会规则为切入口,调动村民自治积极性。

3.4 改变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单纯搞好乡村环境,而是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统筹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风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南通市美丽村民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