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之比较

2022-03-18李金成张强波

关键词:全党决议马克思主义

李金成, 张强波

(1. 邵阳学院 医学部, 湖南 邵阳 422000; 2. 邵阳学院 党政办公室, 湖南 邵阳 422000)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历史、研究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要加强对历史,尤其是中共党史的学习,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很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不断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承前启后。自建党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已经作出三次重大历史决议:第一个历史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于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第二个历史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于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这三个历史决议都深刻总结了党的奋斗历程,都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件,都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都是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最好教科书”。从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中揭示三个历史决议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一、三个历史决议概述

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即将全面胜利,并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决议的起草和定稿倾注了大量心血。该决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主要总结了建党到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党在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教训,是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决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它作为延安整风运动形成的重要成果,及时纠正了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这为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共识。其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体系,且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提出;第一次论述党的历史问题的路线是非,初步实现了全党思想的统一;第一次形成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通过自我革命的形式,创造性地解决党内问题,处理面临的矛盾,形成了正确机制。

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时,我国已走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党内外的思想十分活跃,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历史抉择,邓小平同志在决议的起草和定稿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个历史决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2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原因和社会因素,重点评价了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尤其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充分论证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这次决议使全党从“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倾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正轨,团结统一向前走。总的来说,其主要贡献为: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区分开来,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其功过是非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正确的经验总结,从性质上加以彻底否定;对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活的灵魂进行了科学总结,深刻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历史意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理论根基、科学基础。

形成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时期,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这次决议是中央对党百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而作出的重磅决议,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习近平同志对它的起草和定稿起了决定性作用。该决议在延续前两个决议的重要原则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系统梳理了党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科学地总结了党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彰显出坚定的人民立场、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的理论思维和鲜活的时代气息。尤其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概括,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深入总结,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体现了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

二、三个历史决议的共性特征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虽然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的总结归纳,但三者面临的任务和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点,因此,在精神实质等方面存在共性[1],突显出与时俱进、一脉相承的特点。

(一)都体现了对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善于总结经验、反躬自省,是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虽然三个历史决议涵盖的历史跨度不同,形成的时间节点各异,但都是在党和革命事业面临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针对党内思想的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总结中分析、研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求真务实、深刻总结的生动体现。

(二)都体现了“核心地位”的确立和维护

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揭露和批判1945年之前党的“左”倾错误路线,突显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和革命路线的正确性,并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了阐述,使全党对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以及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确立。在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第二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坚决维护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第三个历史决议继承和发扬前两个历史决议的优良传统,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

(三)都体现了自我革命的精神

考察三个历史决议可以发现,三者一个很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从解决问题出发,无论是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勇于承认错误,还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心,其着力点都是要肃清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并要求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守正中寻求创新的道路,都充分体现了党在重大历史时期的战略定力和创新伟力,体现了作为具有先锋队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超越自我、踔厉奋发的磅礴力量,体现了党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

(四)都体现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

三个历史决议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团结出发,达到新的团结。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时,全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开创性地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处理党内矛盾和纠正错误。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时,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进一步拨乱反正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第三个历史决议制定时,全党正在深入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引导全党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共识和力量、接续奋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了团结统一。

(五)都体现了集体讨论、民主参与的智慧成果

第一个历史决议起草时,毛泽东同志先后7次对文稿作出重要修改,组织任弼时、胡乔木、张闻天等同志进行了多次讨论。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历时一年多,其间得到了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悉心指导,在党内参加讨论的高级干部有4000多位。第三个历史决议起草时,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对决议进行专题审议,广泛征求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对决议稿作出547处修改。三个历史决议均体现了集体智慧、民主精神。

三、三个历史决议的不同之处

三个历史决议是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不同历史使命诞生的,精神内涵、视域范围各有侧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比较而言,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

(一)所处历史阶段不同

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前两个历史决议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第三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总结建党百年的辉煌成就,涵盖了前两个历史决议的时间阶段,是一个全局性、全景式、浓缩式的党史大纲。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侧重不同

前两个历史决议侧重于体现问题导向,直面困难,解决问题,目的在于排除思想统一上的干扰。而第三个历史决议侧重的是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和经验,主动担当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时代大势、历史潮流中进行战略谋划,分析演变机理,研究历史规律,提出顺应时代的战略远见,体现了很强的历史主动精神。

(三)历史视野不同

前两个历史决议更多的是针对党内国内总结经验教训,其主要是总结自身的历史,跳出国内审视和总结的不多。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大历史观为视角,既有贯通中外的横向比较,也有跨越古今的纵向比较,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担当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统筹引领作用,进一步放眼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将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作出新贡献,为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提供新路径,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新模式。

四、三个历史决议的逻辑联系

从百年党史来看,三个历史决议的产生都处于重大历史关头,都统一了全党思想,团结了人民,联系了实际,具有推动开创未来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三者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如何直面中国发展问题,并将时代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立场、坚持继往开来导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揭示。三者顺应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巨大的历史发展推力[2]。

(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逻辑主线

理论必定要经历一个辩证的过程才能成为真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中国化,就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现的,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一个历史决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总结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探寻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第二个历史决议从理论脱离实际的失误入手,深刻反思和总结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让全党摆脱了“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倾思想的束缚,解放了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三个历史决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目标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吸收古今中外先进思想的精华,指导中国伟大实践,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话语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二)以人民至上为逻辑立场

毛泽东在起草第一个历史决议时明确指出:“这个历史决议不但是领导机关内部的,而且是全党性质的,同全国人民有关联的,对全党与全民负责的。”[3]123在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邓小平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4]5同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第三个历史决议产生于人民,依靠于人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拥护,必将促进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空前团结。

(三)以承前启后为逻辑遵循

历史总是惊人地“巧合”,三个历史决议既立足于以史为鉴,又着眼于开创未来,都有着“向前看”的鲜明导向。原本准备提交党的七大、十二大讨论的前两个历史决议都提前定稿。第一个历史决议通过后,党的七大召开,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次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为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重大命题做好了充分准备;第三个历史决议通过后,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召开,这是站在党百年历史的新起点,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书。第一个百年,我们圆满完成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再出发,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四)以实事求是为逻辑方法

前两个历史决议中,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党的“左”倾和“右”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和根源,系统地总结了党在长期斗争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实现了思想统一、紧密团结的目的。第三个历史决议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了全景式的历史叙事,对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对党的历史作了科学评价;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洞察时代风云,顺应时代潮流,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科学判断,为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为逻辑规律

第一个历史决议,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党思想、凝聚了人心,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加以明确,这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第二个历史决议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特征和新的实践,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确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第三个历史决议,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更加成熟、完善、系统和富有特色[5]。因此,三个历史决议虽然立足不同时代背景,但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

从百年辉煌党史可以看出,第一个历史决议从思想上信念上促进了党的团结,为我们夺取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建立新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二个历史决议作出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党的工作重心,标志着改革开放新时期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走出泥沼,步入“富起来”的快车道。第三个历史决议作出时,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引领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中国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因此,三个历史决议顺应“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结语

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应深刻领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丰富内涵,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需长期坚持和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三个历史决议是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党的历史所作出的经验总结,三者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实践和理论指导中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展现出强大的继承性和前瞻性。尤其是第三个历史决议,是指导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总纲领、总遵循、总准绳,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应进一步挖掘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理顺逻辑,丰富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全党决议马克思主义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