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提升研究

2022-03-1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客图书图书馆

刘 阳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空间再造指的是对传统图书馆的规划模式及发展态势进行改变,并以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对图书馆内部空间结构进行再造,以此提高图书馆服务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对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进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也可以对图书馆原有的空间进行规划,在建设好图书馆硬件环境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等软件环境,为读者打造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模式,为提高全面阅读素养做好基础工作。

一、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提升的可行性

(一)空间再造是战略转型需要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大都喜欢阅读更加便利的电子信息内容,而对纸质书的阅读兴趣降低,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明显降低。国家为了支持图书事业的发展,会定期为图书馆扩容图书类目,增设图书期刊,然而图书馆图书流通量与图书扩容量呈现反比的状态,这也形成了一种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对这种现状进行突破,以此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1]。图书馆作为搜集、收藏、整理图书资料以供读者阅读的场所,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职能和信息资源开发职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这个社会文化记忆的中枢与扩散机构也应对其硬件环境做出改善,通过空间再造,拓展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以此达到更加高效地提高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目的。2014年举办的国际第七届图书馆论坛峰会提出了图书馆建设新体验、新服务、新空间的管理模式,因此,这也充分说明图书馆空间再造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大势趋。

(二)空间再造能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和文献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献,也涵盖各种电子文献。此外,图书馆还有检索机、打印机、计算机、投影仪、扫描仪等现代化设施,还拥有较大面积的房间,因此,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具有充分的便利性。在利用现有资源对图书馆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求,引进一些新资源,以此为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为阅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空间。

(三)空间再造有利于重新布局

在现代化技术变革的情况下,图书馆从服务模式、空间规划、技术装备、工作方式上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图书馆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文献阅读资料,也可以为读者提供网络设备,以供读者从多元化角度开展阅读。尤其在现代化技术模式下,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发生了不断变化,读者更倾向于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阅读,而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也不再是读者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所以,图书馆需要从信息服务、文化传承层面拓展发展空间,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平台,增设新功能,发展新布局,提升图书馆的空间价值,而这也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机制。

(四)空间再造为了图书馆内在需求

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只有引进先进的空间再造管理机制,才可以更加高效地为读者服务。同时,图书馆也应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对一些创新理念和创意产品进行分享,以此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行拓展。由于图书馆是开展研究及拓展学习技能的基地,因此,更应强化纸质书的流通率,确保图书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职能功效。

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义

(一)拓展功能定位

在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下,图书馆的定位在于传承、教育、学术,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也改变了原有方式,原有的狭义功能定义已经向协助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量级与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本质与结构的变革,这种定位调整及认知变化在空间语义上形成了集中,也是一种空间逻辑上的体验,主要包括服务中心、学习中心、知识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共享中心、体育中心、发展中心、创新中心等,而这也是信息技术模式下,图书馆再造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

(二)优化功能结构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模式,图书馆空间再造并非单纯地对图书馆的内部构造进行改变,而是在互联网思维基础上,并结合空间与历史,以此构建一个体制灵活、结构开放、跨越时空、内涵丰富、形态虚拟的多维度网络体系。此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阅读模式,绝不是单纯地静态叠加与机械设备之和,更不是将图书馆搬到互联网上,而是一种将具有关联性的多个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以此形成一个动态主题,确保在外延和内涵层面形成一个全新的组合结构。所以,在信息技术下,对图书馆功能和结构进行优化,是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一个全新特征。

图书馆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图书馆的功能结构进行优化,应形成以文献资料服务为主体,以其他服务形式为辅助的空间全新布局模式。对于专利服务空间而言,它的作用在于提供各类检索工具,包括各类手册、工具书、中国专利公报等,这也为创客产品申请专利方面提供有效依据。从创意设计展览空间层面进行分析,应将展示重点放在文艺作品和科技作品方面,以此丰富图书馆的展示内容,拓展读者视野。此外,还应增设数字创意台、大屏幕电视、3D打印机、展示台、手工制作工具、机床等,以此为图书馆的创客平台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应为读者提供放松休闲空间,以此为读者提供喝茶、听音乐、聊天的空间;还应开办音乐节,设立读者放松区域,让读者能够再次开展交流,也为志同道合的人提供畅聊的空间[2]。此外,还应强化对图书馆的一体化建设,进而推动空间功能的升级优化,形成一种互补互动的模式。而这也是图书馆和互联网进行重构与融合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号称“第三空间”的新型模式,拥有独特的方法和结构。这种图书馆和互联网整合再造的模式,也能够促进图书馆的不断发展,确保图书馆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提升竞争优势

在新形势下,需要图书管理员对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进行充分储备,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以此确保能够满足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拓展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竞争力,凸显出图书馆的优势。

三、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

(一)拓展文献收藏空间

图书馆应创新发展空间,既要保持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方式,也应利用数字化的模式开展创新服务,确保在每一个活动环节贯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此确保全方位、立体化地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比如可以对图书馆的文献收藏空间进行拓展。由于这是支撑图书馆发展的重点空间,也是确保图书馆稳定运营的空间。收藏空间包括录音带、光盘、纸质文献等。这一空间还配有自助借还机、检索机、打印机等,目的在于方便读者使用。同时图书馆也应注意剔除一些使用率低、复本量大、流通率低的图书,旨在对流通空间进行提升。再者,还应将传统的图书分类模式进行改善,要以图书类目进行分类,以便于读者寻找图书。此外,阅读空间、IC共享空间、专利服务空间、创意设计空间、创客体验空间、放松休闲空间等,也都是图书馆需要拓展再造的空间。

(二)设立多元阅读空间

图书馆在再造的过程中,应对闲置资源重新利用,以此突破传统服务界限。通过开展延伸服务模式,对各类学科、各种兴趣爱好阅读者服务到位。同时,在图书馆参与创客空间阅读的读者,通常阅读效率相对较高,而且,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和智力资源,进而完成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换。再者,这种创客阅读模式,也可以拉近读者与尖端科技的距离,能够促进读者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发展,还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科技素养,确保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可以在理论层面有所提升[3]。同时,多元化的阅读模式,也可以确保不同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交流,以此相互成就、相互完善,也更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创造出思维的火花,形成一种取长补短的模式。此外,图书馆也可以组建创客小组,以此提高读者参与度,并鼓励读者在信息交流平台上建立专题博客,开辟创客空间,吸引更多的读者融入到创客平台。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模式,也能吸引读者的关注,让读者能够自发自觉地投入到阅读情境中;还可以通过博客等方式的交流,做到有效阅读延伸及思维延伸。此外,在IR技术的支持下,智能图书馆也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了突破,为读者构建起了高品质的阅读平台。图书借阅变得更加便利,通过语音识别、刷脸识别就可以进入到图书馆,这又在无形中提高了读者的进馆率。同时,AI技术也能够对读者的阅读轨迹进行记录,并辅助以智能书单推送给读者,从而让读者的阅读空间可以得到有效拓展。此外,平面阅读、动态阅读、数字阅读、立体阅读等阅读模式也逐步得到扩充,为阅读者打造了一个更加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更加符合阅读理念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能够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阅读。这突破了原有的阅读模式,使读者能够通过全新的阅读方式找到阅读趣味性,提高读者的阅读素养[4-6]。

(三)打造智能传播渠道

在图书馆空间再造理念的影响下,会产生出更多的全新理念和全新实践模式,在未来,图书馆不仅具有阅览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电子资源服务、博物馆、展览中心、娱乐中心、艺术中心、档案馆的功能,并最终形成能够存储文献与电子资源的信息化交流中心,实现档案与书刊能够共同保存的中心,也实现了对文化知识进行推广与交流的目的。同时,未来的图书馆也会成为传播知识的前沿阵地,读者能够在图书馆进行查档、阅读、休闲,也会使更多的人无阻碍地接受到一些信息,并在参与个性图书馆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自我完善,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等[7-9]。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会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在空间建设层面会更加突出环保理念、强调循环设计、强调自然光线设计,也会吸收读者的意见,进一步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方案,以此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图书馆空间再造还会创意出更多的体验区,包括智能体验中心和引入智能机器人,它集导航、地图构建、人工智能、射频定位等多种功能,也可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图书操作盘点功能。这一方式较传统模式的人工管理,智能机器人的服务也更加精准,可以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查找书籍功能;读者之间可以互通有无,将部分读者所需的书籍从拥有这部分书籍的读者中进行传递,以此做好图书传递的拓展工作[10-13]。在对书籍进行盘点的过程中,由于机器人内部安装有RFID阅读群,因此,能够对书架上的书籍进行自主扫描,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自主读取,从而高效完成图书定位工作。智能机器人还可以纠错射频中定位错误的图书,以此提高盘点图书的精准度。同时,还可以通过RFID技术建立智趣系统。它与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深度合作,将智趣系统在书架上固定好,对学生的翻书动作进行识别,以此挖掘读者的阅读方向,了解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书籍的热门程度进行考查。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真正打通了智能传播渠道,实现了智能传播[14-16]。

总之,在深度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定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单纯是阅读书籍文献的场所,更是为读者提供多元化阅读方式的综合机构,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查阅、交流、休闲、娱乐、共享等需求;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化的情感体验场所,激发读者的人文情怀,让读者不仅对阅读产生热爱,更会对图书馆产生一种情结,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心灵中的一个精神文化家园,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找到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使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情怀。

猜你喜欢

创客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去图书馆